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Surface Pro 7评测] 一台假装自己是平板的笔记本电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urface总是平板模式的界面 [2021 Surface Pro 7评测] 一台假装自己是平板的笔记本电脑

[2021 Surface Pro 7评测] 一台假装自己是平板的笔记本电脑

#[2021 Surface Pro 7评测] 一台假装自己是平板的笔记本电脑|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始

2019年发布的Surface旗舰产品在2021年的体验如何?

以下将从参数开始对Surface Pro 7本身和周边设备进行测评

bilibili专栏并没有提供完整的Markdown支持

https://www.notion.so/Surface-Pro-7-5b609bdc14f04ea0a53065f0af24f295

你也可以在这里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选中链接后右键-转到 直接复制的话会被加上bilibili水印哦)❤

官方的技术规格

12

就从参数开始吧

尺寸

这个尺寸有多大, 和iPad Pro 11' 版相比, Surface Pro 7更像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厚度上, 鉴于尺寸更大, Surface Pro 7 (8.5mm) 在视觉上可能会比iPad Pro 11' (5.9) 更薄.

这样的尺寸很可能是微软为了权衡笔记本和平板两种形态而做出的让步, Surface必须要小于一般的笔记本, 又要大于一般的平板电脑. 这也导致了他在当作平板电脑使用时握持感远不如iPad等传统的平板电脑, 并且大多数时候带着Surface更像是带着一台早些年联想推出的YOGA翻转屏笔记本电脑.

更大的尺寸带来了更多的硬件空间, 造就了Surface Pro 7成为一台全能的产品, 让其在另外两种形态拥有了更强的能力空间.

大于传统平板电脑的尺寸让Surface Pro 7更难握持, 在平板电脑的形态下体验稍差

(以上两点相互制约)

这里是2021款iPad Pro的官方介绍图

存储

对比Surface GO 2低配版使用eMMC的割韭菜行为, Pro 7全系列标配了一块固态硬盘. 值得注意的是ssd需要硬件接口, 虽然不像eMMC芯片一样可以贴片集成在主板上, 但微软依旧巧妙的把这块硬盘焊接在了主板上, 几乎抹杀了所有试图更换硬盘的可能.

实际使用中, Windows系统需要占用40G左右的空间, 对于我手上这台128G版本的中配版, 望着剩下不到70G的可用空间, 我很难说出够用两个字.

全系标配固态硬盘, 相对于eMMC存储是个重大的进步.

如果想说出够用两个字, 128G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在该系列升级硬盘花费的钱是购买同等容量硬盘的2倍还多, 况且这块集成的硬盘大概率性能不如你能买的硬盘

我本以为eMMC到SSD是个巨大的科技进步, 我在感叹微软良心发现的时候却发现Pro 7+可更换硬盘的设计, 原来到底不过是资本家刀法精准而已.

显示屏

PixelSense是微软自己显示器的技术, 集成了对与手和触控笔的识别能力+更高的清晰度, 可以从硬件上做到防误触. 虽然手机上440ppi才能勉强保证没有大颗粒, 鉴于显示单元排列方法等差异, 267ppi(约等于iPad Pro的水平) 的Pro 7观感及其细腻, 第一眼十分惊艳.

四周是大边框, 美名其曰防误触, 当作平板电脑拿在手上之后我居然有了同样的想法. 因为尺寸太大单手拿着十分不方便, 双手放在边框上反倒是一个挺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是大边框造就了屏幕素质的话, 我觉得大多数人应该能接受.

这块屏幕拥有最高450nit的亮度, 暂时没有拿到室外去测试体验未知, 最低亮度也略低于我的其他几台LCD面板的手机.

这块屏幕支持播放HDR视频但是不支持HDR显示, 不知道这是什么操作.

另外, 3: 2是一个充满生产力的比例(指多任务).

一块12.3' 2.5K 267ppi的LCD面板屏幕, 亮度充足(室内), 观感细腻

四周边框很大, 不支持HDR显示, 60Hz刷新率看起来像30Hz, 屏幕表面镀层不够出色, 触屏操作阻尼感强烈, 指纹收集器属性拉满.

