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邱国鹭 笔记

笔记

2023-07-03 2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冬去又春来,(https://xueqiu.com/7800966662/254337470)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邱国鹭 邓晓峰 卓利伟267个笔记◆ 20 从“渗透率”到“市场占有率”>> 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长,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伴随着中国市场的成长,将会出现许多世界级的制造商、品牌商、服务商,也将涌现出众多投资机会,这正是中国投资者的幸福所在。>> P=PE×E,公司价值等于PE倍数乘以公司盈利,而PE倍数的高低与盈利的增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市场往往倾向于给高增长的公司高的PE倍数。>> 一家公司的增长一般来自两个方面:变得更大的蛋糕和切得更大的份额。更大的蛋糕来自行业的成长、产品的升级,而是否能获得更大的份额则来自公司的竞争优势。渗透率是刻画一个行业成长阶段的重要指标。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随着渗透率的提升,会逐步经历引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渗透率>> 随着渗透率上升超过10%,产品进入成长阶段,开始展现出较好的性价比,行业的前景变得明朗,需求开始爆发。当渗透率达到70%~80%,市场逐渐进入成熟阶段,需求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对应渗透率的上升速度开始减慢。这就是一条经典的S形曲线。在渗透率快速上升的成长阶段是投资者最喜欢的时光,因为在这个阶段往往可以享受到公司业绩和估值的两方面提升。>>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几乎所有行业都曾经经历了快速成长的阶段,与此同时,A股市场中也涌现出许多由渗透率的提升所带来的成长机会。>> 但是在15年前,得益于中国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增长,钢铁、煤炭等产品曾供不应求,是当时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从而也带来了2003年A股中“五朵金花”(钢铁、煤炭、电力、汽车、银行)的绽放。2006—2007年的房地产股票,2010年以来的智能手机产业链、移动互联网、影视娱乐等行业,都是在行业/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许多研究都表明,在美国等海外成熟市场,往往龙头公司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而中小公司相对龙头公司在估值上有折价,这与中国市场恰恰相反。中国的众多行业处于渗透率快速增长阶段,是A股市场上中小公司估值溢价的重要原因。>> 伴随着这个过程,企业竞争也从“渗透率”的红利逐步转变为“市场占有率”的竞争。空调的案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在行业增速放缓之后经历了行业洗牌,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 在进入“市场占有率”竞争的阶段,龙头公司将更具有竞争优势,体现在产品质量、品牌、规模效应、研发投入等方面。因此,我们观察到大多数行业都会经历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龙头公司将会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蛋糕。这也是为什么在成熟市场中,龙头公司往往会享受估值溢价的原因。◆ 21 投资中我们为何甘愿又“蠢”又“饿”>> 只有懂得股市的危险,我们才能在其中长期生存>> 毫无疑问,股市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是危险的。>> 投资鬼才”乔尔·格林布雷(Joel Greenblatt)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买股票但不知道究竟买了什么,就如同手持火把穿过一个炸药工厂,你可能会活下来,但是你仍然是个傻子”。这句话值得我们贴在桌前,每次下单前思考再三。>> 股票市场的投资方法五花八门,似乎没有绝对的好坏,令人无所适从。但是总结下来,不管是哪种方法,要想获得长期的成功,必须具备三个特点:稳定性、可重复性、可持续性。