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书评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书评

2024-07-14 2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概要

本书总的概要是:第一章先从中国实际生活出发,说明当时中国的西方化已经是从头到尾、从外到内的,抛出了本书的论题“东西方文化如何调和”;第二章与第三章阐明“东方化”“西方化”概念之所在,将西方化阐述为科学化和民主化,第四章详细论述西方、中国、印度哲学的比较。第五章开始进入到本书的中心:指出西方文化的个体主义和理性化不可持续,以西方理性为工具,结合上孔子的人生哲学和伦理观,方是未来文化的方向。

前两章

作者出版本书于1921年,彼时距1919年新文化运动开端已有两年。时人好说“东西文化之调和”,梁漱溟先生研究兴趣落在了“何谓东西文化”、“是否能够调和”等问题之上。事实上,西方文化在中国大地正在全面覆盖中国本土文化,无论是科教、工商、还是政治制度。但在这些西方制度运行的背后,还有更深的西方文化的根底——伦理道德与人生哲学。

首先需要阐述的是,“什么是西方化?”作者分别评价了几种观点:“西方文明是势能文明”、“西方文明是征服自然的文明”、“西方文明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文化的根本是生活的意欲(will),西方化的以意欲向前为其根本精神的,由此而产生了民主和科学。科学化是求客观、辨因果的学问,科学因此产生技术,甚至从根本上造就了西方政治的崇尚法治,而相应地中国的讲求的是艺术化,是非论理的精神和玄学的精神。科学精神是伦理的精神,得到的是确实的知识。民主的精神和“权利”“自由”观念相关。作者对民主的理解聚焦在“人的生存”的展开上,分为人的个性伸展和社会性发达,二者上中国人都逊色于西方,而二者可以概括为“人类社会生活”,笔者以为前者有伦理和法律上的意味,后者涉及组织上、政治上的人类交往行为。

第三章

在第三章解释西方民主的来源中,作者批判了唯物史观对于“精神”的忽视。奋斗就是努力去改变“前此的我”的过程,我们的生活无时不奋斗。这种奋斗既包括了生物本能,又是人类特有意识的体现。生活的根本在于意欲,而文化不过是生活的样法,这样的样法有三种路径,而作者认为西方文化是“向前的路向”而中国文化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民主的来源来自于人类本性的觉醒——也就是人性的伸展和社会性发达。

第四章

第四章中,既比较了三种文化中的哲学,分为形而上学、知识和人生三部分,又比较了各种文化的“生活”,生活又分为物质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精神生活方面。生活方面,西方生活是直觉运用理智的,中国生活是理智运用直觉的,印度生活是理智运用现量的。

第五章

第五章企图指明未来的文化走向,分为事实、见解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变迁,分别对应经济的变迁、科学的变迁、哲学的变迁。作者预测未来人类将从对物质的时代转入人对人的时代,将从西方式的征服自然与“向前的路向”转为中国式的第二条路径(第三章所言)。人类并不完全是像政治哲学家所说的“欲望是人类行为的源泉”,孔子所论述的乃人类的“情与志”,第一层是听任本能冲动的活泼流畅,第二层是养得一种和乐恬静的心理。作者批判西方思想中对个体竞争与适应性关注过多,但未曾理解社会适应性和社会竞争。社会主义便是西方人掉换方向到东方的轨辙上去的体现。无政府主义也是一种与孔子相呼应的思想。论及未来文化,作者强调(1)物质生活已经发展许多,因而也就退处于从属地位(这与马克思的看法十分相似)。(2)社会生活上,废法律,兴礼乐,尚情谊,立人格。(3)精神生活上,宗教式微,而儒家复兴如同希腊文化在近世的复兴。作者所倡导的是外在世界使用西方人的理性、奋斗等等,内在精神世界却不要忘了孔家的根本。

本人评论

作者关于西方的个体主义的观点似有误解。殖民和世界大战,并非是西方人个体主义的体现,恰恰是出于谋求国家和社会的更大发展。这涉及到如何理解社会性的尺度?是一个社区社群,还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人类地球社会?其次,如何理解社会的进化?众所周知的是,进化是evolution错误的翻译,正确的翻译是演化。“evolution”原来是指生物在适应自然环境时的变化,也意味着获得群体竞争的更大优势。因此作者将西方的发展视为个体的进化而非群体的进化,并不正确。

作者反对的是个体主义,更是在反对个体主体的根基:理性化。这样一种批判,对于熟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说并不陌生。西马认为人类自从摆脱上帝以来,受制于理性主义,这与本书作者所持见解相同。但是西马的思想家并不随意给出“如何做”的药方。本文作者认为,为了解决理性化带来的人的异化,要回到孔子的伦理上去,仅仅因为孔子是不讲理性而专讲伦理和情感的。论述孔子如何在未来成为世界文化的走向,是本书的着力之点,但未免有论证粗糙的嫌疑,但其思想的方式,仍然可以启发当代中国人。

延伸评论

(不放入作业)中国人,什么是你对世界的贡献?或许今天这个问题答案是:中国人不会对世界再产生重大贡献。

第一,技术发明上,今天的中国追赶西方已然疲惫不堪了,但这一领域或许是未来中国人可以有所贡献的地方,只不过当前来看,西方人也在进步,未来世界科技的重大发明出生在哪,我不敢去预测。

第二,文化思想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固然是舶来品,况且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学术发展更为精深,那战国百家思想呢?如孔孟老子之类的,我估摸着很难去复兴了,但我认为战国百家之珍贵,不在于具体的思想,而在于其争鸣所基于的自由环境。混乱的政治生活,反而给了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这不正是战国之所以对历史产生影响的原因吗?当今中国思想的再生产,不言而喻是受到束缚的,而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在思想界的延续。西方的好,在我看来不是什么科技、理性、法律制度、政治制度,这些恰恰是枝叶,根本在于西方思想的发展所受到的限制较少,尤其是在资产阶级兴起以后,经济权力给人以思想的权力。当今资本社会,资本的力量过于兴盛了,人的异化也如同马克思所说,甚至超出了马克思所论述的范围,但我认为只要思想是自由的,人终于会找到一条哲学的路子。解放人的必然不是现成的思想,只有可能是不断创造的自由的思想。这个思想可以以马克思为起点(如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可以不这么做。好在,真正的思想是限制不住的,能限制的只是思想的传播。但愿未来的中国人能给人类贡献些许思想,而不是像当今哲学一样,一味地自说自话,或者干脆单纯引入欧洲人的思想学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