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学堂】嘴里长“痘痘”,谁是罪魁祸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岁宝宝发烧嘴巴里有好多小泡 【育儿学堂】嘴里长“痘痘”,谁是罪魁祸首?

【育儿学堂】嘴里长“痘痘”,谁是罪魁祸首?

2024-07-01 03: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豆豆(化名)今日一早起来喊嘴巴痛,什么也不肯吃,还流起了口水。豆豆的妈妈被吓坏了,赶紧抱着孩子往医院跑,找到谭淑文主任。谭主任认真检查了豆豆的口腔:不着急,这是疱疹性口腔炎,开点药回去吃,注意口腔卫生,1周左右就会好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儿童常见的口腔溃疡疾病--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一、何谓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一般是感染单纯疱疹病毒I型所致,常在齿龈、颊黏膜、舌及上腭、咽部发现小疱疹,破溃后出现溃疡,小孩子一般都会有疼痛感,不肯吃饭,由于口腔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唾液分泌增加,所以能看到小孩容易流口水,由于婴幼儿的口腔黏膜血管丰富,唾液腺分泌少,微生物容易在口腔内繁殖,所以婴幼儿相对容易患疱疹性口腔炎。小儿患有疱疹性口腔炎后最初可能只是发热,可达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黏膜、咽部等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直径约为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时能看到有黄白色分泌物覆盖。

二、何谓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感染柯萨奇病毒引起的,高发于夏秋季,3岁至10岁的小孩多见。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咽痛,一般发烧2~3天后开始出现口腔疱疹,主要是咽峡部,咽峡部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所以小孩也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口水,甚至烦躁、头痛、腹痛等,咽峡炎的疱疹一般是灰白色小疱疹,主要出现在咽部和软腭,扁桃体等口腔后部,舌头少见,一般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及口腔以外的皮肤。疱疹性咽峡炎也通常被我们认为是“隐形手足口病”,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小儿更易患病。

展开全文

三、何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般是感染了肠道病毒引起的,最多见的就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也是高发在夏秋季,5岁以下的小儿比较多见。手足口病刚开始就是发热发热再发热,然后也可以有咳嗽流涕、口痛、不想吃饭或呕吐腹泻,有时还招人头疼,严重时甚至有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大可能会威胁到宝宝生命。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还是口腔和手足部出现疱疹,一般口腔疱疹先出现,这时候需与疱疹性咽峡炎好好区分,手足口病的口腔疱疹除了咽峡部,齿龈、唇内及舌部也很多见。口腔疱疹出现1至2天左右可以看到皮肤斑丘疹,以手足部掌心为主,躯干和颜面部极少。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须注意隔离护理,对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天左右。

无论疱疹性口腔炎或者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都可以出现口腔疱疹溃疡、发热情况,必须留意小儿体温变化,在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或适当自备退烧药,如果发热反复,一直无法降至正常或小孩无法进食,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治疗,避免发生高热惊厥等并发症。

四、做好日常护理,防治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1)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2)注意手卫生,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3)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

4)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5)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家具等。

6)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儿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等。

7)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勿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8)如果家里的玩具、衣物等受污染,可选择含氯的消毒液进行消毒。

供稿:周春焕(指导老师:谭淑文)

编辑:宣传办

审核:熊 霸、曾 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