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ESG的五大挑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wind实操 中国企业ESG的五大挑战

中国企业ESG的五大挑战

2023-11-01 0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ESG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中国企业在ESG的实践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总结出中国企业在ESG报告披露和管理实践中磨人的五大问题,并在ESG实操层面提供实用的五大建议,助力企业攻克ESG实践中的难关。

ESG报告被称为企业的“第二份财报”,以回应各方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需求。ESG对企业的经营和资本市场的投资具有正向的影响。

ESG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抗击系统性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经营风险管控能力。投资机构不断把ESG因素融入到分析、投资框架中,逐渐成为资本市场评估企业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

随着国际ESG评级机构,例如MSCI和富时罗素相继将A股优秀的上市公司纳入自己的评级体系,以及中国企业向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国企业ESG信息披露已成为其必选动作,然而在ESG信披和实践中也遇到诸多问题。

问题一:ESG信披监管待强化,企业披露ESG报告数量有待提升。

据Wind数据统计,在A股市场上,2021年,A股上市公司共披露1091份ESG年度报告,仅占沪深两地上市公司总数的24.05%。

图:A股ESG报告披露数VS上市公司总数,资料来源于Wind

目前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仍是自愿发布ESG报告,存在着整体不平衡的情况。从市值看,大中市值上市公司领跑ESG信披改善,部分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仍处于观望中。

从板块看,投资者关注度较高的主板上市公司ESG类报告披露率最高,以及科创板公司ESG信息披露率提升较快。

企业未披露ESG信息,一方面出于企业的成本因素考虑,另一方面也出于对政策的观望态度。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ESG管理和信息披露的政策,但整体强制性不足,在操作层面还有待完善。

与内地相比,香港联交所自2013年发布《ESG指引》,渐进式加强上市公司ESG管理及披露政策。

2016年将《ESG指引》中主要范畴“环境”关键绩效指标的披露要求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此举确定了港交所ESG信息披露指引正式步入强制化轨道。

随着市场因素驱动,以及上市公司监管层在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力度加强,处于观望中的上市公司也在思考如何进行ESG实践,将ESG与业务进一步整合,以回应投资者和监管层对企业ESG表现的关切问题。

问题二:披露的ESG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缺乏量化的指标体系。

以阿里巴巴(BABA.US)集团于2022年发布的ESG报告为例,此份报告从版式设计到内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叙述,展现出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并且有量化的指标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附录中,我们看到此份报告采用了5大ESG标准,包括港交所ESG的指引、GRI、SASB、TCFD、SDGs5。

一般来说,每个ESG标准对企业的ESG报告编制、实践和考核都会带来挑战,参考的标准越多,难度逐级上升。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企业需要提供明确和量化的指标,并且关键指标需达到同行业领先的水准。我们也可以从披露的报告中看到所展现的公司实力。

图:阿里巴巴2022 ESG报告索引,资料来源于阿里巴巴2022 ESG报告

相较于阿里巴巴,A股多数上市公司仍然延续此前的社会责任报告,而这类型的社会责任报告多是企业用文字讲述自己的故事,缺少数据化的定量分析,缺乏权威和完整的ESG信息披露体系和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

各上市公司的披露层次不清、详略不一,无法支持投资者做出投资的决定。

问题三:国内外评级机构评价体系不同,缺乏一致性。

据德勤中国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已有超过600项ESG评级及排名体系,这些评级标准的对象、体系、方式、用途等各不相同,缺乏一致性。

对于同一家企业来说,收到来自不同评级机构差异较大的评分,难免令人无所适从。

目前,西方国家把控着国际ESG评级的体系,国际评级机构往往忽视中国企业创造的本土价值。国际评级机构的关注点多在ESG治理、风险议题及绩效评价体系。

因国情和文化的差异,这些机构很难理解中国企业的社会价值。

而在当下,有一批有担当的中国企业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在兼顾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展“乡村振兴”、“扶贫”、“共同富裕”企业活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本土价值。因此,建立一套接轨国际同时符合中国实际的ESG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问题四:ESG有效信息缺失或披露程度有限,披露渠道问题,导致评级不高。

此问题常见于实操阶段,企业在ESG信息披露和评级中,此问题又会衍生出三种情况:一无管理或无披露;二 有管理无披露;三 有管理有披露,渠道出问题。

“无管理无披露”指企业对ESG评级内容无管理或管理不足导致无内容可披露。从而评级机构无法获得相关信息,结果打了低分。

“有管理无披露”指企业已对评级机构相关议题进行了管理,但未对外披露,结果评级机构无法获得相关信息,结果打了低分。

“有管理有披露,渠道出问题”指企业对评级机构的某个议题进行了管理,并对外披露,但因披露内容和渠道未触达评级机构,导致信息不对称,结果被打了低分。

问题五:企业不知从哪方面入手提升ESG的管理水平。

企业已认识到ESG不是企业成本项目,从政府和行业的宣传,以及行业标杆企业的示范中,看到了ESG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企业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ESG的实践,或者对现有的ESG项目进行实质化改善。

在实操阶段,我们建议企业从ESG信息披露和提升ESG管理水平两方面入手,制定ESG评级提升策略。具体有以下5点建议:

建议1:开展企业诊断摸底工作,对标优秀企业找差距。

首先,企业需系统梳理ESG重要议题和指标,进行充分内部尽调,评估现有ESG体系,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治理、政策和程序等。企业与行业内整体评级优秀和单项评级优秀的企业进行对标,以发现企业与相关标准的差距,以及与对标的企业ESG相关事项之间的差距。

建议2: 制定和执行ESG实施路线。

完善企业ESG管治架构与制度体系,与企业内部关键利益相关方共同创建可操作的ESG行动路线。加强董事会和管理层对ESG事宜的监管,并调配相应资源以确保公司ESG行动路线的顺利实施。对公司整体进行ESG风险和机遇识别,搭建非财务信息的内部控制框架。针对企业关键员工制定ESG标准培训计划,加强专项人才培养。

建议3: 应披尽披—在信息披露层面解决问题。

结合公司具体实践及ESG评级指标,企业梳理未披露、无行动等披露缺失项。企业与评级机构主动沟通,提升回应及时性,解决披露了、但不到位的问题。

企业可参照同行的最佳实践,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与沟通。针对ESG评级扣分较多的争议事件,企业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正面主动回应。

有效利用媒体传播工具。企业通过ESG报告、官网、官微等自媒体矩阵或路演渠道,发布ESG报告,从而提高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全面性。

建议4: 加强ESG数据管理。

企业需完善ESG数据管理,推进ESG信息管理数字化,确保数据收集与核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保障ESG数据信息的覆盖范围和披露质量,为提供鉴证和审验数据等要求做好准备。

另外,企业需注意信息披露的频率,通过日常、月度、季度、年度等信息披露管理,减少评级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的情况。

建议5:ESG管理专项改进。

企业需选择整体评级优秀和单项评级优秀的标杆企业,通过PDCA管理模型,以突出解决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在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内,设定合理目标和实施路径逐步解决和持续提升。

Plan(计划) —— 确定ESG评级需要改进的项目和目标。

Do(执行)—— 实施ESG改进的策略。

Check(检查)—— 对ESG实践进行效果评估。

Action(改进)—— 对薄弱不足之处,提出新的改进计划。

总之,企业在实践中,需不断审视和完善ESG治理和信息披露状况,对于企业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采取必要的行动,从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阿尔法工场ESG)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