我这台还有些品控问题: 屏幕和边框贴合不完美, 一侧有很大的缝隙.

电池

42Whr的电池, 官方宣称的时间减半大概就是正常使用的时间. 最大兼容USB-PD 60W的充电功率, 大概一个半小时以内可以充入90%的电量, 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 但在充电时发热明显, 充电接口附近和显示器面板温度高达43度, 冬天时充电+使用显示器写写画画应该能让旁人羡慕, 夏天使用一小会手掌外侧就有些不适. 在电源选项中, 微软给Surface Pro 7添加了"推荐"选项, 这个模式会降低性能, 最明显的感受是触控笔不跟手, 但实际体验下来要比性能模式的续航提升了很多.

个人使用例: 早上8点 100%出门 一个上午的课堂笔记+半个小时看视频玩游戏摸鱼, 中午12点40回到宿舍还有30%的电量 电源计划: 推荐

充电速度良好 使用USB-PD协议 侧面的USB-C接口也可以充电

充电发热控制不佳 电池模式下触控笔使用体验不佳 观看视频时肉眼可见的掉电速度

总结: 中规中举 毕竟是一台"PC" 耗电一点也没什么吧

内存

4G不行 8G+彳亍 4G运行Windows系统其实就有些吃力了 进程太多时就只能压缩系统的内存空间 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CPU的瓶颈

全系列标配双通道LPDDR4x 4266MHz内存, 放在发布的19年应该时挺惊艳. 2021年大概就是旗舰手机的水平. 高频率的双通道内存对于核显性能有非常大的提升, 原理是核显和CPU共享内存.

日常使用中8G勉强够用, 权衡这颗CPU的性能, 8G以上会是个非常完美的数值.

双通道LPDDR4x 4266MHz内存 19年的顶尖水准 21年的手机水准 彳亍

4G版本未免有些太小, 而且内存满载可能会影响CPU性能

显卡

Surface Pro 7使用了上古时期的UHD核显和Intel Iris Plus核显, 三个CPU版本所对应的性能也不同. i3的UHD最弱, i5-1035G4的G4其次, i7-1065G7的G7性能最强. 其中, Iris的两个版本的有EU计算单元数量上的差别(48和64), 在核心频率和显存带宽等参数上都完全一致. 两者性能差别大概相当于EU单元的数量差.

因为并不是拿来玩游戏的, 所以对于游戏性能的测试只能作为一个可选的评判标准, 鉴于容量限制, 这里只用CS: GO和Disco Elysium来测试.

CS: GO 4:3 1080p分辨率 全低画质下可以在服役生涯地图中跑出全程不低于60fps,部分优化较好的地图中可以保持全程80fps,峰值fps可以到达100fps以上,外接显示器可以勉强电竞= =

Disco Elysium 原生2.5k分辨率 全高画质25fps 全低画质45fps 对于这种类型的游戏实际上并不怎么影响体验.

此外, 之前还尝试过Muse Dash, 节奏医生这种体量较小的游戏, 这台Iris Plus G4的Surface可以轻松驾驭.

值得注意的是, 性能模式下, 插电与否都不会影响实际的性能输出, 这一点相较于大多数核显笔记本都更为出色.

虽然是被动散热, 但即便是长时间高负载的游戏也几乎没有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 进行CS: GO时, GPU温度保持在65度左右, 显示器表面温度大概在42度左右, 体验了1个小时后温度和帧数也依然稳定.

Surface出厂没有自带Intel的显卡控制面板, 有性能调整需求建议去微软商店下载, 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选项.

不要试图更新Intel官方的驱动程序, 只会让Surface变得更糟.

高频内存的加持下性能能满足绝大多数的需求 勉强能满足游戏需求

完全有理由在i5版本上使用G7核显, 增加的性能相对于成本增加很算的来. 核显体验相较VEGA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结: 刀法精湛 堪比老黄

处理器

i5-1035G4. 好就好在他有睿频, 在关键时候爆发一下可以有效避免卡顿. 关闭睿频以后能感受到肉眼可见的卡顿. 我认为未来CPU的boost功能会是必须的. 日常实际体验中很少能遇见CPU满载的情况, 大都是内存跑满导致卡顿. 如果想要获得百分百的性能释放, 8G以上的内存几乎是必须的.

