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人命不如狗,为什么人们推崇三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wordrobe怎么念 乱世中人命不如狗,为什么人们推崇三国?

乱世中人命不如狗,为什么人们推崇三国?

2023-03-12 08: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知乎有个问题:为什么三国明明是一个人命不如狗的乱世,却有那么多的人推崇备至?

这一句人命不如狗,道透了三国的本质。乱世之中,人命的确不如狗。

战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瘟疫是“出门无所见,白骨弊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呀。

但这句话说得不完整,因为不单单是三国时期人命不如狗,纵观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人们过得都猪狗不如呀。用鲁迅的话说:“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吃人,就是吃人。

可人们为什么喜欢三国呢?可能三国留给了人们一点点念想吧。

有这么一位人,他自身难保,被打的落荒而逃,但民众偏偏选择跟随他逃难,这一跟就跟了十万之众。有人劝他放弃百姓快速逃难。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就因为这一句不忍,让人们念想了一千多年。他本是个不爱哭的人,但在人们在小说中给他写的特别爱哭。可能人们觉得,一位爱哭的人,是不会吃人的。

有这么一位人,如今已经成为了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但忠诚的人历朝历代都有,比他聪明的人也大有人在。人们为啥偏偏喜欢他呢?因为他最闪亮的特质,其实不是智慧与忠诚,而是公平。他严格立法,公平待人。连被他处罚的人,闻听了他去世的消息,都伤感落泪。成语“开诚布公”就是因他而来。就因为这一份公平,让人们念想了一千多年。可能人们觉得,一位公平的人,是不会吃人的。

有这么一位人,他本是个败军之将,被俘虏之后,却对故主念念不忘。当他报答完新主人的收留之恩后,面对高官重金的诱惑,毅然决然地离开,去寻找昔日的兄弟。连想收拢他的人,都被感动,放他离去。他的脸其实不是红色,在人们在庙宇中给他塑了一座红脸神像。因为红色代表正义。就因为这一份正义,让人们念想了一千多年。可能人们觉得,一位正义的人,是不会吃人的。

五千年的人民苦难史,大家过得太苦了,幸好还有这一点点残存的念想。哪怕只有一点点,即便这个念想不切实际,但人们还是愿意美化他们,神化他们,推崇他们,将他们写进小说,搬上舞台,最终形成一份朴实的民间信仰。这份信仰让人们念想了一千多年。可惜这份念想,只是寄托在小说里与舞台上,从来没有出现在现实中。

他们真的会出现吗。

他们,真的出现了。

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里,是刘地主赶走了项地主,李地主代替了杨地主,不管是地主是姓朱还是姓爱新觉罗,对人们来说,没有区别,都是在吃人。

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很奇怪。他们赶走了大地主,自己却没有成为新地主,而是破天荒的把土地分了人民。少年赶屠杀恶龙,但自己没有成为恶龙,他们和所有人拥有同一种身份,叫做人民。

一千多年前,在一座小茅庐中,一位少年鼓励眼前那一位失意的中年人:“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幕终究没在历史上出现。但在一千多年后,当东方太阳升起时,百姓们箪食壶浆来迎接他们的英雄。不过这一次,百姓迎接的不是皇帝,而是他们心中的人民领袖。

前几天,和朋友在看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刘备携民渡江的片段,那首《民得平安天下安》响起时,一条弹幕特别亮眼:“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时代之一,另一个是一共。”浪漫,仅这一个原因,还不够人民推崇备至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份浪漫让人们念想了一千多年的公平与正义,在现实之中开出理想之花。

歌未竟,东方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