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2022 年了,为什么我还在用 Vim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xpplayer好用吗 都 2022 年了,为什么我还在用 Vim

都 2022 年了,为什么我还在用 Vim

2024-07-03 0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TL;DR 太长不看Vim 是强大高效灵活优雅的文本编辑器;使用 Vim 是复利投资,也是有趣的探索;所有常见操作系统都有 Vim,你的电脑里可能已经预装了它;Vim 有无数强大插件可以提升你的编辑效率;要开始使用 Vim,掌握几个基本功能就够了;唯一需要的,是不断尝试、总结、改进的练习心态;Vim 的最小必要知识Vim 用户的最高理想,是以思考的速度编辑文本。也许没有人能真正实现这一理想,但是有些人的确很接近。Vim 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软件之一,至今已有 30 年历史,而且还在持续改进中。它的灵感之源是 Bill Joy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写的 vi,而 vi 的前身是伴随着 Unix 诞生的 ed。Vim,就是「Vi IMproved」。使用 Vim 时无需鼠标。Vim 支持鼠标,但是 Vim 用户嫌弃鼠标拖慢了他们的速度。Vim 有庞大的用户社区,是编辑器大战的阵营之一。另一方是 Emacs,第三方是其他所有编辑器:「编辑器之神」和「神之编辑器」,以及其它。Vim 和其他常见文本编辑器的根本区别是「模式」。Vim 可以在几种模式中切换,但同一时间只能处于一种模式。大部分时候,Vim 处于「普通」(Normal) 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按下键盘上的某个键将会触发一个命令,而不是把对应的字符显示在屏幕上。这是最困扰 Vim 初级使用者的。Vim 有一个深刻洞察(从 vi 继承来的):无论我们写程序、写小说,或者只是写个简单的说明书,花在修改上的时间总比花在写作上的时间多;而修改时花费时间最多的,是移动光标、选择或删除需要修改的对象。Vim 有一个优雅设计(也是从 vi 继承来的):文本结构化。一篇文章包括一个或多个段,每段包括一个或多个句子,一个句子包括一个或多个词,这些都是可以单独编辑的文本对象。程序代码也是如此,一对引号、一对括号、一对中括号、一对大括号、HTML 中的一对标签,也都是文本对象。想要删除一整块代码?只需要敲三个键。Vim 编辑英文文章或程序代码非常流畅,但中文文章时会差一些。这是因为 Vim 不支持中文分词。不过我们可以稍微迂回地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完全掌握 Vim。它的 中文帮助手册和用户参考手册一共有 4000 页。stackoverflow.com 上 「如何退出 Vim 编辑器?」的浏览次数超过了 250 万次。不过我们只需要启动 Vim,尝试几个简单命令,就已经在使用 Vim 了。Vim 并不需要学习;它需要使用。最好每天都用。一点背景信息

我的工作主要是和文本打交道:写文章,翻译,写一点程序。2008 年开始比较频繁地使用 Ubuntu,2010 年左右开始以 Ubuntu 为主,偶尔才用 Windows。

用 Ubuntu 的原因之一是离开微软生态,另一个原因就是久仰的 Vim。不过 Vim 的确不怎么容易上手。跟着官方的 vimtutor 走了几遍,只记住了一些移动命令,还有打开文件、保存文件、退出 Vim,以及剪切、复制和粘贴。

一开始只能用 hjkl 笨拙地移动,只会用 a 和 i 进入插入模式,只会按 Esc 键回到普通模式,只会用 ZZ 保存和退出,只能用网上搜索拼凑出来的 vimrc 配置文件。虽然总会忘记切换模式,经常会打开莫名其妙的窗口,不过也算是开始使用了。

只要开始,就总是会有进步的。对笨拙缓慢的操作厌倦了以后,自然就会去找更好的方法;重复某些系列操作太多,自然就会想去把它自动化。渐渐地,按键成了肌肉记忆,就像用双拼输入法般完全不必想。

2013 年彻底转到 Mac 生态,Vim 的配置和使用习惯也带了过来。机器的性能越来越强,显示器的分辨率越来越高,终端从 gnome-terminal 换成了 iTerm2,Shell 从 bash 换成了 zsh(还加上了 oh-my-zsh),Vim 也终于升级到了第八个大版本,但一直是我的主力编辑器。

十几年间,我的 Vim 的配置文件像是忒修斯之船,不知道还有哪里没有被修改过。打开某些开关,关上另外一些;加上几个键盘映射,删掉一些不常用的;添加某个插件,偶尔又卸载掉;旧的插件不维护了,换成新的;性能差的插件被性能好的替代;即使是插件管理插件本身,也经历了几次替换。