否则,我们终其一生,只是在瞎子摸象,成为随机致富或者随机亏钱的傻瓜。>> 投资最大的隐性约束条件:人性的缺陷现实生活中有两个存在多年的事物,很好地折射出为什么人性在股市中注定会有缺陷。>> 大众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普遍的存活者偏差现象。亏钱的人通常不愿意公开,因此容易形成很多人赚钱的错觉。>> 赌场进入门槛低,退出容易,买卖高效,可以反复交易,身边赚钱的示范效应从未停息,看上去好像都是优点。尽管事实上“十赌九输”,各种关于赌博的警世之言不绝于耳,还是有很多人乐此不疲。如果把前两句中的“赌场”换成“股市”,“赌博”换成“炒股”,是否同样成立?>> 财富来之不易,投资有风险,本应是认真、审慎、思虑周全的行为,最后却变成了抛硬币赌大小的游戏,成为动物精神战胜人类理性的典型案例。最致命的地方在于,这种交易冲动具有惯性和成瘾性。>> 人们常常认为懂得去做什么是最重要的,但事实上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懂得不去做什么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失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成功的长期投资而言,持续不犯大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路径选择是:坚持以中长久期的基本面投资方法为主体,以公司价值创造为主要收益来源,同时在投资过程中结合运用组合梯队、结构配置、逆向投资等方法形成投资系统,以此力图让组合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以价值创造作为主要收益来源,短期来看可能又笨又慢,但长期看,这是一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令人心安的收益获取方式。>> 最后,如前面所说,我们也深知基本面投资方法的不完美。基本面投资方法能够给出方向感和大致的空间,但无法解决节奏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其他组件来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投资系统,尽量让自己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这些组件包括组合梯队、结构配置、逆向投资等,对于绝对收益尤为重要,是平滑净值、控制回撤的有效手段。本质上而言,构建这样的系统更多是在明晰投资约束的前提下,加入容错空间和提高胜率,更好地平衡长期回报和短期回报,更好地平衡收益获取和风险控制。>> 投资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做法类似于持续进行高研发投入的技术型企业,这种持续的研发投入会慢慢转化为产出成果并成为护城河。此外由于干的是苦活、累活,愿意走这条路的人少,因此市场更容易对这类做法给予补偿。>> 所谓的方向与路径,首先是能力,其次是选择,最后是运气。所以对于每一位投资人而言,其实不存在所谓的最好的投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投资方法。可以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有舍有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成智慧。◆ 2017年度策略 在市场分化中集中优势>> A股“人多的地方不去”,港股“人少的地方不去”。◎ 集中投资适度超越市场,看准了要敢于重仓,通过更深入的基本面研究获取更高的确定性>> 目前港股市场的话语权仍掌握在欧美资金手里,他们是基本面导向,如果业绩超预期就涨,这个游戏规则对基本面投资者来说比较好把握。但由于港股是离岸市场,所以资金进出造成的波动比较大>> 2016年全年还是有非常明显的机会的,尤其是上半年,利率非常低,优质蓝筹股很便宜,在这部分挑一些竞争力较强的公司,最后收益都还不错。从全年看,由于系统性估值还是一个震荡向下的过程,所以股票净多头仓位一直处于相对不高的区间,没有使得正收益更高,但对于规避系统性风险与控制业绩波动来说,这也是策略上的一个选择>>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一课是重新审视了风险控制,有时候用减仓的方式比用股指期货对冲更好一些,用最有信心把握的股票,它会给你带来最好的风险收益比。>> 2016年年底债市发生了很大危机,其后我们看到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里面也非常明确地提出了2017年的政策重点是降杠杆,主要是金融体系的杠杆。然后货币是相对偏紧的,资产泡沫是要压制的。