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上手】你为什么不应该买索尼Linkbuds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wf1000xm4切换设备 【解毒上手】你为什么不应该买索尼Linkbuds

【解毒上手】你为什么不应该买索尼Linkbuds

#【解毒上手】你为什么不应该买索尼Linkbuds|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索尼的全开放式蓝牙耳机LinkBuds引发了不小的热度,大家都在问“这是什么产品?”“不能降噪的耳机有什么用?”。虽然很多KOL都把这个产品吹的神乎其神,但在我看来大部分KOL的产品体验也大多是甲方要求,没有真正表现出产品的真实使用感受。

作为多年的老索粉,索尼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产品我自然是体验过的,本文就从一个开放式耳机用户的角度给大家分析,Linkbuds到底是怎样的产品、好不好用、你应不应该购买它。

什么是“全开放耳机”

了解HiFi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说过“开放式HiFi耳机”,据说这种耳机能够带来更准确的三频、更好的临场感和更舒适的佩戴,是室内高端HiFi的一种细分产品,我不懂HiFi,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产品,和这种HiFi高端产品实际上……

没什么关系

“全开放式耳机”系列又名“Open-style”,其在索尼的产品线内由来已久,从最开始的定位运动的配件MDR-AS210AP,后来与自家Aniplex旗下IP角色加藤惠、亚丝娜联名推出的“Xepria Ear”(XEA10)单声道“私人助理”和同样与亚丝娜联名的继任者“Xepria Ear Duo”(XEA20)立体声“私人秘书”(以及衍生型号),索尼一直在不断探索这种社交类全开放耳机的模式与界限。

我超,二次元我超,又是二次元

Xperia Ear Duo(XEA20)应该是大陆玩家们稍微了解的一款产品,因为在产品推出的2018年,还是有部分大V评测过这款耳机的,该耳机的实际结构是由主机内的动圈单元发声,借由导音管将声音传递到耳道附近,耳廓部分仅仅由硅胶材质的支撑架进行支撑,并不会深入耳道,因此不会像大部分的入耳式无线耳机、半入耳式无线耳机那样对耳道进行直接接触,实现了对耳道的保护,该结构的耳机索尼共推出了三款,分别是有线的STH40D、颈挂式的SBH82D和无线的XEA20

XEA20的结构拆解,可以看到动圈单元(图片来源:https://www.52audio.com/)同样的结构,不同的形态

平心而论,Xperia Ear Duo不是一款成功的产品,其在主副耳的设计使得产品缺乏灵活性、金属机身带来的10.6g的单边自重更是严重影响了佩戴的舒适度、差劲的音质、羸弱的续航、高昂的1999元定价、以及完全开放的特殊设计,使得这款产品终究只是一个小众的玩物。

时间来到了2022年,继承了前者设计理念的Linkbuds会变成更主流的产品么?

(由于我个人的购买选择,本次对比使用的耳机是颈挂式的SBH82D而非XEA20,使用体验上略有差异)

音质:是更好了,但……真的有用么?

Linkbuds的产品型号从Xperia Ear Duo的XEA20变成了音频系列的WF-L900,就证明索尼不仅仅是想要把这个全开放耳机产品定位为手机的配件,而是希望其能够作为一款有竞争力的耳机产品打入市场,在实际体验之后,也确实能说Linkbuds是不负众望。比起声音一团浆糊的上一代,Linkbuds的声音可以说更接近传统的平头塞耳机。或许是因为导音管结构的关系,SBH82D的声音根本分不开三频,低频只能说听得到,高频压根没有,人声也显得发闷了无生气,只能说是听个响的水平。而全新环形振膜结构的Linkbuds的声音三频较为清晰,低频下潜和力度虽然依然不能指望,但至少比起上代多了不少细节,高频也表现的不错,即使是电笛、小号这样的乐器也能展现出不错的延展性,人声虽然依旧欠缺饱满,但至少分离清晰,头中效应比起上代也有了明显的缓解,声场有了一定的拓展。

对于这个产品的定位来说,我认为已经超出预期了,毕竟这个产品的形态,就已经决定了不可能与真正的音乐耳机相比,但如今的表现,至少算是能听的水平了,如果我个人给个评级,算是百元级平头塞的水平,如果对音质有需求的朋友也不用在WF1000XM4和它之间纠结了,两者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音质的提升当然是值得鼓励,但从产品的设计定位上,我们也可以发现索尼实际上并不希望你对Linkbuds的音质有过多的奢求,在开启“智能音量控制”之后,产品的音量调节倾向实际上是更多的平衡外部声音,保留足够的外接环境噪音,而Linkbuds的音乐本身,则更像是一个生活中增色的BGM,只是存在,不多打扰,这样的产品标定也就意味着索尼本身不希望你过多苛求它的音质——

