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的差异与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加aceV2评测 一文读懂: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的差异与选择

一文读懂: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的差异与选择

2024-05-27 23: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加从之前独立子品牌回归到OPPO之后,张老板从直接管理层脱手,品牌印象或者说品牌策略也从曾经的“不将就”开始改变,变成了什么呢?其实一加每场公开活动的第一张PPT都在重复这句话:

「不要温和地走进这个赛场」

这句话本身看起来还是挺温和的,但翻译比较通俗的话就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这是以前的一加不会做的事情,但大方向的改变导致产品的定位、定价、用料,很多朋友可能会在选择中纠结,本文带领大家了解三者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共通特性1、机身尺寸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三者均围绕约 6.7 英寸的屏幕做产品,这个尺寸用高情商表达是“主流、泛用性高”,低情商表达是“不会犯错”。总之,目前绝大多数手机品牌都绕不开该尺寸,一加自然也不例外。

为什么用 “约 6.7 英寸” ,因为其中他们还是有细微的差别,例如一加11是 6.7 英寸,另外 2 个 Ace 用的是 6.74 英寸。又因为玻璃采用弧面、非弧面设计的区别,实际上 3 款手机大小的实际握感和观感是这样的:

一加 11 < 一加 Ace 2 < 一加 Ace 2V

也就是一加 11 相对最小巧。

2、后盖材质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虽然处理工艺上有区别,但 3 款产品后盖的核心材质都是玻璃。

3、存储组合

三款产品的存储组合 SKU 比较少,但存储组合(RAM+ROM)高度统一 —— 有且只有 12GB+256GB、16GB+256GB、16GB+512GB 可选。其中完全排除在当下中国大陆用机环境难以胜任的 8GB+128GB,这点希望所有安卓品牌跟进。

4、按键排布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一加承诺未来的机型全部都支持三段式滑钮,这个功能按钮可以一键切换“静音、震动、响铃”模式,非常便捷。

除了特色功能滑钮之外,目前 3 款手机的电源键、音量键的排布都展现出高度一致性,大幅度降低品牌高粘性用户换机后的学习成本。

5、电池容量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三者均为 5000 毫安时电池。

差异化1、SoC 选择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SoC 的差异是区分产品定位(或者说价位段)的核心基础,一加11、Ace 2、Ace 2V 分别采用高通骁龙8G2、高通骁龙8G1+、联发科天玑9000,3 款芯片的能耗比均拥有良好的行业口碑。

有趣的是目前只有一加 Ace 2 支持查看 SoC 的详情界面,其他 2 款手机无法查看。

2、屏幕和玻璃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一加 11 和一加 Ace 2 正背面面采用的是曲面玻璃,一加 Ace 2V 则是主打直屏。无论是观感还是握持时候的手感,曲面玻璃均优于直版玻璃。当然,直屏自身不容易误触、更好贴膜等优势依然存在大量受众,一加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玻璃除了形态上的区别,玻璃供应商也有差异。最贵的一加11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而 2 台 Ace 采用了旭硝子AGC 玻璃,一加 11 的细节成本在此处有体现,但不容易被普通消费者察觉。

此外,一加 Ace 2V 没有采用在对应价位段常见的屏幕塑料支架,而是选择了工艺难度更高的一体式中框,在行业中是比较少见的。

其他 2 款机型因为采用了曲面屏,自然没有塑料屏幕支架。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内屏方面,三者均采用 OLED 发光材质,但一加11采用的是三星E4发光材质,另外 2 款 Ace 均采用了天马微电子的屏幕。两者各有优劣。

三星屏幕材质:拥有 1440 x 3216 的分辨率,PPI 高达 525,无论是色彩表现还是细腻程度都优于其他两款产品。

天马屏幕材质:拥有 1240 x 2772 的分辨率,PPI 为 450,拥有低亮度防频闪的功能,峰值亮度甚至优于三星E4屏幕。

3、设计语言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复用这张图片,从上图不难看出一加11、一加 Ace 2、一加 Ace 2V 最大的差异化是镜头模组附近的后盖设计。这个设计语言可以追溯到一加10系列时期,但一加 Ace2V 没有沿用。

4、细节工艺

 

