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四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故宫简介》 故宫四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的故事

故宫四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的故事

2023-11-11 09: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儿个我们就说说四个门的来历

南边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也称五凤楼,为故宫的正门。午门在清朝以前是没有的,在明代称为奉天门,后改为皇极门,直到清代才改为午门。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有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午门分上下两部分,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有9间,60.05m,进深5间,25.00m,重檐庑殿顶。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午门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30米,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

午门

这五个门也是有讲究的,其中正门通常情况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结婚时皇后可以走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皇帝亲戚贵族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午门是皇帝宣告重要事项和国家政策的地方。“拖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大家应该都有耳闻,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哪儿受罚的,它主要是针对文武百官犯错实行的杖刑,直白一点就是打屁股,不要小看杖刑如果严重也会致死的。比如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要到江南选妃,群臣劝阻,皇帝大怒,大臣舒芬,黄巩等130人,有11人当场打死。想必每天文武百官经过此地上朝都会脚抖。

东华门,修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门外设有下马碑石,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在东华门外护城河边选出70间,设立仓廒用于存储太监应领米石,赐名为“恩丰仓”。城台为红色,白玉须弥座,当中有三座券门。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由于东华门位置靠近太子的东宫,所以它也是专供太子出入皇宫的大门。东华门平时只允许内阁文官进出皇宫。皇帝为了照顾对国家有贡献的老臣,特许朝中一些一、二品年老的官员可以经过此门。

东华门

除了东华门以外其它三个门上的门钉为九九八十一颗,因为九在《易经》中为至阳。而东华门则少了一排。为什么呢?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攻下北京,明思宗由东华门仓皇出逃,自缢于煤山的,因此清皇室认为东华门不吉利,从那以后便决定由此门进出皇家灵抠。

在五行学说中木 生 火 生 土 生 金 生 水 生 木,木 克 土 克 水 克 火 克 金 克 木

在故宫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系统中,南北轴线上是火生土、土克水的关系,即外生内,内克外,这样,生进克出为吉宅,而东西轴线是木克土、土生金的关系,即外克内、 内生外,这样,克进生出则呈凶宅,而凶象中尤以木克土为甚。

为了避凶化吉,我国古代建筑师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将门钉数变为纵八横九七十二颗,即把木化为阴木(偶数为阴),因为木能克土,然而阴木未必能克阳土。而横行还是九路,又不失帝王之尊。

西华门,西华门与东华门构造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门钉为九九八十一颗。出西华门便是皇家园林西苑。皇帝出门游玩涉猎多由此门而出。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六十寿诞,以及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西华门以外,经西直门以至海淀一带,沿途张灯结彩,预设彩棚乐戏,隆重庆贺。

西华门

北为神武门,又谓玄武门。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因为康熙名字为爱新觉罗·玄烨,为避讳皇帝的名字改为了”神武门“。

神武门

门总高31m,平面矩形。基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城台辟门洞3券,上建城楼。楼建于汉白玉基座上,面阔5间,进深1间,四周围廊,环以汉白玉石栏杆。楼前、后檐明间与左、右次间开门,菱花隔扇门。东西两山设双扇板门,通城墙及左、右马道。四面门前各出踏跺。楼为重檐庑殿顶,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上层单翘重昂七踩斗栱,梁枋间饰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上檐悬蓝底鎏金铜字满汉文“神武门”华带匾。顶覆黄色琉璃瓦。楼内顶部为金莲水草天花,地面铺墁金砖。

神武门旧设钟、鼓,由銮仪卫负责管理,钦天监指示更点,每日由博士1员轮值。每日黄昏后鸣钟108响,钟后敲鼓起更。其后每更打钟击鼓,启明时复鸣钟报晓。皇帝住宫内时则不鸣钟。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清代每三年一次选秀女,备选者经由此偏门入宫候选。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