>> 然而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说,“90后”人口比“80后”少了35%左右,中国家庭住宅自有率、成套率与人均面积都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结婚对数开始下滑,预计从2013年到2029年这16年间,结婚对数下滑最明显的两年是2017年和2018年,每年大概会下降4%。>> 所以我觉得2016年应该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不可逾越的高点,后面的成交量应该是逐渐随着人口下滑的。每次的货币放松又会带来成交量阶段性的反弹。但只是反弹而已。>> 因为一直听说港股比较凶险,所以我把A股、港股类似的股票都翻出来做了对比,发现它们在顶部的时候是一样的,但是在底部的时候很不一样。港股散户少,而底部一般是散户抗出来的,所以港股的底部位置比A股低。>> 另外,港股一旦明朗之后就不太容易有右侧的机会,要偏左侧一点儿,港股的左侧比A股的左侧更容易买和卖。所以二者相比有好也有坏>> 有的股票不管基本面好与坏,大家可以绕得开,这就是被边缘的股票,很难重新再回到正常估值体系里来的。在A股过去其实不存在很边缘的股票,只要有点东西,很容易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但我觉得A股以后上市公司多了,可能也会有港股公司类似的情况。所以在关注的角度上,我们也要参照港股,在下次A股底部的时候,可能也会参考港股的模式来做。>> 另外以前阳光普照的时候随便哪里种点庄稼都能有收成,多与少的区别,现在大家都不好过,就要有“抢劫”能力。一是要有“抢劫”消费者的能力,就是投有定价权的企业;二是要有“抢劫”竞争对手的能力,得投有行业竞争力能提高集中度的企业;三是要有“抢劫”对手盘的能力,就是要多抓住逆向投资的机会。>> 这么多年我们的感觉就是A股有底、没有顶,港股有顶、没有底,尤其在2008年这个体会非常深,作为一个离岸市场它没有底>> 现在波动性更大的是中概股。香港有沪港通、深港通的国内资金帮忙支撑,但中概没有很多国内资金。中概的大票由海外资金占据,小票是由中国的一些钱在里头,一旦市场不好的时候,就会出现海外资金争相抛售>> 反过来市场好的时候>> 市场就会极速反弹。中概现在的波动性比港股还要大,>> 汽车业是在2016年估值水平没有修复、基本面和增长又还不错的为数不多的行业之一。>> 尤其是这个行业本身的资本回报率非常高,企业持续创造高利润,而市场给的估值水平又非常低时。即使行业估值不提升,企业的盈利和增长已经能为投资者带来足够的回报了◆ 2016年度策略 经济筑底,估值修复>> 过去几年,虽然有八项规定对奢侈消费的打击,中高端消费品销售增长情况仍非常好。消费升级会走向品牌消费品,以白酒为例,以前大家喝散装酒,现在要喝品牌的。目前许多白酒企业估值依然处于合理水平,在经历过去两年的行业洗牌之后,剩下的企业将面临更好的竞争环境,投资价值非常明显>> 其实汽车消费也是消费升级的一部分,而且汽车本身对利率又比较敏感,中国今后5到10年如果要适应经济转型,一定是靠消费信贷来驱动。如果基建、地产都撑不住,下一个增长点怎么办?只有中央政府和居民还能加杠杆,地方政府和企业加杠杆的力度已经很足了,所以从需求端就只有这两块,要么是中央的项目,要么是居民消费升级,愿意借钱买东西。>> 美国上次经济危机是2008年,到2016年已经8年了,而美国经济,每7到9年就有一个经济危机,那么大宗商品反转一定是在经济危机之后,而不会在经济周期最后两三年来。所以,即使说大宗商品有一个见底的迹象,我认为也就是个大反弹,不是那种真正几年的底部。>> 中国经济的去房地产化过程可能比较漫长,除了具备人口持续导入能力的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区域中心城市的情况会相对较好,由于刚性需求的人口数量的单调下降,房地产市场的总体趋势无法逆转。基于不动产抵押物的依赖也会持续影响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这个时间与程度目前较难判断。日本去房地产化有二三十年的历程,这对整个宏观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均有深远的影响。好在居民家庭的总体负债率还比较低,所以估计也不会出现崩盘的情况。>> 我们看过这个数据,日本银行业不良率基本上是到2003年见底的,日本的房价稳定了,银行的不良就稳住了。>> 2016年最大的风险点,如果从突发的情况来看,确实是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如果快速下跌,会对市场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冲击。如果慢慢跌还好。至于说资本外逃,我觉得国家会尽一切努力去控制,会让它想逃而逃不出去吧。