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瓦依那:《大梦》刷屏背后,一支乐队的乡野自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个人一支乐队的乐器 对话瓦依那:《大梦》刷屏背后,一支乐队的乡野自由

对话瓦依那:《大梦》刷屏背后,一支乐队的乡野自由

2024-06-19 08: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话瓦依那:《大梦》刷屏背后,一支乐队的乡野自由

新黄河

|

2023-10-01 07:07:33

0

从6岁到88岁,“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近期,一首瓦依那乐队和任素汐合唱的《大梦》刷屏网络,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多个人生切片贯穿在歌词中。这首歌曲以民谣为基础韵律,质朴的叙事风格,“戳”中了不少乐迷的心。有网友评价称:“舞台上的四人用娓娓道来的歌声,唱尽普通人的一生。”

刷屏的背后是一支活跃在乡野间的特别乐队,“聚时为歌、散时为农”,主唱岜農是广西河池的农民,微博中天天晒的是种菜插秧;吉他十八是桂林的农民兼流浪歌手,《大梦》就出自其手;而打击乐手路民是桂林的泥瓦工。

在广为流传的乐队组建故事里,2019年,岜農的书《低头种地,抬头唱歌》出版,在一次图书分享活动中,在桂林滨江路卖唱的十八结识了岜農,并声称是岜農的歌迷。从小是留守儿童的路民读书不多,长大后打工成了工地上的泥瓦工,因为喜欢音乐常常帮十八顶班唱歌。一次,十八介绍路民给岜農认识,岜農邀请路民来吹口哨,由此,三个人走在一起。2022年9月,岜農接到杭州的一场演出邀请,就请十八、路民一起加入了“瓦依那乐队”。

瓦依那乐队和任素汐合唱歌曲《大梦》。图源瓦依那微博

乐队里,每个人的经历都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层层交织。如今,在岜農看来,“低头种地抬头唱歌”的方式更适合自己,这是跟自然一起工作,自由分配生命时间。半农半歌的状态是他们最享受也最满意的生活方式。

在壮语里,“瓦依那”的意思是“稻花飘香的田野”。瓦依那乐队认为,《乐队的夏天3》是个很好的契机,真想了解瓦依那可以听他们更多的歌。近日,新黄河记者专访了瓦依那乐队,听他们谈谈关于《大梦》创作背后,以及参加《乐队的夏天3》节目之后的影响和变化。

“人的一生,就是贯穿‘怎么办’的一生”

新黄河记者:《大梦》的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是什么?

瓦依那乐队:创作是2020年,那时疫情刚发生,但动机源于28岁前后,十八的爱情也面临了一些现实主义的拷问,后来想通了,人的一生就是贯穿“怎么办”的一生。

新黄河记者:《大梦》此前的线下演出,观众对于歌曲的反应是怎样的?

瓦依那乐队:一般都很沉浸,能听得进去,有人沉默有人鼓掌。没几个人像你们一样,一定要打听歌曲的创作背景的。

新黄河记者:节目中,十八老师提到了《大梦》中有部分真实的经历是什么?

瓦依那乐队:真实是分为现实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有些真实是我自己的,有些真实是身边人的。分享已在歌里。

新黄河记者:对《大梦》这首歌的“出圈”是否有预期?

瓦依那乐队:至今不知道叫不叫“出圈”,“出圈”能怎么样呢,我们没有预期,一首歌能不能被更多人喜欢,那是它自己的命运。跟我们无关。

新黄河记者:大张伟老师评价说特别为那些不被《大梦》打动的人高兴,乐队怎么理解这个评价?

瓦依那乐队:我们的理解是:世界很大,悲欢并不相通。

新黄河记者:此前乐队在演出《大梦》时,会有哭的时候吗?

瓦依那乐队:看自己的状态,有时候我们也会感染在其中,有一次演出十八确实动情落泪了。但是作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演出者,我们想的更多的是将它现场完成得更好。

瓦依那乐队的线下演出。图源瓦依那微博

新黄河记者:《大梦》中有一句歌词,“太多的错误,一直在重复”,在十八老师看来,这里的错误有哪些指向?