因为i5版本是被动散热的原因, CPU过热降频无法避免, 但官方设置的温度墙似乎很高, 在这段时间的体验中几乎没有遇到过强制降频.  而且即便是温度很高且不使用电源供电, CPU也能稳定的释放性能.

1035G4应用在Surface上是个很好的选择, 睿频和不插电时稳定性能释放让体验十分良好. 日常使用中没有遇到因CPU拖后腿导致的卡顿等不好的体验

被动散热带来了安静也带来了边框和核心区域烫手的问题, 这点在外接其他设备供电时尤为明显. 使用推荐电池选项时因为关闭CPU睿频能明显感受到操作卡顿和笔输入延迟(电池供电时仍选择最佳性能则不会影响)

我觉得无论是从性能还是TDP, 都是很合适的(但是如果换成AMD会更合适)

接口

Surface Pro 6上的mini DP接口被换成了USB-C接口, 我相信这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大势所趋, 全功能的USB-C接口不仅可以完成几乎所有接口的转换任务而且更加小巧节省内部空间. 这点也是很多人购买Surface的关键点. 遗憾的是, 虽然使用了支持Thunderbolt协议的intel处理器, 这个唯一的C接口却并不支持Thunderbolt协议. 真的是技术力不够吗, 我又开始觉得是微软刀法精湛. 但就Surface Pro的定位而言, Thunderbolt协议的加分项: 外接显卡, 连接更多的显示器, 更高的传输速度. 在这三点之中, 99.99%的人不会拿Surface接显卡玩3A大作+80%不会用Surface外接好几个4k@60hz的显示器+也许有50%的人认为USB3.1gen2的速度已经足够日常使用了. 综上所述, 我认为Thunderbolt的必要性更多的是建立在使用者"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心理上.

就Surface移动设备目前的性能而言, 不支持Thunderbolt是实用主义, 支持则是战未来.

鉴于还有很多设备没有采用USB-C接口, Surface依旧保留了一个3.0协议的USB-A接口

(这点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 鼠标键盘适配器U盘, 该用USB-A的还是USB-A, 那些使用C口的产品要么价格昂贵, 要么就是面向手机等移动设备, 性能可能还不及工作在3.0的USB-A设备. 从USB-A转型到C,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值得注意的是, Surface上标配的Surface Connect接口(就是那个用来充电的磁吸接口)也支持数据传输, 在淘宝上可以找到大量的Surface Connect转USB-C的线材, 而且价格都很便宜. 这个磁吸接口的设计很独特而且很牢固, 接头上下内置了两块磁铁可以和母口紧紧的吸在一起, 而且因为是L型接口, 在不小心绊到线材的时候接头会被拉出来而不是把电脑带下桌子. 接头上也有一个白色的LED灯用来指示充电状态. 我觉得所有人都会很喜欢这个设计.

以上提到的右侧的三个接口都支持USB3.1gen2协议, 且原生的USB-C和Surface Connect都是全功能USB接口, 不仅可以传输数据, 也可以PD充电(正反向都可以).

左侧提供了一个极为先进的3.5mm耳机接口. 比那些只给Type c不给耳机孔的厂商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机身底部有磁吸的键盘套接口, 采用触点连接, 吸力十分强大, 就算是诚心想把键盘扯下来也要使出不小的力气.

还有非物理的Surface Dial支持, 本质上就是蓝牙+磁力屏的结合, 我也没用过. 看起来就像Surface Pen一样, 工作方式也是一样的.

在机身背部盖板下有MicroSDXC读卡器, 可以插入TF卡当作外部存储, 当然速度大不如内建的固态硬盘.  这个读卡器并不能发挥SDXC的全部能力, 贴吧大佬的实测最高也只能有90MBPS的写入速度, 且也有兼容性问题发生. 还存在着掉盘等问题, 但是都能找到解决办法. 把软件放到SD卡里运行, 大概会卡疯了吧. 我有试过把Android Studio工程放入SD卡后构建, 结果是loading了十分钟最后报错, 同样的项目放到固态硬盘里只用了2分钟就成功构建完成了.