镜头模组中有纹理表达可以做细节,此处一加 11和一加 Ace 2 还是有差异的,除了非常明显的哈苏商标之外,一加 11 模组内的“星河之镜”涂层区别于一加 Ace 2 里的太阳纹。

 

一加 Ace 2 在这方面的精致程度比不过一加 11,但刻度纹理还是经得起推敲的,同一角度能看到不同的纹理反光,都是成本。

 

一加 Ace 2V 用户可能大多不知道下面的圆环中印着一个“TRIPLE-CAM”的字样,它没有和其他 2 款一样用上复杂纹理,但相较于 Ace 2 存在另外的优势 —— 复杂曲面的连续弯曲玻璃。

 

虽然没能像大哥一加 11 一样用上更复杂的热弯工艺,但两个相机开孔的渐变效果已经足够让 Ace 2 两眼柠檬。

还有一个差异是 Ace 2V 的色温传感器是分离的,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双闪光灯”,实际上上面是闪光灯,下面是色温传感器。一加 11 和一加 Ace 2 的色温传感器都和闪光灯整合在一起,大多数手机都用类似操作。

5、振动马达与扬声器

 

虽然三者均采用了 X 轴线性马达的,但一加 11 内置的定制马达相较于一加 Ace 2、一加 Ace 2V 而言,除了马达尺寸更大之外,震动的细腻程度也更强。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扬声器方面是阶梯式分布:其中一加 11 的支持是最丰富的,大尺寸超线性扬声器,支持杜比全景声;一加 Ace 2 采用普通双扬,支持杜比全景声;一加 Ace 2V 采用普通双扬,不支持杜比全景声。

这方面图片无法表述,如果有异议的话,不妨到线下门店中对比。

6、充电配置

一加 11 支持 SUPERVOOC 100W 输入。

一加 Ace 2 继承了这一个优势,同样 100W。

一加 Ace 2V 需要控制成本,最高峰值 80W。

习惯快充带来的安心感后,再去用 iPhone 或者三星,总觉得难受。

7、相机模组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一加 11 在影像方面的硬件、软件规格是远超 Ace 系列两款机器的,除了主摄的成像水准外,副摄的用料也更加精准地反应了这点。

三者在相机模组的用料成本上,也是随着定价的下降而逐级递减,现实意义上的“一分钱一分货”。

 

在非专业摄影玩家的手中,我们的手机工作最多的 CMOS 依然是主摄,现在的“三摄”和当年的“单摄”区别在于多出来的摄像头更多扩展趣味性性(微距),日常使用其实很少用到那些副摄。

可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手机无论如何都要三摄起步呢?这是消费者钱包反馈决定的,该话题与本文无关,不多赘述。

8、边框差异

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一加 11 明确使用了“铝合金中框”,但一加 Ace 2 和一加 Ace 2V 采用的是“注塑合金”。

当然,“注塑合金” 字如期意,中框的框架部分是合金,但消费者肉眼可见或者能触摸到的地方均为塑料,对信号不会产生屏蔽作用,所以在一加 11 可以看到注塑中框断点,在 Ace 的 2 款产品上是看不到的。

中框不同的选材,能直接提供的是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的耐久力,和成本成正比。

边框质感的最终表达要看 CMF 能力,而非材料的使用,请根据自己的审美判断,不要陷入片面思维。

总结

由此可见,一加 11 不仅仅使用了 SoC、相机模组作为区分定位的阶梯,而是多方位的细节升级,贵有贵的道理。

一加 Ace 2、Ace 2V 也并非简单的上位机型继承关系,而是在保留一部分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出自己的差异化。

3 款机型在对应价位段上都有充足的竞争力。

对了,分享下“一加 Ace 两款机器反超一加 11”的小彩蛋:老大哥不支持红外线。

从上到下: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加调整策略以后有几个好处:

1、“性价比”之前只是不屑玩,上游话语权高的品牌下场可以升级到更全面的维度,综合用户体验会更好;

2、12+256 的起步存储将会影响手机行业,至少国内其他竞品绝对无法忽略,8+128很快会成为过去式;

3、大幅度降低“抢购”这种不应该出现在工业商品的笑话。

一加 3 条产品线站稳 2300、2800、4000元价位段,中间还有3200元可以填补,目前是一加 Ace Pro 在顶住,不知道过后会不会有更多惊喜。

相信读完本文对大家理解一加目前产品定位、产品细节差异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