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导读第一讲丨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urface音译 《金刚经》导读第一讲丨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金刚经》导读第一讲丨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2024-01-12 07: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中的原文,也就是说鸠摩罗什大师把《金刚经》的名字译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是佛说。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这个名字。

更重要的是,在这部经的名字当中,有两个词,一个是“般(bō)若(rě)”,还有一个词:“波罗蜜”。

“般若”和“波罗蜜”是大乘佛教的几个核心词汇当中的两个;所谓核心词汇,就是最能够传达这个思想的精髓的词汇,说得通俗一点,你不知道“般若”,不知道“波罗蜜”是什么,就等于不知道大乘佛法是什么。

从《金刚经》的这个名字来看,《金刚经》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这个法门就是“般若波罗蜜”。我们下面就讨论“般若”和“波罗蜜”。

波罗蜜

先讲“波罗蜜”。这是一个音译词,它是梵文词“pārami”这个词的音译。因此首先就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词是音译而不是意译?

大家看《金刚经》的不同译本,鸠摩罗什大师、玄奘大师、义净法师,对这个词都是音译而不意译,玄奘大师后来总结,有五种情形,只音译,不意译:

○秘密,故不译

第一种情形,叫做“秘密,故不译”。也就是说是一些秘密的语言,比如说真言、咒语,它只是借助音声来传递能量、传递信息,它并不需要你了解它的真实的意思,所以,真言、咒语只音译不意译。

○多义故不译

第二,“多义故不译”,就是这个梵文词里有多重含义,我们很难选择其中一个含义来翻译,如果那样翻译的话、那样意译的话,会挂一漏万。

○此无故不译

第三,“此无故不译”,也就是这个梵文词所表达的事物,所表达的法义,在我们中国没有,没有一个词跟它去对应,所以这种词往往是音译不意译。

○顺古故不译

第四,“顺古故不译”,顺古就是顺从古人的翻译,过去人们已然在这个词上是音译了,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词的音译,所以我们就不再意译,而是继续保持音译。

○生善故不译

第五,“生善故不译”,也就是出于使人们对这个词能够生起恭敬的心而不直接意译而音译。

这五种情形当中,占有一种情形,或者一种以上的情形的时候,只音译不意译。“pārami”这个词为什么音译而不意译呢?

我想在这五种情形里,它占了两种情形,一种是“此无故不译”,一种是“生善故不译”。

“此无故不译”,也就是在我们的汉语的原本的语言系统里面,没有一个词能够跟印度梵语中的“pārami”这个词相对应。

也就是说印度的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释迦牟尼先生,他特别热衷于讨论一件事儿——“pārami”,而这件事儿在佛教传入我们中国之前,在我们中国的固有的思想文化当中,在孔子那里,在老子那里,在墨子那里,在庄子那里,在孟子、荀子、韩非子那里,没有这件事情;也就是在我们固有的中国文化里面,没有一个现成的文化词语能够对应“pārami”这个梵语词,因此鸠摩罗什大师、玄奘大师、义净大师都选择音译不意译。

(未完待续)

本文由净名精舍

根据喜马拉雅FM于晓非

《金刚经》导读”第001讲整理

于晓非

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

著名印度宗教研究专家

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

三十多年来,于晓非先生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智慧辩才,奔走各地弘传佛陀正法。

2017年于晓非先生于喜马拉雅FM推出《金刚经导读》课程,播放量迅速突破千万,得到佛教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赞叹,也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弘法居士”之一。

来源 | 净名精舍

编辑 | 远山

摄影 | 晓峰、网络

责编 | 明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