真的,能响就行

灰白色的Linkbuds主机,回收塑料的纹路和触感反而带来了一丝高级感舒适度:解决了前辈的痛点,但……又有新的问题

在19年我第一次接触到Xperia Ear Duo的时候,我对这个产品的设计定位感到非常的迷惑,尽管金属的外壳给Xperia Ear Duo带来了精致的外观,但单机10.6g的重量对于耳朵来说完全是一种折磨,加上整机的重量大部分集中于耳廓下的主机部分,导致重量分配非常的糟糕,本身软质的支撑结构没法完全满足耳机本身的固定需要,一旦出现较大幅度的运动,Xperia Ear Duo就会带者沉重的机身拍打你的耳根,外置重心的结构也使得整机摇摇欲坠,缺乏佩戴的信心,这也是为何我在上手三天就卖掉了Xperia Ear Duo转而选择了塑料材质的SBH82D。

Linkbuds终于是痛改前非,在机身上选择了塑料材质,单机重量降低到了4.1g,比起上代10.6g可以说舒适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即是和最新的降噪豆WF1000XM4相比,重量也下降了44%,体积也小了一大半,这也就意味着降噪豆上重心外翻的佩戴体验体验完全不存在了。重心集中于耳廓内,借助耳廓就能够实现对耳机的支撑,耳廓的结构也让耳机能够牢牢的固定在耳朵内,上一代重心乱晃的问题得到了完全解决。由于我个人并不喜欢AirPods的佩戴感受,在我个人体感看来,Linkbuds的舒适性比起AirPods 2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体积的缩减也让Linkbuds比起三星Buds Live的耳廓侵占性更弱,所以索尼声称Linkbuds是佩戴最舒适的真无线耳机,我认为是没什么问题的。

Linkbuds官方结构示意图

但这并不意味着Linkbuds的佩戴就是完美的,由于整体的结构改变,Linkbuds的耳廓部分由Xperia Ear Duo的硅胶材质转变为了硬质塑料,这也意味着耳机与耳廓的部分缺少了亲肤的触感,虽然索尼的做工和材质使得塑料材质的Linkbuds在视觉和触感上依然有着不错的质感,对得起产品的售价,但实际接触到耳朵之后,硅胶与塑料的触感差异带来的舒适性变化依然是实打实的。

而Linkbuds独特的“8”字型的结构设计,使得用户在佩戴时必须要找准耳机的平衡,佩戴太过深入会造成内耳廓的压迫,影响佩戴的舒适性,佩戴位置过于靠后,则会造成重心外翻,影响佩戴的稳定性,造成耳机掉落,学习上手的时间成本较高。而即使是调整到合适的位点,在耳廓部分的舒适性依然不及采用塑料机身+硅胶结构的SBH82D,做不到完全的无感佩戴,希望索尼在下一代产品上能够优化结构、让振膜部分的机身也能使用软胶材质,或许整体的舒适度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Linkbuds与SBH82D对比,Xperia Ear Duo的主机部分比起SBH82D还要大上一倍,可想而知体积差距

人机交互:没那么奇葩了,但……还是不够聪明

得益于芯片技术的进步,如今的无线耳机大都实现了双主机的控制方式,Linkbuds自然也从前辈Xperia Ear Duo的主副耳设计升级为了双主机设计,能够更好的平衡耳机功耗,并且摘下任意一只耳机,剩下的耳机也能够正常使用,当两只耳机都摘下之后,音乐和播放内容也会自动暂停,在使用体验上与主流真无线产品并无差异。

许多无线蓝牙耳机的配对过程都非常的繁琐,而在Linkbuds上,索尼极大的优化了产品的配对体验,将配对按钮设计在了耳机的充电盒上。如果是初次配对,相比起过去自家的无线耳机以及绝大部分市面上的无线耳机将配对操作集中于耳机本体,Linkbuds将配对操作集中于耳机盒上实际上更加便捷,也更加符合直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改良设计。

当然,这样的设计也有缺点,那就是如果需要配对新设备,就需要将耳机放回充电盒内再进行配对,增加了部分不便,这样的设计优劣与否这一点我认为见仁见智,但我个人更希望能够保留NFC配对链接,索尼在近期的真无线耳机之中都取消了对NFC的支持,我个人是非常不满的。

索尼过往的无线耳机都有一个问题,就是链接切换的速度比较迟钝,而在产品的链接切换速度上,Linkbuds可以说是索尼历代真无线耳机之最。切换几乎不存在延迟,比起第三代降噪豆WF1000XM4都更为快捷,但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拥有最快的切换配对速度,索尼依然没有给Linkbuds配备双设备热切换功能,这一在WH1000XM4上的短板功能,索尼至今似乎也没有进一步优化的迹象,非常可惜。

在Xperia Ear Duo上,索尼创新性的使用了头部姿态控制功能,但这个功能实际体验下来只能说是令人失望,操作判定要求严苛、操控有延迟,并不能很好的提升使用体验,主机上的触控板虽然功能丰富,但操作位置靠后,总体来说交互体验只能算差强人意。而在Linkbuds上,索尼采用了全新的面颊敲击式操控,仅仅需要敲击面颊就可以操控耳机,在演示之中显得便捷又帅气,似乎真的是完美的操控方式——

但是,真的如此吗?