>> 2009年以来,“制造业升级+消费升级”催化新兴产业逐步兴起;其次经济滑落倒逼国企改革,从而促进企业盈利增长和资本回报率提升;最后“宽货币+稳经济”的基本面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有利环境,为优秀公司的脱颖而出提供机遇>> 从这样一个情景组合来看,我就选两个方向,一是找长期收益率好于固定收益的权益资产,二是找长期不错的公司股权,估值可接受、团队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从全社会的资产配置来说,尽管经济基本面不好,但好公司的股权的投资比重还会持续提高>> 我在2016年的投资主线仍是自下而上,寻找有增长和基本面改善的公司。当然这样的公司现在数量比较少,因为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基本面是在恶化的,只有少数公司基本面在变好。然后,找到基本面在变好,而且这种变好可以持续,从估值上我们也能算得过来的公司,去持有这些公司,并且要进行经常的跟踪和定期的重新筛选。>> 2015年二季度之初,我们判断市场处于牛市中后期,大多数公司股价已偏离基本面的支持,随时有回调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市场上还存在一批估值安全、合理的投资标的,集中在保险、银行、地产、电力、消费品、养殖、航空、安防等行业龙头公司上。>> 从历史的经验看,牛市最终会填平所有的洼地,因此我们当时的策略是清晰而简单的:抓住有把握获得绝对回报的公司,回避市场热度过高的概念板块>> 我们也观察到市场上大部分参与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将大部分仓位集中配置在严重高估且缺乏流动性的中小市值公司上,对此我们充满了忧虑,一旦市场转向,踩踏事件必将发生,因此我们提前做好了应对泡沫破灭的方案。>> 在市场快速下跌的第一阶段,资产配置最为关键,个股在系统性的调整中极少幸免,降低股票仓位还是最合适的做法。我们一直注重组合的流动性风险,配置均衡而分散,因而能迅速地将仓位从超过90%降低到20%以下。>> 在市场短期连续出现抛售后,我们又阶段性地以较低仓位参与市场反弹,并迅速实现收益,以期积少成多,为组合积累安全垫和更多的风险预算。>> 我们做金融行业,核心有两点,一是客户对你的信任,二是你对风险的定价能力。选股是对风险定价,大类资产配置也是对风险定价。>> 所以选择好公司是一方面,非常便宜地买同样重要。另外,我们要看透一家公司3年以上都比较难,但市场一年估值的波动足以抵消三年的业绩发展>> 所以我喜欢看跌了很久的股票,因为长时间的下跌使得负面方向的思考和演化足够充分,如果在负面思考下都能被吸引,那么万一有正面的变化,那意外就成了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了>> 很多时候不是市场不聪明,认识不到机会与风险,更多的是不愿意承担,不愿意承担踏空的风险以及套牢带来的亏损,这些驱使人们去做轻率及不负责任的投资,以及在重大机会面前畏缩手脚不敢向前。另外,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创业的失败代价都要远高于股市,血本无归是各行业失败的常态,所以因为错误而产生损失再正常不过。>> 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个股的精选上,坚持较高的选股标准:一是有未来、有成长性,否则很容易有价值陷阱;二是行业格局很清晰,赢家的先发优势很明显,后来者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三是估值合理。>> 创业板整体市盈率目前在90倍以上。一个指数的市盈率这么高,需要充裕的流动性、市场参与者的高度一致预期以及强劲的基本面(企业盈利增长)来支撑。◆ 第三篇 成长篇>> 波动不是风险,虽然会稍微影响心情和机动性,其实很多市场风险都可以通过选股来化解,我大部分收益都是在熊市中完成的,你把个股想清楚就好了。◆ 22 邱国鹭:22年股市投研框架概览>> 尽管这只是邱国鹭回归A股5年来第一次业绩落后于同业,但是在注重短期排名的A股市场中,各种压力却汹涌而来。然而,面对市场短期的非理性,邱国鹭却非常地冷静,耐心地等待价值回归。仅仅一年后,市场再次验证了他对价值的坚守是正确的。他在2013年年底所说的那句“理性只会迟到,却不会缺席”,也成为投资界广为引用的经典之语。>> 沪深A股向来是一个英雄莫问出处的场所,正规学院派、草台班子都在搭台唱戏:有人喜欢短平快节奏,有人喜欢守株待兔,有人喜欢跟随政策抄短线寻觅猎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而他更擅长总结过去的规律性的东西,不擅长预测未来的突破和演变;更擅长在变化中寻找不变,不擅长在不变中寻找变化。>> 邱国鹭将投资归结为三个要素,那就是在投资中要寻找到好的行业、好的公司以及好的时机。行业、公司和时机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且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即为投资的“三好原则”。