USB-C+USB-A+近似于USB-C的磁吸Surface Connect接口, 虽然数量不足但是可以外接拓展坞, 线材也很便宜. 两个C口都是全功能支持充电, 不必一直带着又重又大的原装充电器. USB3.1gen2是目前的主流标准, 不是特别快但是够用. 拥有及其先进的3.5mm耳机接口. 键盘磁吸接口吸力都十分强大几乎不可能意外脱落.

USB-C不支持Thunderbolt协议, 缺失了一点使用率不高功能性且有些掉价, SD读卡器不能满速运行且对不同品牌的卡有兼容性问题, 时不时出bug.

安全性

固件TPM, 简单的搜索了下:

TPM安全芯片,是指符合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可信赖平台模块)标准的安全芯片,它能有效地保护PC、防止非法用户访问。

Surface从开机就会自动开启BitLock, 这颗TPM芯片大概会辅助BitLock加解密和防止解锁BL吧, 我也不是很清楚. 日常使用感知几乎没有. 如果设备丢了的话应该能给大脑加一层平静buff.

Windows Hello摄像头人脸识别解锁非常快, 快到甚至怀疑他有没有好好识别, 离得非常远也能识别到. 如果使用到一半人走了Windows会自动锁屏. 但是也有问题, 之前遇见过解锁时始终找不到人脸和系统摄像头不可用的bug. (这应该归咎于系统问题)

很安全(我不知道), 生物识别解锁非常快

感知不强(不知道这是该算优点还是缺点), Windows Hello总是时不时出一点小问题, 但是都能通过重启系统解决

企业用户也许会更关注这一点, 所以微软对企业用户关照有加(Windows 11发布后补充: 原来是一盘大棋)

摄像头、视频和音频

先说这一套支持Windows Hello的前置相机模块. Windows Hello是微软的生物识别安全功能的总称, 不仅包括人脸, 指纹和USB密钥也可以使用Windows Hello解锁设备. 在Surface Pro 7上, 微软使用了较为成熟也方便的人脸解锁. 我仔细观察了下, 前置模组包括7个模块2个开孔(以下是观察得到的不一定准确) :

两个mic, 据说效果很好, 因为Surface的面向对象可能会经常需要视频会议. 一个红外点阵投影仪, 一个红外泛光模块, 一个红外相机, 一个可见光相机, 一个指示相机状态的led, 一个可能接收反射红外线的传感器或者是另一个红外相机. 前置相机有轻微的美颜效果.

前置的双扬声器声音很大, 打开了Dolby音效效果(在一个单独的App里打开)也不错, 其他的我是木头耳朵听不出有什么特色, 但是总感觉和手上的Pixel 4相比差了点什么. 看电影的话应该体验也会不错吧.

后置相机, 大概是十年前手机的水准吧, 不会有人拿着Surface去拍照吧. 顶多扫个文档之类的, 那肯定是够用了.

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优缺点, 这些东西都几乎是行业标配了

软件

没啥好说的, 这些也都是行业标配了. 家庭版的WIndows 10相比专业版少了远程桌面的功能, 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尝试激活专业版. 这里说的Office 2019好像已经没有了, 换成了Microsoft 365, 个人用户是可以免费使用的, 但是一些专业功能比如OneNote中的数学功能还有1T的OneDrive容量则是需要订阅专业版或者家庭版才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 订阅家庭版的Microsoft 365最多支持5个用户, 每个人的资料, 网盘空间都是独立的, 如果想要以上的功能可以考虑找小伙伴拼车. 但是tb xy上的拼车要稍微i注意, 如果主账号跑路的话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字里行间写满了生产力

国际版的Office套件在国内环境体验欠佳

无线

支持802.11ax也就是WiFi 6, 这是行业标配. 蓝牙5.0在当时是最新的技术. 主要是我觉得是支持了MU MIMO.