瓦依那乐队:人总是会活在不完美当中的。

新黄河记者:十八老师认为《大梦》是一首伤感的歌曲吗?

瓦依那乐队:是不是伤感应该问听众。就像余华的小说《活着》,你觉得它是伤感的小说吗?

“我们不是那种应景性的创作人”

新黄河记者:参加《乐队的夏天3》之后,对乐队来说最大的心理变化和现实变化是什么?

瓦依那乐队:心理没有太大变化,来不及细想,因为排练和演出的频次突然加大,有时候就想睡觉。现实的变化就是采访太多了。一个月有十来家吧,最近都不太想接受采访了。因为重复的问题太多了。

新黄河记者:目前,商演的邀约变多了吗?

瓦依那乐队:不算多,在谈的几个演出要么是有意义的,要么是有特点的,经纪人帮我们过滤了一些。

新黄河记者:乐队被更多人认识之后,会不会有乐队自身不喜欢的商业行为?如何处理?

瓦依那乐队:会有的,但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既有底线也有容忍度,超出这个部分去接一些商业合作想做也做不好。目前还没有出现这种不能接受的,节目制作公司也很理解我们,我们不想接的商务和采访,他都能帮着挪开。

瓦依那乐队。图源瓦依那微博

新黄河记者:节目之后会休息一段时间吗?还有什么其他打算和计划?

瓦依那乐队:今年是休息不了了,明年1月份后打算休息两个月,专心创作和排练,然后计划做一次较多站次的巡演。

新黄河记者:节目期间,有没有因为什么感触想要创作一首歌?

瓦依那乐队:没有,我们不是那种应景性的创作人。

“跟自然一起工作,自由分配生命时间”

新黄河记者:“瓦依那”这个名字当时是怎么确定的?

瓦依那乐队:2006年来到广州,大家喜欢我(岜農)的作品帮举办一个音乐会,为了音乐会宣传才取的名字。和当时的搭档索力都是壮族,我想稻田是自己最自由快乐的时光,也是给生长提供生命食粮的地方。想传达这样一个精神世界,就取了这个名字。

新黄河记者:如何定义瓦依那乐队的音乐风格?

瓦依那乐队:当代乡村音乐。当代,感受与当下社会变化同步,因为生活在乡村,艺术形式和手法也以乡村为主。

岜農在微博发布的秋收照片。

新黄河记者:在瓦依那看来,农田、土地代表着什么?

瓦依那乐队:农田的原始意愿是人在自然中获取稳定食物的方式,是一种跟自然合作的果实。经济化时代田地是另一种工厂,生产利润的地方。土地包括的更广一些,代表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

新黄河记者:目前为止最能代表瓦依那创作方向或者风格的歌曲是哪一首?

瓦依那乐队:没有,对自己没有设定,除了围绕以上说的以乡村为折射点,与当代同步感受。所有风格是将要表达的下一个主题的工具。一切皆有可能。

新黄河记者:岜農老师说过喜欢“低头种地抬头唱歌”这样的方式,在您看来这样的方式是更有利于音乐的创作还是自身生活的舒适?

瓦依那乐队:适合自己,自主获取生存的基础,跟自然一起工作,自由分配生命时间。

新黄河记者:听说岜農老师在做童谣的收集整理,有哪些收获?

瓦依那乐队:没有太刻意收集,目前收集的和创作的童谣可以出一张唱片。

新黄河记者:路民老师开发了多少种像锄头一样的可替代乐器?

瓦依那乐队:《田歌》用锄头、《河水清清好洗手》用竹筒鼓、《走地鸡的心情》用铁桶,目前这些都是岜農的原来设计和编曲。

新黄河记者:岜農、十八、路民三位老师怎么农作分工的?

瓦依那乐队:三个人不同,家不在一起。岜農的地秋冬季撒绿肥休耕养地;十八目前是协助父母,用有机方法种地,目前他主要是春耕秋收回农村帮忙,大部分还在城市,下一步有回到农村的打算;路民是农民工,没有种地,偶尔来帮忙而已。

记者:李运恒 校对:王菲 编辑:刘玉红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