>> 对于行业的选择标准,邱国鹭将其定义为4个衡量因素:◎ 行业龙头是否有先发优势;◎ 行业是否有足够高的门槛;◎ 行业相对其上下游是否有议价权;◎ 是否有新技术变迁对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高科技行业,电子、科技、媒体和通信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 选择好了行业,自然就该轮到选择优质股票。在邱国鹭的心中,通常情况下,公司有四种:好的、平庸的、烂的、看不懂的;股票也有四种:被低估的、合理的、被高估的、估不准的。>> 邱国鹭判断公司好坏有两个标准,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 人的知识、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看不懂的公司占了一大半;在看得懂的公司中,估不准的又占一大半;看得懂又估得准的,被高估的占了一大半;剩下的股票中,合理价位的平庸公司又占了一大半。所以,一般情况下能找到被低估的平庸公司或合理价位的好公司已属不易,能买到被低估的好公司更是难上加难。>> 选好了股票,下一步自然就是介入时机的选择。>> 这其中就包括估值法则和人弃我取的逆向思维,成为其获得超额收益的来源。>> 低估值时高仓位,高估值时低仓位,这个“笨办法”虽然既不能保证“总是对”,也不能保证“马上对”,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一定是有超额收益的。>> 再看看这几年发生的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和毒胶囊事件,它们都对所涉及的行业造成了持久或致命的打击,但对行业销量的负面影响一般只持续两三个月。与行业状况相反,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的市场份额,反而在事故发生后出现了进一步扩大,因为人们购买时更加看重“大牌子”了>> 至于小盘股的购买时机,邱国鹭认为,一统天下“高小新”阶段,百舸争流,群雄混战,不必急着下注,不妨等“战国七雄”产生以后再挑赢家,而且要买最强的诸侯,因为最后一定是秦国而不是韩国一统天下。等行业格局清晰后,再买龙头,往往风险收益比更佳>> 至于卖出时机,邱国鹭表示,自己卖出股票一般遵循三大原则:一是股票涨到目标价位,就会选择卖出,比如,原来四五倍的市盈率涨到了10倍;二是股票基本面有本质的恶化;三是发现了性价比更好的股票。>> 但有的行业,两家龙头公司在微博、报纸上对骂,说明了行业格局的恶化,行业竞争太激烈,谁都赚不到钱。>> 所谓投资其实就是寻找那些认真做事并且能做成事的公司,然后在市场一片悲观时买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关键是要能保证你喝的这瓢水的水质。◆ 23 邓晓峰:投资的赛场比拼的是学习能力>> 2007年三季度,市场出现过热苗头,出于谨慎,我将仓位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社保组合规模稳定,在市场出现明显泡沫时降低仓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博时主题是开放式基金,三季度申购资金比较多,以致后来被迫在高位加了一些仓位。>> 2009年年初,经济还没开始复苏,看到每个月1万亿元的新增贷款,远超历史上任何水平,又产生了新的恐惧,过度担心远期的问题,不能抓住重点和主要矛盾,对宏观经济理解不足,对经济整体运行缺乏判断。一季度市场一反弹,担心经济后面还有更差的时候,美国经济还有更差的时候,我就又减仓了。白白浪费了2008年四季度加仓的机会,而且后来一直不敢加仓。2009年市场大幅反弹,组合的股票仓位一直在70%多,在资产配置上做得不够好。经济在2010之后才完全起来的,但资本市场更有效率和预见性。>> Q:在底部买入,可能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是否需要特别有耐心或者特别自信?2012年4月,电力股上涨了50%,之后又是一年多的盘整,2014年3月进入主升期,这样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是否非常乏味,你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八项规定”之后,白酒行业比较低迷,当时我就觉得有重大机会。白酒是一个属性非常好的行业,生意模式很好,原料成本非常低,毛利率非常高,而且存货是增值的,因为外部条件变化导致行业出现低点,是投资最好的时候。我们最喜欢“落难公主>> 在行业低迷的时候开始跟踪,观察到出现好的迹象开始投资,在行业开始稳定的时候加大投资比例。>> 2013—2015年市场几乎都聚焦在互联网和中小创业公司上,给其他行业留出了很大的空间。>> 消费品行业、医药行业等一般意义上稳健型机会,也有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电子行业成长型机会,从基本面的角度是可以把握的,只不过当时我的做法比较僵化,而且研究覆盖也不够,没有做到足够好。