标配 WiFi6是留给未来的协议

传感器

环境光传感器用来自动调节显示器的亮度 在亮度的调节方面 Surface追赶MacBook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大光比的环境调节效果不佳, 而且亮度调节的时候显示器会有很明显的顿挫感. 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用来检测设备状态, 切换横竖屏, 也可以用来玩一些微软商店里支持重力的小游戏, 比如Asphalt. 磁力计用来配合环境光传感器检测键盘套状态, 关闭或唤醒显示器. 也可以检测Surface Pen的吸附状态, 在取下笔的时候开启电源.

工作方式很巧妙

重力相关传感器虚空工作, 总是在不该旋转的时候旋转或是旋转的时候没有反应

外部

外壳的设计十分简洁优雅, 是微软的一贯作风. 在左右和上方中框与背板之间有若干用于散热的小孔, 这样设计也不容易进入灰尘. 背部的支架应该是Surface最大的设计亮点, 可以让Surface在三个形态自由切换, 支架和机身之间用一套精密的铰链连接, 阻尼感丰富而且十分结实. 支架在完全收起时会被磁力吸附, 一体性很完美. 但是这套着色的工艺并不出色, 我手上的亮铂金才用了半个月背面就已经出现轻微的掉漆和划痕了, 吸附Surface Pen的一侧中框磨损较为严重. 支架除了完全收起之外, 都会有轻微的晃动(指把Surface拿起来晃它), 但是不影响放在桌子上使用. 机身上方有3颗物理按键, 能轻松按到, 手感清脆.

在没有被阿三带偏前, 微软的审美还是一直在线的, 相较于其他厂商天马行空, Surface的性冷淡设计一直很讨喜. 支架设计出色, 在各个形态都有出色的表现.

外壳并不耐磨, 很容易掉漆, 铰链会晃动但不影响使用. 支架的底部没有防滑, 在完全展开的情况下放在光滑的桌子上写字会乱跑.

支架磁吸到位的啪嗒一声很带感.

装箱物品

一包说明书, 一台本体, 一个65W(60W Surface Connect+5W USB-A)电源适配器

盒子外观好看, 构造结实. 充电器还附带了一个USB-A接口

USB-A接口只有5W的功率, 如果有65W的手机充电器(小米的氮化镓或者ThinkPad的口红电源等)谁会拿着这么大的充电器出门.

建议改用小巧的, C to C的电源适配器.

担保

几乎所有的微软产品都有两年的质保. 剩余的保修期在Surface应用中可以查到, 这个App会预装在Surface中, 在开始菜单可以找到. Surface的返厂率还是挺高的, 也是被人诟病的一点, 微软在大陆的维修效率也低的令人发指, 保修期有时候只能成为一种安慰.

重量(不包含键盘套)

没有键盘很轻, 有了键盘以后重量就超过了1KG, 再想像平板电脑那样举起来就不太容易了. 有些时候只能把键盘拆下来再使用, 然而没了键盘套(触控板)很多事情又干不, 确实是一种矛盾.

没有键盘套拿着很舒服

没有键盘套=没有触控板=没有Windows体验

当我很重而大家比我更重, 亦是一种轻便.

参数以外的部分可维修性

iFix给出了4分的低分, 原因是内部构造杂乱且所有维修工作都要拆下屏幕. 在同类产品中属于最底层.

Surface Pen

在同类产品中我只用过苹果的Apple Pencil二代, 这也是Surface Pen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以下的内容将会对比Apple Pencil二代讨论.

外观和握持感

Surface Pen像一支粗一点的铅笔, 握持感像一般的中性笔, 但重心偏上, 不适合绘图. Apple Pencil像一支细长的木棍, 比Surface Pen更加修长且直径更小, 重心在各个地方几乎都是一样的. 两款笔在设计上完全是两种风格, 各有各的优点. 总的来说, 我看来Surface Pen适合书写, Apple Pencil适合绘图.

