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xe4和xpro3拍出来画质没区别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2024-04-02 20: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2018-08-17 20:31:21 28点赞 38收藏 23评论

上一篇文章说要写写XPRO2的使用体验,一拖就过了半年了。看到“亨力亨力”关于XPRO2的一篇文章,首先文字内容和图片质量都很棒。但是看下来通篇都介绍优点,最后列出来三个我认为不痛不痒的缺点,未免有些略失偏颇。因此我决定写这一篇文章,细数一下XPRO2的种种槽点。这些槽点都不算大,但都是日常使用时真正感觉被膈应的一些地方。

先放图,部分图片为原图导入LR改变胶片模拟并缩小分辨率导出,部分图片为机内最小分辨率直出,均无裁剪。网页手机浏览都不需太大分辨率,建议大家发朋友圈前都把图片压缩一下,三星S9发图最大分辨率限制是短边1080,苹果似乎更大一点,自己压比交给微信压一定更好,同时压缩分辨率也可以有效降低噪点,高ISO也不怕了。因为照片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机内设置略有不同。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我来说说XPRO2的槽点

首先,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台相机在画质、体积、价格、操控、镜头群等方面都能做到完美,任何一台相机都可以找出很多槽点,关键还是看自己最需要的是哪方面,最终作出取舍。

然后,XPRO2是一台足够好的相机,它在以上各方面平衡地非常好,足够好的画质,比较轻便的体积,可以接受的价格,舒适的操控,优秀的镜头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均衡也就意味着许多方面都不突出。

下面列举一下槽点,也许有些小的槽点我已经忘了,这是目前能想起的:

1、画质:赛全幅这种话也就富士吹吹而已,当真就没劲了。不过画质差吗?一点都不差。富士XTRANS传感器配合优秀的富士龙镜头在低感下的解析力确实非常高,高感下确有涂抹不过仍可接受,我个人6400完全可用,12800缩图可用。2400W像素日常使用绰绰有余。ISO虚标确实存在,这方面兰拓有测试文章,我用GR2对比相同场景相同曝光参数富士RAW永远欠一档左右,基本上没得洗;RAW欠曝情况下,机内直出JPG拉曝光的骚操作也确实存在,所以样张中有不少比较欠曝(大概就知道哪些是LR导出的,需要加一档曝光才接近机内直出);富士这么做的原因就一句话:让纸面上高感能力很强,方便吹富士XTRANS赛全幅。不过虚标对于我个人使用没有太大问题,管它ISO多少用呗,就一个数字较什么劲儿呢。

对于部分用户来说APSC也是缺点,对我来说最大的不便就是转接老镜头吃亏,等效焦距等效光圈**。

2、尺寸:觉得机身小的朋友可以洗洗睡了,宽度和长度均比尼康入门单反D5600大,但是厚度仍小不少,在富士家族中体积仅次于XH1,在整个微单市场中也算较大的,当然比全幅单反要小不少。相机尺寸比较可以查询网站,我个人认为尺寸还是偏大了,特别是长度,能缩到XT2的长度就合适了。

3、重量:我个人对于重量敏感甚过画质。495g的重量比起XE3这类300g机身还是显得重,还是那句话,比全幅单反轻太多。特别是搭配F2镜头,整机基本在700g以内。但要想用XPRO2代替GR2一类作随身机还是非常困难。

4、握持:较浅的手柄再加上不算轻的机身,握持感相比单反差距明显;上了原装皮套,握持感略有改善,但长久握持下仍不舒服,比GR2的握持都差了很多。

5、OVF/EVF:EVF是0.59倍放大倍率,比我之前用的XE2还小(XE2是0.62,同0.62还有XE3和XT20);比XT系列,A7系列的0.77小太多;并且因为OVF的存在EVF有一定偏色。用人话说就是EVF看着没有别人舒服,颜色亮度都不够准。不过话说回来,不用OVF的话为啥要买XPRO2呢。

6、ISO转盘:中看不中用。这个提拉式ISO转盘基于胶片时代的复古设计,因为胶片不会经常调整ISO,所以没什么问题,但放在数码时代简直反人类。听到的关于XPRO2最多的吐槽也就是在这个转盘上了,我的解决办法是用AUTO ISO。非常羡慕XT系列上独立的ISO转盘,期待XPRO3能添上。

7、没有五轴防抖:毕竟五轴防抖都快成当下无反标配了,虽然日常使用上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但总归是缺失了,毕竟暗光下能降点ISO也是好事。另外五轴的缺失也不利于转接,再加上APSC系数影响,用富士转接较索尼来说是不太合适的选择。但我个人认为对于扫街来说,五轴并非必不可少。

8、按键布局:背面布局设计真的杂乱,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徕卡M,同样希望XPRO3有所改变。

9、视频:虽然通过固件升级可以拍摄4K/30P的视频,但富士的视频功能大家看看就行了,就算是强调视频功能的XH1比起松下GH系列和索尼A7M3/R3仍有不小差距,XT2视频不如XH1,XPRO2视频不如XT2......