Linkbuds的“广域操控”实际上借助的就是类似于骨传导感应的技术,识别面颊部分的震动,转化为耳机可识别的触控操作。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准确识别的触控区域,仅仅局限于耳朵前部的一小部分区域,并且实际操作与耳机做出反应还会出现一秒左右的延迟,稍微远离这个最佳的触控区域,操作识别率就大打折扣,要是稍微再远一点点?嗯……那你还是扇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吧……

有效触控区域实际只有耳朵前非常狭窄的一部分

好在Linkbuds本体也是支持触控的,只要你轻触耳机主机部分,耳机就能非常迅速的做出反应,并且得益于开放式的结构和触控区域的位置设计,并不会像传统真无线耳机一样有沉重的敲击耳腔的“咚咚”声,对耳朵的影响可以基本忽略不计。

在通话MIC上,Linkbuds采用了和三代豆WF1000XM4相同的骨传导设计,并且由于不再需要兼顾降噪功能,整体通话清晰度相比起降噪豆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的,但如果要与Apple AirPods Pro相比,那只说通话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索尼宣传的智能免摘功能,在没有降噪功能的束缚之后,整体的反应速度比起降噪豆略有进步,但并没有很好的优化播放内容的渐进渐出,依然是生硬的“美式截停”,使用体验不佳。并且该功能尽管有多级可调选项,但实际使用中依然过于灵敏,给人的感觉还是不够智能,不能准确的判断用户的使用场景,区分“说话”和“发声”的界限,加上Linkbuds本身就是开放式的耳机,在配备智能音量调控之后也能够满足与周围人的正常交流,如果真的需要使用,还是建议把这个功能给关闭吧……

充电盒设计:有进步,但……依然令人失望

在过往的索尼无线产品之中,硕大的充电盒一直都是令人诟病的一环。不论是降噪豆WF1000XM4在优化之后依然硕大的充电盒,还是Xperia Ear Duo那面积硕大的粉底盒样式,相比起竞品都很难称得上便携。

在主打舒适性的Linkbuds上,充电盒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并且直接看齐业界标杆,在小巧上比起AirPods 2都不逞多让,与耳机本体同色的设计和温润顺滑的触感也给整个耳机增色不少,改进的充电口位置让耳机盒在有线充电时依然能够正常开盖,避免了像AirPods和WF1000XM4那样充电时影响开盖的烦恼。

小巧的充电盒

但令人失望的是,索尼在取消了NFC之后,并没有给Linkbuds带来无线充电功能,要知道AirPods 2都有无线充电版本。大量无线交互的缺失,使得Linkbuds显得不那么“现代化”,使用的便捷性略打折扣。并且为了减重和缩减体积,Linkbuds不仅仅取消了在竞品上已经广泛使用的磁吸式开盖,转为了机械式的卡扣设计,使得产品不方便单手开合,也让人不得不担忧产品锁定机构的寿命问题。而在上盖链接机构的转轴上也没有采用稳固的阻尼转轴,用户可以轻易甩动解锁后的充电盒上盖,如同打快板一般,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感和使用体验。

在Xperia Ear Duo上,索尼设计的磁铁固定机构并不稳固并且外露于机身,导致磁铁本身很容易从机身上脱落,导致耳机无法正确锁定,许多长期服役的Xperia Ear Duo都会面临无法正常充电的问题。

被强迫充电的Xperia Ear Duo(索粉朋友供图)

在Linkbuds上索尼将磁铁设计为了隐藏式,避免了像前代一样的磁铁脱落问题,但索尼并没有很好的设计优化磁铁的位置结构,导致Linkbuds在回盒的时候如果不多加注意,就会出现位置的偏移或是充电触点接触不佳的问题,必须要手动确认耳机安装到位,否则会导致耳机无法正常充电的情况,给使用上造成了不便,希望在后续产品之中能够得到优化。

购买建议:或许……还是别买了

作为索尼全开放耳机系统的又一次迭代,Linkbuds虽然比起前代解决了许多痛点,并且相比上代1999元的售价,1199元的发售价似乎也颇显“良心”,但功能的单一和结构设计的特殊性,就决定了Linkbuds不会是一款大众需求的耳机,而是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的产物。

虽然我很喜欢这类开放式无线耳机的设计理念,但1199元的售价依然算不上非常亲民,而在短暂上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设计上的缺失和使用上的不足,使我认为Linkbuds尽管是是索尼开放设计理念下最好用的一款耳机,它比起过往的产品摆脱了玩票性质的实验室产品属性,正式迈入了有购买价值的商品行列,但在我看来,它但依然不是市面上值得推荐购买的耳机之一。

除非你真的很确信自己有这样的消费需求,否则对于Linkbuds这样的小众产品消费,建议还是三思而后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