屏幕触感

新一代Surface Pen的笔尖是由塑料包裹着的一根类似于马克笔笔芯组成的, 相对于Apple Pencil的硬笔尖而言更适合在玻璃屏幕上书写(阻尼感更强). 虽然不及贴上类纸膜的触感, 但是考虑到类纸膜瞎眼的buff, 处理笔尖也许是个不错的好办法. Apple Pencil在光滑的屏幕上书写未免有些太顺滑, 如果用惯了纸笔, 转换到无纸化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操作逻辑

Surface Pen比Apple Pencil多了2个实体按键, 每个键都可以自定义功能, 使用笔帽作为橡皮工具. Apple Pencil的敲击逻辑在我看来并不是很符合使用习惯, 但是的确可以剩下很多力气.

续航

Surface Pen使用一节AAAA(9号)电池供电, 官方宣称的续航可以达到一年, 在我日常的观察中, 这个值可能还要更高. Apple Pencil使用磁吸无线充电, 内置电池的容量对于iPad Pro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续航接近无限. 在这点上两者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日常使用几乎都不需要考虑续航问题.

Surface Pen的问题

笔尖的行程中有一小段是悬空的, 用力的写字会发出哒哒哒的声音, 十分掉价.

可维修性

两者都是高度集成化 可维修性几乎为零

Issues蓝屏

自从拿到机器之后, 几乎每周都要蓝屏一次, 每次蓝屏的原因都不一样. 好在如果是使用Microsoft套件工作的话都是实时保存的, 并不是很惧怕蓝屏. 使用其他软件蓝屏没保存的话只能倒霉了. 我也有搜索过蓝屏的解决办法, 发现不少人都有和我一样的问题, 也有人向微软反馈过, 得到的结果在我看来都是敷衍. 我甚至怀疑实时保存功能是微软对抗蓝屏想出的办法.

黑屏

这一点在使用Surface Pen的时候尤为明显. 如果你在使用Surface Pen书写的同时又开了一个窗口看视频, 那么很有可能书写的延时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拖拽感越来越强. 终于到了一个极限以后, 它黑屏了, 大概持续3秒钟后又会恢复正常, 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我每天都会使用Surface记笔记, 这样问题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回.

充电错误

只遇到过一次, 充电到一个100以下的值后再也不动了. 任务栏会显示正在充电但是电量不变, Surface变得巨烫无比, 几乎无法写字(可能有50度). 试图重启, 关机后开机显示温度计的icon(温度太高无法开机), 冷却下来后开机还是一样的问题. 离谱的是如果拔了电源线, 还是会正常的掉电, 插上电源虽然显示充电但是也不怎么动. 最后放着不管, 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变的正常了.

Surface Pen连接失常

Surface Pen的机制是从侧面取下时才会开机, 有些时候即便是拿下来了以后, 按下笔帽也不会有任何反应, 需要重新吸附再取下, 或者插拔电池. 也有可能是我手里这根笔的问题而不是Surface.

触摸屏失灵

在不插电和贴了钢化膜之后时经常发生, 触摸屏的灵敏度明显下降 , 需要更大的接触面积才能触发操作, 滑动拖拽等操作痛苦无比, 也无法正常使用触摸屏的手势, 接入电源后一小段时间或把手搭在边框上就会恢复正常.

Windows Hello无法识别

就算刚刚才解锁完一次, 下一次再试图解锁时就有可能无法正常识别, 解决的办法是输入PIN等下一次再碰碰运气, 迟早有一天它会彻底无法解锁, 只能通过重新录入人脸解决.

2021年6月29日 更新Windows 11 insider preview之后的内容

关于Windows 11更新的相关内容请参考我的视频:视频在这里

解决了哪些问题?平板模式和任务栏的冲突

Windows 11取消了之前版本的平板模式,使用触摸屏的触摸板手势(之后会解释)代替了平板模式的按键,这是我个人认为Windows 11上做的最成功的事情之一. 一个优秀的触摸友好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对手势友好的系统, 我相信如果微软在触摸屏手势上不下功夫, 体感上无论如何也无法和macOS抗衡. 之前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平板模式下底部状态栏挡住了部分屏幕, 开启隐藏任务栏关闭平板模式后靠触控很难呼出任务栏. 在Windows 11上这个问题已经被更全面的手势解决. 可以放心的开启自动隐藏任务栏.