随着需求逐渐清晰和技能慢慢提升,Vim 也在变得越来越顺手。也许永远不会达到完美,永远达不到「以思考的速度编辑」,但是每次发现了一个新用法,总会觉得有一点欣喜,觉得离完美更近了一点。

我们应该致力在不完美的存在中找到完美的存在,应该致力在不完美中找到完美。对我们来说,全然的完美与不完美没有什么不同。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这么多年来,我写 txt,ReST,Markdown,写一点 C,一点 Python,一点 HTML 和 CSS,最主要的编辑器都是 Vim。有时候我用 Typora 或 Ulysses,有时候会用 Sublime Text、PyCharm、WebStorm,也从 iPython 用到 Jupyter,但最习惯的动作,还是用快捷键呼出 iTerm2,然后输入v 。

为什么要使用 Vim

首先,当然是效率。

的确,对一般用户来说,更糟就是更好 是成立的:软件受欢迎的程度并不随功能的增加而提高,太多选择会让人不知所措而心生厌倦。用户使用软件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达成自己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专家。

日常使用的科技产品追求开箱即用,追求简明清晰,追求只靠直觉来操作。降低认知损耗,这是对的。

《Unix 编程艺术》中也说:「最易用的程序就是用户需要学习新东西最少的程序——或者,换句话说,最易用的程序就是最切合用户已有知识的程序。」

但编辑器不是日常科技产品,它是用来创造的工具。为了效率,我们需要牺牲一点舒适和直觉。

开汽车和开飞机哪一个更容易?全拼输入和五笔输入哪一个更容易?而哪一个效率更高呢?不言而喻。

对于需要使用键盘和鼠标操作的计算机软件来说,简单易用就意味着低效率。我们也许可以列出几条简单的经验法则:

手臂、手腕、手指在完成操作时的移动距离越短,效率越高;击键次数越少、键位越容易被主要手指按到,效率越高;操作越熟练,操作过程越不干扰思路,效率越高;

所以我们认为快捷键效率高于鼠标右键菜单,鼠标右键菜单效率高于菜单栏菜单项;输入 20 次 j 的效率低于输入:20G 的效率;双拼比全拼效率高,五笔比双拼效率高;盲打比二指禅效率高,熟悉的快捷键比陌生的快捷键效率高。

即使是标榜最简单易用的编辑器,也会列出大量快捷键。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同,但是软件不应该去阻碍用户对高效的追求。

同样还是在 《Unix 编程艺术》 中说:「调试通常会占用四分之三甚至更多的开发时间。」

使用快捷键,把记忆的负担从机器上转到了人身上,但是提升了操作效率。

这是「必要的懒惰」。用尽可能少的操作来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例如设置新的快捷键,设置宏,写几行代码来自动重复操作。这种懒惰,需要尝试、探索、总结才能获得。

其次,是灵活。

在 Vim 中几乎可以自定义一切。外观可以随意调整,提示方式可以随心更换。几乎所有的功能都可以重新映射,可以把最常用的功能放在最顺手的位置。

灵活是效率的注脚。灵活意味着可以自行打造自己的工具,最适合自己的使用习惯,最适应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效率。

不过当然,灵活意味着让初级用户不知所措,意味着混乱,意味着反复练习,意味着你只能用自己配置的 Vim。

这些其实不是问题。毕竟初级用户变成中级用户的路途,是以大量尝试和练习来铺就的;而专家用户,只是失败得更多也练习得更多的中级用户。自己的机器只有自己使用已经是常识;就算偶尔要去远程使用其他机器,也完全可以把配置文件连同相关目录打个包扔到网盘、github 或者 U 盘里,到时直接下载就好。

再次,是投资。

唯一能和 IT 界比潮流速度的,可能只剩时尚界了。

不过潮流来了又去,底层却不易变化。每过一阵就有新的编辑器、新的框架、新的语言、新的概念独领一时风骚,但 Unix 设计哲学、传统数据结构、C 语言长存。

Vim 也是如此。它很可能会随着键盘的消失而消失,不过在那之前都会存在——存在时间越长的东西,越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使用 Vim,是对自己工作效率的一项长期复利投资。

一些现代编辑器也提供了 Vim 模式或 Vim 插件,Sublime Text、Atom、VS Code 都有,可以提供 Vim 的主要功能。在不同工具中使用同一套已经熟悉的操作方法,这也是效率的体现。

