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2023-08-31 1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彭婆小学  席巧辉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的教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确的安排课余生活,合理规划课余生活,遇到问题,能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诸,远离烟酒,拒绝毒品,提高防范意识。

      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好班委,负责组织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共同商定班级事务。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教学,引导孩子们了解我们的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虽然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别,但是我们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民族瑰宝美丽文字,了解祖国的古代科技,认识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

学情分析

        孩子经过四年的生活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范。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的生活,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有自主学习的欲望,好的学生能够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高质量问题。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堂专注度不够高,没有注意听老师讲课,对所学的内容一知半解,没有正真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主观原因分析

(一)教育教学理念滞后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是把学生培养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把这最基本的核心理念给忽略了,总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只是副科,没有正真把这门课程当做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课程,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通过近期看有关的书籍、教学视频相关论文才深感自己是井底之蛙。

(二)对教材解读不够深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完整的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结束,一共12册,课程编排层层递进,小学阶段以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注重一册课文,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的解读,没有把整套教材融汇贯通,把每个章节独立出来讲解,就会形成“断章取义”的感觉,学生虽然能够记住知识点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就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耽误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授课方式不够灵活

      新教材的使用需要教师领悟到教材的宗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我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反复讲解,授课方式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学生被动接受。这就导致学生只是单纯的背诵课本,勾画重点,考试中原封不动的誊抄就好,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十分错误的。我们没有认识到现代的孩子们思维非常的活跃,他们非常渴望有新的事物注入,一味的讲解课本知识和灌输答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并不能提升自己,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厌烦情绪,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在这门课堂上也不会有趣味性和主观性的体验,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四)教学内容泛化

      纵观我们所使用的新版《道徳与法治教材》,由于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对教材进行研究不够深入,这就使得其再把握设计思路的时候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仍旧以教材内容为唯一依据。在过分依赖教材内容的情况下,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作了“看图说话”,无法将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而导致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脱轨。在教材思路设计把握不准确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内容脱离教材,远离教学主题。尽管教师意识到了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生活的关系,也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但学习活动却缺乏实质性的教学内容,这使得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

(五)其他不足之处

    1.备课不够充分,备课时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没有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本课知识。

      2.上课时,只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上课,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对部分学生的问题没有耐心解答,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按计划上课,忽视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没有真正做到兼顾每个学生。

      3.作业布置单一,只有简单的抄写、背诵,致使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没有主动探索的机会,没有融汇贯通的能力

    4.课后反思不够,不能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改正错误的教学方式,不能正确处理好课与课之间的关系

四、目标及提升措施

(一)本学期日标

本学期希望通过以下措施,不断的努力,力争在保持原成绩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提升措施

1.多多学习,更新教学理念。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重点,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了解小学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了解本册的重难点。多读相关的教学著作,学习新进的教学教法,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多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结合本校五年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多向学校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也向年轻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

    2.精心备课,提高学习效率。熟悉教材,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标制定教学计划。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备课的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高效上课,提高课堂效率。抓好课堂40分钟,向课堂要效率,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每一个环节衔接到位,不浪费一分一秒。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学生,提高课堂评价水平。

    4.时常反思,提高教学水平。每节课后把不足之处记录下来,把学生易错易混点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思考自己的备课有没有问题,思考自己是否按照课程标准完成本节课内容

    5.关注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学生有厌学情绪,保证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对掌握不好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课下指导,鼓励其完成课堂目标,与其他同学处于同一水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增强了学习本学科的信心。多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

    6.其他方面:(1)合理设计作业,根据本课的知识点,通过选择判断、填空、简答等形式在当堂课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在学生较多的情况下,管理好纪律是一方面,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约束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要从自身出发,找出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时常反思,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在期许学生进步的同时,教师应该提前进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