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说》课堂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

2024-07-04 08: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商品经济发展经历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发达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一种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脑力、体力耗费),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商品交换的比例。商品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价值本质指价值关系所反映的本质或生产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劳动的社会属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劳动时间中,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主要内容/客观要求: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作用

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发展 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存在社会分工(前提)、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条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商品流通的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而资本运动的一般目的是价值增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者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生活资料来源,不得不出卖劳动力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的一种私有制形式。资本主义所有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体现。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值)的过程

根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其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因此称为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是可变的,称之为可变资本(v)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W=c+v+m\),其中\(m\)为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m'=m/v\)

也可以用\(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从实质上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积累的本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产业资本执行货币资本职能 生产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出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值,产业资本执行生产资本职能 售卖阶段: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产业资本执行商品资本职能 资本周转的时间包括生产制造时间和商品流通时间

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并存性),时间上依次连续(继起性)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可以分为: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由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v)、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根据最终用途)可以分为: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从形式上看,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和基石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这是一种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商品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商品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思想,主要是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个人主义价值观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因而也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服务的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也称实物补偿)

资本积聚: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把自身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资本量的过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