>> 我们认为驱动市场向前的根本力量是企业的价值创造,资本市场反映的是产业的变迁和竞争的变化。>> 人很容易沉醉在自己的设想里,我们会隔一段时间做一次整个行业图谱的扫描。可能还是有偏好,但在重新审视的过程中,会定期提醒自己去看全局,看看自己偏离得对不对。我也在行业对比、国际对比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框架和图谱,建立了坐标系。投资的过程比拼的是学习能力,是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判断。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015年四五月股市高点附近,消费品、金融、安防等估值都比较合理,我在这三个方向上配置比较大。当时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牛市继续,所有的行业都会涨,我会把握住自己能够把握的机会;越到牛市后期,越要选择流动性好的标的,我配置的股票流动性都比较好,如果出现系统性风险,可以快速减仓>> 2015年市场泡沫破灭时,有很多股票很小成交量就全部跌停。在确定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之后,我迅速把仓位降到十几个点,所以总体回撤不大,>> 因为担心市场系统性风险还没有释放完,如果市场继续下跌会造成基金净值进一步回撤,所以我一边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做一些股指期货的对冲,一边买入一些优秀而便宜的公司。>> 运用对冲工具锁定系统性风险,可以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敢于做逆向投资,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下半年,等到净值从年初的熔断中恢复过来并有一定的正收益,有了安全垫之后,组合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了,我开始把股指期货降下来。>> 从组合的角度,我们会根据个股的表现不断调整,低估的时候超配,随着公司价值不断被发现,估值提高了,会逐渐降低配置,如果公司股价已透支了未来,可能会全部卖出。>> 商业模式的早期,没有出利润,竞争高度不确定,市场会给不确定很高的溢价,但当竞争格局比较清晰的时候,市场的溢价就消失了,会集中到优势的企业上,优势企业的利润比较好、估值水平高,差的公司则垫底。>> 中国是大国,有巨大的本土市场,中国的产业链特别全,供应链也特别全,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生态系统,能够孕育出很多变化,有利于产业的升级和进步,这是创新最好的土壤。◆ 24 “股市常青树”孙庆瑞,为何长短期皆不败>> 2009年下半年,她看到在4万亿元投资之后,周期行业会在供求方面面临极大的问题,而在经济向好的时候消费总是会跟上来的,“在2009年下半年,我每天琢磨的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周期股都卖光,从吃穿用住行几个角度来挑选行业里最有竞争力的公司”。所以,在2009年下半年孙庆瑞做了比较彻底的调仓,转向消费类股,>> 总结起来我长短期业绩都还不错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比较擅长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二是对行业转换的把握比较有感觉,能比较好地抓住行业大的成长阶段。”>> 在一个趋势里面,孙庆瑞一般会去看当时起作用的主线是什么,顺着市场的角度思考:是流动性呢,还是经济本身的结构的转化,还是经济的周期性变化?“我会试图自上而下理出一个清晰的逻辑”,当这个逻辑不断得到市场验证的时候,她就会坚持判断,而如果市场在这个逻辑上出现一些变化的时候,她会沿着自己的思路,把影响股价的所有层面的逻辑,自上而下地一条条地重新梳理,来判断市场是不是真的发生了比较清晰的变化。◆ 25 卓利伟,在A股市场长期坚持基本面投资>> ◎ 宏观逻辑,即一家企业所在的行业和企业业务是不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进步创造了价值,企业利润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后、社会回馈给它的报酬。◎ 产业逻辑,不同产业的经济逻辑与商业模式逻辑,虽不相同但可以触类旁通。◎ 业务逻辑,要看公司的业务是否符合前面两个大逻辑,业务能力是否在产业上具有竞争优势,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形成长期的壁垒与护城河。◎ 财务逻辑,财务是公司经营的数字化总结,也是对前面三个逻辑的验证。