10、镜头:富士龙镜头光学素质确实惊人,但一些老镜头机械性能实在令人发指,对焦声音响,比如35 1.4、23 1.4、56 1.2,具体多响可以B站搜搜。我对于镜头噪声是零容忍,再好的镜头只要响就不考虑。并且这些镜头都比较大,对于OVF的遮挡比较严重。新的F2镜头对焦快、没声音、对OVF遮挡很小,但是光圈略小了点,另外23F2的光学素质比23F1.4差了很多,近摄锐度略好于X100F但远差于23.4。另外F2镜头没有景深标尺,这对于街头估焦/陷阱对焦来说很不方便,基本只能依靠自动对焦。最后镜头贵不是富士的错,是我的错(此话同样送给某宗教品牌)。想想富士的16/35 1.4,再看看适马的16/30 1.4,泪流满面。

11、自动ISO设定:我用过的所有相机,在使用m档+AutoIso的时候(也就是宾得的TAV模式),取景器内都会实时显示当前ISO。但富士的设定竟然是一直显示AUTOISO6400(当设定最大6400时),半按快门才显示真实的ISO(比如说可能是400)。好像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试想一下实际使用时,别家可以边调光圈快门边关注ISO,很快地调到合适的曝光参数,按下快门对焦拍摄;而富士只能半按快门(对焦开始工作),同时调整参数,调整参数的时候一直保持半按快门动作,如果稍微松了真实ISO又跳回到AutoIso6400,如果重了就按下去了。而且XPRO2的快门键程比较短,比较轻,保持半按快门的设定简直丧心病狂。另外AF-C下半按快门也看不见真实ISO,ISO全靠蒙。这是完全可以通过固件来解决的问题,不知富士能否听听群众的呼声。

我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手动控制光圈快门,ISO从200到6400就随它去。

12、取景器内电子测距模式比较鸡肋,本来就只有0.59放大倍率,那个小小的框能把眼睛看瞎。

13、作为旗舰没有AF-ON(然而XT2有),这一点也是极其坑爹。因为是面向扫街的机器就不能给个AF-ON嘛......?

14、前波轮基本上没用,连调ISO的功能都没有(然而X100F可以),只有翻翻页。后波轮勉强还有放大检查对焦点的功能。我觉得前后波轮都比较松垮,也就不喜欢用它们控制光圈快门,光圈快门都在转盘上设定,一目了然。

总结:综上所述,XPRO2有些设定真的让我抓狂。虽吐槽了这么多,但XPRO系列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的混合取景器可换镜头相机。相比徕卡M它有自动对焦,并且很快很可靠;相比一般无反它可以一键切换OVF,在街头摄影时体验更为舒爽;相比同样混合取景的X100系列有三防、更快的对焦、可换镜头。当你需要自动对焦、需要OVF/EVF、需要可换镜头时,XPRO是市面上的唯一解,我也是因此愉快地充值了信仰。值不值得买,对于你来说也许不一定,但对于我来说我觉得钱没白花。

XT3发布后我认为XPRO2也不会怎么降,参考XT2和XH1的发布都对XPRO2价格没有任何影响,XT3也应该掀不起来浪。但XPRO3发布后必降无疑,甚至可能一年内腰斩,我预测XPRO3可能会在19年发布。XPRO2目前售价确实太高,毕竟D750都只要6K了。数码产品降价别太较真,毕竟已经享受那么久了对吧。

如果选富士的话,买XPRO2的唯一原因只能是因为上述原因;否则无论从价格、功能、大镜头搭配协调性等各方面XT2都无疑更好。这个节点不选XT2,选XT20/XE3也只能是为了便携性,毕竟XT2现在售价已经很便宜了。我猜测新出的XT3售价应该在万元左右,不嫌贵可以等XT3。如果不嫌大、重、贵,追求性能的话上XH1。X100F也不错。至于XA系列,我个人认为可能佳能EOSM更合适。当然除了富士外还有太多选择,就不多说了。XPRO2其它的各种优点很多文章都讲了,不作赘述。哦对了,富士作为业内最良心的固件厂,真的会时不时带来惊喜,这种感觉相当一颗赛艇。

我只有232和352两支镜头,主要作扫街和日常拍摄,两三年内也基本不会考虑购入更多的富士镜头。风光耐克,随身GR,日常富士,美滋滋。顺便提一句,富士的部分镜头(包括这俩F2)买套机比单买机身加单买镜头便宜不少,基本在1K左右,买前多留心一下。

再挖个坑吧,之前从D7000换到D3400,用了三天,血亏硬出换了D5600,后面有时间的话写一篇文章讲一下为什么怒出D3400。各位想买3400的听我一句劝,加点上5600或更高。我知道3400阉,但没想到阉成这样(买前不试机的后果)。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不买全幅,我只能说D5600基本够我用了,又轻又便宜,还有一个180度翻转触摸屏(这个好像尼康全幅包括D7K系列都没有),为什么要买又贵又重的全幅呢(大法机身轻但镜头可真不轻),从7000换下来也主要是为减重而非升级画质。

期待一波23号尼康无反,相信以后的相机市场会越来越有趣,厂家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往往利好。

D5600D5600

D7000D7000

GR2GR2

GR2GR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