更进一步地,浏览器也有 Vim 插件。Chrome 上有几个插件,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是 Vimium。一旦习惯在 Chrome 中用 u,d,j,k 来上下滚动页面,用 J,K 在标签页之间跳转,用 f 来打开链接,用 F 在新标签页中打开链接,用 v 来选中内容,就很难再回去使用鼠标了。

有一个可以在终端中运行的软件包叫 ranger,可以看成是简单的资源管理器或 Finder,支持 Vim 键位;键盘编辑器 Karabiner 甚至提供了一套预设的键映射,能在任意 App 中使用 Vim 键位。

忘掉方向键吧,hjkl 才是真正的方向键;忘掉和吧,y 和 p 才是真正的复制和粘贴。

最后但绝非最不重要的,是乐趣。

探索的乐趣。解决问题的乐趣。有新发现时的乐趣。

搞懂规则的乐趣。精进技能的乐趣。

以及,因为高效,而能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兴趣、娱乐、社交、学习的乐趣;离开电脑,去接触真实世界的乐趣。

如何入门

Vim 的下载页面和安装说明在 这里。

Mac 已经预装了 Vim,只是版本有点低。要安装更高版本,只需要brew install vim即可。本文不详述如何在 Mac 上安装brew,不过安装好后最好把源换成国内源,例如中科大的源。

想要安装图形用户界面版本,brew install macvim --cask。

在各种 Linux 发行版上,使用相应的包管理器安装即可。

在 Windows 上,下载安装包并安装;如果有必要的话,把安装路径到系统环境变量。

然后,在终端输入命令 vimtutor 就会打开 Vim 教程,可以开始练习 Vim 的基本操作。

更好的做法,是去找到特定语言的 Vim 教程,复制一份来练习。

例如,要在 Mac 上使用简体中文版教程,可以这样操作:

在终端中输入locate tutor.zh并回车。终端中将会列出中文 Vim 教程的所在路径。在终端中输入cp /路径/tutor.zh_cn.utf-8 ~/Documents,可以将简体中文版 Vim 教程复制到「文档」文件夹下;在终端中输入vim ~/Documents/tutor.zh_cn.utf-8,就可以开始练习了。

完整的练习大概需要半小时,不过并不需要一次完成。在一开始,掌握基本移动、模式切换、保存、退出就够了。

接下来,就可以尝试把 Vim 用在用在你的工作当中了。

基本原则

避免重复(DRY, Don't repeat yourself):如果你重复了某个操作好几次,那么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它。停下来,想想看,也许搜索一下。然后再练习一下。

Vim 的作者曾经写过一篇 《高效编辑的七个习惯》 ,这里有一份中译版。

几个小提示

注:Vim 相关文档中习惯以的形式来表示组合键 Ctrl+R。在本文中依然使用传统记法。

如果你用标准键盘,把 Cap Lock 和 Ctrl 键换一下会是个好主意。练习使用回到普通模式,不要使用。这个组合键会方便很多。HHKB 键盘对 Vim 很友好,但是并不一定非要用它。我在 iMac 上用 HHKB,在 Macbook 上用自带键盘,并没有感到不便。不过我把 Macbook 上的 Cap Lock 和 Ctrl 调换了位置,把 HHKB 上的"~"映射成了。使用或在插入模式下换行,比敲回车键更方便。严格来说这两种换行方式有一些区别,不过可以先忽略。经常回到普通模式。它被叫做「普通(Normal)」模式是有原因的——它才是 Vim 的默认状态。c,d,y,v这几个命令和文本对象组合起来,会极大提升效率。删除一对引号和其中的内容?da"。删掉一整块用大括号括起来的代码?da}。删掉一对 HTML 标签?dat。如果只想删掉其中的内容但保留成对的符号或标签,把a换成i就可以了。类似地,选中一个句子?vis。复制一段?yip。要删除到下一个分号?dt;。要删除到下一个分号但保留分号?df;即可。要快速在文档中跳转,可以考虑四管齐下:使用m标记、使用和,设置使用相对行号set relativenumber,以及安装 vim-easymotion 插件。大量使用.和/命令。它们超级好用。下一步

你会越来越熟练,也会越来越不满,希望能让自己效率更高。接下来,你会慢慢去查找、去了解这些内容:

高效移动;跳转;高效删除;查找替换;寄存器;宏;缓冲区;窗口;标签页;配置文件;常用插件;以及更多更多。

然后某一天,你会奇怪地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早一点开始用 Vim?」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