◆ 26 传奇高手冯柳,从职业股民到基金经理的修炼之路>> 在总结自己的投资风格和理念时,冯柳用了以下一句话:“不择时、不做衍生品、不通过指数期货对冲、不用杠杆、不回避系统性风险,并且始终用超高仓位进行集中的逆向投资,且中长期持有。”>> 他甚至放弃躲避市场的大幅度下跌。在他看来,这样的操作策略虽然不够完美,却可以令人放弃贪念,降低投资的复杂度,并限制恐惧带来的错误行为。◆ 投资对谈录一 孙庆瑞对话邱国鹭:“股市常青树”是如何炼成的>> 因为那时我有一个逻辑,认为在4万亿元投资之后周期行业会面临极大的供求问题。在那时配置消费是对的,因为在经济向好的时候消费总是会跟上来>> 我一般在认为大的趋势没有变化的时候,很少做赌反弹这件事。比如我认为周期行业就是变差了,或者某个行业我认为它的拐点就是过了,我就很少在这个行业里面去赌反弹。>> 价值投资者会经常对市场进行逆向思考,经常会在市场狂热的时候提前离场,而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又提前入场。这样的一个结果是,往往会在市场涨过头的时候错过一部分收益,而在市场跌过头的时候要承受一段时间的暂时亏损。>> 人们经常讲“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这说的就是中国的市场经常向上的时候会涨过头,向下的时候会跌过头。>> 这轮牛市结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货币再次收紧,另一种是经济硬着陆,但目前看,这两种概率都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观察是否出现拐点,第一是看未来流动性从宽松到紧缩的过程什么时候出现;第二是看总市值跟一些经济指标的比值,是不是已经高到不可容忍的地步;第三是看风险偏好的变化。>> 我觉得流动性可能是首要关注的变量,股市的市值是不是涨到了你的流动性难以支持的点;其次是成长股的业绩增长能不能跟上估值的变化。从存款、M2、GDP、房地产等一些指标来看,目前都还没有到市值大到拐点要发生的水平>> 观察利率水平是不是低到一个发生向上拐点的时候,我觉得还没到,目前经济和通胀水平都还不支持利率掉头向上◆ 投资对谈录二 邓晓峰对话邱国鹭:深谈十年投资经>> 我们买股票之前先问问自己:下跌以后敢加仓吗?如果不敢,最好一开始就别买,因为价格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在卖出时我们做的是“止错不止损”,也就是说,除非看错了才会卖出,否则即使出现短期亏损,只要基本面没有发生恶化,也会坚守。>> 前任总经理收购了很多小啤酒厂,运营效率比较低或者是变成项目整合后,每年都有大量的减值准备计提。公司损益表没有反映真实的盈利。但是,从它资产负债表或者现金流量表里看很明显。那几年,还会看到一个很独特的数据,就是每年税交得特别多,◆ 附录一>> 在市场快速下跌的第一阶段,资产配置最为关键,个股在系统性的调整中极少幸免,降低股票仓位还是最合适的做法。我们一直注重组合的流动性风险,配置均衡而分散,因而能迅速地将仓位从超过90%降低到20%以下。>> 我们选股票的标准,首先找商业模式简单、看得懂的公司,然后看行业,总体来说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商业模式要好,赚钱相对容易;二是行业壁垒比较高,竞争对手不容易进来;三是竞争格局要比较清晰,如果行业还在群雄混战,很难判断谁能胜出。>> 董事长邱国鹭认为:“我们做价值投资,把时间拉长,总是赚两方面的钱。一方面赚的是企业低估的钱,这个是市场过度悲观、市场情绪化定价所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是管理团队不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创造新的收益的来源。”◆ 附录二>> ◎ 投资理念:长期价值投资◎ 投资感言:“优选出好行业中的好公司,在其价值低估时买入并长期持有,到公司基本面发生质的变化或者公司价值明显高估时卖出。”>> ◎ 投资风格: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集中投资、逆向投资见长,不使用杠杆、亦不控制回撤。◎ 投资感言:“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变化绝大部分是在人们的认识和控制之外的,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开多决定因子的投资,降低变化的复杂性,尽可能让自己处于不被变化伤害的位置。寻找无须卖出的优质投资标的和时机,然后时刻思考是否需要卖出。”>> ◎ 投资风格:在经济变化的主航道上投资,寻找具有伟大创新和强大护城河的公司。◎ 投资感言:“长期投资的回报率就等于企业收入增长率、盈利增长率、资本的回报率以及估值的变化率。所见即所得,投资在未来10年价值增速最高可能成就新首富的公司。”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