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五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二九运动的参与者是 百年五四

百年五四

2023-12-02 17: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倡导的反帝运动,

那么当时的学生领袖有哪些?

他们后来的人生又将怎样了呢?

揭秘时间

1

罗家伦

为什么先第一个说说罗家伦,主要是因为罗家伦首先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个名称,罗家伦 (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柯桥镇江头人。其父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罗家伦幼年受其父影响。也算是书香门第,加之父亲的担任地方官职,有一定的参与意识。

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肄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

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说明这个时候的罗家伦是与时俱进的。

在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惟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足见罗家伦在五四运动中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罗家伦接任《新潮》主编。

1920年秋,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又去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6年归国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编辑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此时的罗家伦已经完全继承 了父亲的参政衣钵,走上了所谓的革命道路。

1928年,任以蒋介石为首的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教育处处长。同年8月,任清华大学校长,使清华大学由教会学校转为国立大学。

1930年后,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中央政治学院教育长、中央大学校长等职。

1941年9月起,任滇黔考察团团长、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

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1947年5月,出任驻印度大使。

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国民党中央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中国笔会会长等职。

1969年12月25日,因肺炎、血管硬化等症状并发,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72岁。

2

匡互生

匡互生,是我们要说的五四运动中的第二个学生领袖。因为在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而出名。

匡互生,1891年11月1日生于湖南邵阳。

1911年,匡互生曾跟长沙革命军攻巡抚衙门。也算是一个辛亥革命的参与者。

1913年,在邵阳中学读书时作文痛骂北洋军阀。说明匡互生很有正义感,这为后来的五四运动中的参与很有关系。

五四运动时,匡互生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他是五四运动的策划者之一,与傅斯年、段锡朋等组织了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北京学生集会游行,匡互生率先冲入曹汝霖住宅,火烧赵家楼。这是五四运动的高潮之一。

1919年夏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部,回湖南在长沙楚怡小学任教。

1922年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

1925年春,匡互生在虹口老靶子路创办立达中学。

1933年4月22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2岁,遗体葬于立达学园农场。

3

傅斯年

傅斯年是我们要说的五四运动中的第三个学生领袖。傅斯年在五四运动中出名主要原因是担任五四运动爆发时担任游行总指挥。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出生在山东聊城,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影响颇广,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并在即将到来的五四运动爆发时担任游行总指挥。足见其影响之大。当然这也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1919年夏大学毕业后,傅斯年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是一个对多种学科都十分感兴趣的全面性人才。

傅斯年1926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并且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在历史学方面,从1928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9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傅兼任北大教授。

1937年春,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在国民参政会上,尤其是对孔祥熙的贪污腐化的生活批评最多。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1949年1月,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兼台湾大学校长。

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

4

段锡朋

段锡朋,是我们要说的五四运动中的第四个学生领袖,他是五四运动时担任北大学生会会长,而且还在五四运动时被选为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五四运动”的当天是天安门大会的主席。

段锡朋(1896-1948),1896年生于江西永新。

1916年入北京大学政法科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时,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会长、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

在五四运动中,被选为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 “五四”当天是天安门大会的主席。

1920年,段锡朋赴美留学,回国后任武昌大学历史教授、广东大学历史系主任。

1930年起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48年在上海去世。

5

许德珩

许德珩,是五四运动的中非常重要的学生运动领袖,在五四运动中起草了《五四宣言》。

许德珩,1890年生于江西九江市。

1909年考入九江中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投笔从戎,参加宪兵队。

1912年,又到九江中学读书。

1915年初,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

1919年5月4日,参加五四运动,是著名青年学生领袖之一,受北京学生联合会委托起草了《五四宣言》。五四运动之后,任《全国学联日刊》总编辑。

1920年,许德珩赴法勤工俭学,1927年春回国,在广州担任教官,后又担任武汉中央政治学校政治教官,武汉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代主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先后任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教授,并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由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营救出狱后,1933年1月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北平分会执行委员。

1935年参与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期间,任历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4年在重庆与梁希、潘菽等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

1945年9月3日,主持将民主科学座谈会改为九三座谈会。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被选为理事,主持社务活动,成为该社最主要的创始人。解放战争时期,在北京大学任教授。

1949年1月,代表九三学社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产部部长。

1964年12月至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许德珩一生中与中国共产党有着许多默契的合作。在九三学社成立之前,他以个人的名义积极和共产党保持接触。

1920年,许德珩赴法勤工俭学期间与中共旅欧支部的周恩来、徐特立等建立了联系。

1935年8月1日,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后,许德珩亲自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1936年秋,许德珩和夫人得知延安物资供应困难,即在北平买了布鞋、怀表和火腿等,托中共地下党员徐冰、张晓梅设法转送给毛泽东。

1936年西安事变后,许德珩拥护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进一步团结在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围。

1990年2月8日,许德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100岁。

许德珩的女儿许鹿希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北大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工作,其丈夫为中国著名核武器专家、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

6

张国焘

张国焘是五四运动期间被推选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因此在此也对其进行了介绍。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省萍乡县人(今萍乡市上栗县)。

1916年入北京大学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在李大钊影响下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秋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局三个成员之一,兼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

1922年初代表中共出席在苏联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见过列宁(中国共产党人中唯一见过列宁的人)。

1923年参与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四、五、六次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中央委员。

1924年1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5月在北京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出狱后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等职。

1927年5月当选为中共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

1928年6月在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后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留在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1年初回国后,被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中央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会主席。

1935年6月率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懋功(今为小金)与毛泽东率领的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5年9月擅自率8万红军南下,公开分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自行成立党中央。

1936年6月被迫取消他所成立的党中央。7月初率领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

1937年3月中共中央举行会议,清算了他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继续让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1938年4月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经西安到武汉,投向国民党。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

1949年移居香港,后转赴巴西和加拿大。

1979年12月因病去世于多伦多。

7

梅思平

梅思平,这是五四运动中走出来的一个大汉奸,在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被执行枪决。也是五四运动之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第一把火的点燃者。

梅思平1896年生于浙江永嘉,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五四运动时,作为北京大学学生的梅思平在“火烧赵家楼事件”中冲在前面、放了第一把火。毕业后,梅思平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教授。抗战期间叛国投敌,1938年与高宗武潜入上海与日本代表商讨汪精卫投敌叛国的具体条件和办法,沦为汉奸,历任汪伪政府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工商部部长、实业部部长、浙江省省长、内政部部长等要职。

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捕,1946年9月14日,被枪决。

1939年12月15日,梅思平13岁的女儿梅爱文,在《浙瓯日报》发表文章《我不愿做汉奸的女儿,我要打倒我的爸爸》。

五四运动虽然过去了百年,可是人们依然不会忘记这些在学生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大浪淘沙,有的成为了英雄,有的沦为了汉奸!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真的是浪花淘尽英雄!

-THE END-

编 辑 | 溪山柚子

主 编 | 郑 强

来 源 | 青青贵阳编辑自网络素材

好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