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心理调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yeezy生产日期和发售日期不一样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心理调节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心理调节

2022-11-12 04: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疫情当下,保持阳光心态、降低自我焦虑,才能更好的保障身心健康。请查收疫情期间心理指导,并将这些方法传播给更多人~一、如何调节心理,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但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个别地区还有散发疫情或聚集性感染的情况。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特别注意的是不能有松懈思想、麻痹大意,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01、调整心态,真正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真正改变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了五个方面20条具体要求,前四条实际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具体行为提出的要求,比如说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室内多通风、勤洗手、使用公筷等等,这既是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做出的行为改变,也是从长期来讲提高每个人的健康素养需要做出的行为改变。不是阶段性的事情,而是将来生活方式的常态。02、正确分辨网络信息,科学看待疫情。持续关注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举措的新政策。由于疫情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疫情防控举措也会根据发展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不要总关注负面的消息,要有意识地注意资讯中的正面信息。留意数据,判断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而不要被别人的观点牵着走。当消息中出现“可能”“暂时”,不要直接把它们理解成“肯定”。不要总在意朋友圈的一些传言,多跟进官方媒体所发出的消息,不信谣,不传谣。不要盲目用一些“生活常识”去解读讯息中的“医学专业词汇”。03、保持正向积极思维,坚定信心才能战胜疫情重点留意客观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一旦我们身边出现了散发疫情或者是聚集性感染的情况,不要过度恐慌。目前,各级政府和每一个人已经积累了疫情防控的经验,也有了应对疫情的心理准备,且过度恐慌对免疫力有影响,可能再次带来非理性行为。如果出现散发疫情等类似情况,要按照国家和地方防控举措的要求,积极的做好配合,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科学的应对。04、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做点能令自己放松的事情居家期间,可以学习平时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的知识,也可以发展兴趣爱好,如看书、绘画、烹饪或者游戏等。非常时期,勤打扫、做家务也是一种很好的既能清洁消毒又能缓解压力的方式。总之,做些你能想到的让自己放松的事情,能够帮助大家调整好心态。05、提倡合理运动,保持身体健康运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还是一种很好的释放压力的途径,有利于心理健康。“动”“静”“松”行动起来。动,即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脑内啡的分泌,让我们感受平静和放松。静,即静心,可以尝试盘腿坐。盘坐一阵后,会发觉自己的思虑会放缓下来,能帮助镇定情绪、缓和心情,睡不着的时候,可以盘腿而坐来静心。松,即有效的放松方法,如:腹式呼吸、渐进式放松、想象式放松等方法都被证实有效。

二、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针对疫情波及人群不同,通常可分为四类人群: 第一类,新冠肺炎患者。 第二类,一线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疾病防控人员、社区志愿者等。 第三类,和前两类有关联的人群,比如一类、二类的家属,他们亲近的朋友。 第四类,更外围的人群,普通公众。如何进行心理调适,既有总体的原则,又不能一概而论,各有特点和侧重。 总的调整方法 1)、接纳常态化。要意识到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要与新冠肺炎病毒共存,要接纳这种现状,允许自己有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又要尽可能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恢复一些社会活动。 2)、通过一些方法自我调节,自我处理或隔离疫情造成的心理影响。比如,写日记,封存自己的创伤性记忆,当然也有一些专业性的操作方法,比如安全锁技术,这些在权威机构的官方公众号上都有,前期国内精神心理学专家做了大量工作。 3)、对自己这段人生经历赋予新的意义,例如重新审视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对如何好好的生活进行思考,规律作息、充分的营养,适当运动,爱自己、爱家人,启动健康生活模式。 4)、要学会寻求帮助,一定要有求助的意识,及时求助于家人朋友,也可以通过各种官方的心理支持网络平台、热线电话进行求助。 针对一线医务人员、康复患者、家属等人群如何做好心理疏导 患者是心理服务的重点人群,一方面要积极的治疗和定期复查,尽快恢复身体状况。另一方面,要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因为信心对于免疫力的恢复至关重要,尽早的恢复社会角色,就是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康复,不要因为患病、遭到排斥而产生自我否定,要理解对方很大程度上是害怕这个病,不是排斥个人。 对于一线防控人员,重中之重是一定要有充分的休息和休整时间,也要有适当的时机疏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三类人群疏导的要点是减少对家人的担心,客观的看待他们的状况,积极的配合,然后给予家人充分的鼓励、支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行动起来是减轻焦虑的最好办法。 第四类人群是普通公众,一方面就是加强自我防护,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充分的投入到复工复产复学当中去。 三、如何缓解因过度关注疫情而产生的焦虑? 关注疫情信息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有利于我们保持一定的警惕,加强自我的防护。 但是选择性的关注负面信息,尤其是过分关注负面信息,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01、对信息有基本的甄别能力 选择官方的报道和部分权威专家对疾病的讲解,不偏听偏信,更不要信谣传谣。 02、限制每天刷手机看疫情相关信息的时间 每天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学会注意力转移,比如,工作、学习以及娱乐活动。 03、做好个人防护 形成新的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去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使用公筷,关注自己的健康,为自己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 04、自我放松训练 对于一些人由于过度担心而出现焦虑失眠等临床表现,可以学习使用权威机构推荐的一些放松稳定化的音视频,通过自我放松训练减轻压力。 05、接受专业心理疏导 如果负面情绪严重到影响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通过以上的措施不能缓解,建议到精神心理专科门诊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四、隔离期间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 01、理解被隔离的必要性 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的必然要求,目的是为了保障他人和自身的安全。 隔离环境有利于病情观察,有任何身体和心理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把安心隔离视做是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把常规的核酸检测作为一次了解自己身体健康的机会,积极的配合。 02、熟悉了解环境 尽快熟悉隔离的环境和规则,主动向工作人员了解相关信息。 03、家庭朋友多多关爱 定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家人和朋友分担、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和想法,感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04、规律的作息 在隔离期间,也要安排好自己一天的生活,例如阅读、运动等。 05、主动疏导,专业帮助

下载使用官方推荐的网络心理支持系统,听有助于情绪放松的一些冥想、正念放松音乐,必要时拨打提供的热线电话,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本文转载自太原新闻网官方微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