触摸屏手势

现在可以在屏幕上直接使用所有的触摸板手势, 如三指上滑进入多任务列表, 三指下滑回到桌面...

糟糕的动画体验和UI设计

Windows 11使用了全新的动画逻辑+圆角设计, 虽然越来越像macOS了, 但是进入系统后全新UI的观感无疑让Surface和Windows更加融合, 而且在设置中看到Suface的边框套上Windows 11的预览图时, 瞬间觉得Surface算是值了这个价钱了.

仍然没有解决哪些问题?触摸屏不灵敏

祖传问题, 而且可能是硬件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 新的触摸屏手势搭配上祖传的触摸屏体验, 使得实际体验中手势成功的概率只有二分之一或者更低. 不贴膜的话可能会好一点吧.

蓝屏

或者说是绿屏, 因为新的Windows 11的蓝屏底色变成绿色了. 微软现在可以自豪的说已经解决了蓝屏问题. 刚更新完系统的第一天就遭遇了蓝(绿)屏, 原因是在系统特别卡的时候打开了相机. 暂未尝试复现此操作会不会再次发生蓝(绿)屏. 但是从这次体验来看, 微软大概率还没有修复这个问题.

使用手写笔时黑屏

如何复现请参考Issues部分, 至今仍未修复

总结

Surface Pro本质上就是一个假装自己是平板电脑的笔记本, iPad Pro虽然在假装自己可以替代笔记本,但他实际上还是一个平板电脑 多数人买iPad也是为了买一台平板电脑 笔记本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在平板电脑的道路上打败平板电脑,他就应该去干笔记本电脑的活,而不是在这里假装自己是平板电脑

来自知乎网友

无论一款产品有多么优秀, 在发售之初就应该确定该产品所面向的消费对象. 人们Surface的评价如此不堪,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花钱买到了与自己理想定位不符合的产品. 我想说的是,Surface的各个产品线都是刀法精湛, 定位准确的. Surface Pro 7是一款面向商务和轻度办公的便携式电脑. 面向商务指它需要有足够强的安全性和合适的外观设计. 轻度办公指它可以满足Office的最低要求, 成为Office平台的载体, 性能方面并不出色. 什么样的人群适合购买Surface Pro? 我觉得首先你得有一台PC能满足你的重度使用要求, 你可以在这台PC上完成绝大多数的工作和娱乐. 非常不推荐Surface Pro作为你(或许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或许是准备换代笔记本的商务人士)的唯一主力设备. 在使用中, Surface Pro并不是性能强悍的, 也不是完全可靠的, 你可能随时随地都需要另一台设备, 而Surface只会是一个辅助办公的选项.

如果购买Surface的目的是记笔记, 那么有更多更优的选项可以选择, 而不是花近五位数的价格买个小号笔记本.

如果购买Surface的目的是随时随地玩游戏, 这个价格区间可以买到性能强悍的游戏本, 或是升级自家的网络带宽, 使用第三方软件(比如Steam Link)推流到手机平板或性能并不是很强的PC上游玩.

如果购买Surface的目的是轻度办公, Office套件在Android和web端的体验也并不比Windows客户端差

如果购买Surface的目的是运行在平板上的准Windows系统, 一众国产平板和众多OEM的方案比微软更加合理

如果购买Surface的目的是极度轻薄的移动生产力, 国产Win板和iPad Air都是更便宜且能完成要求的选项

但是如果你想要一个设备能满足以上所有的要求, 你非要在平板电脑里谈生产力, 在轻薄本中扣性能, 在笔记本上用手写笔, 用移动端的APU打游戏. 那么真的有这样一个产品在等着你, 你就是Surface Pro的目标用户.

微软的偏执没有给Surface Pro带来更多的销量, 但给了同样偏执的用户一个希望.

在我心中有一种完美的Surface使用方法: 使用frp将本地IP代理到公网. 使用Surface本身完成轻度工作. 使用Surface远程桌面连接主力PC完成重度工作和娱乐.

bilibili专栏并没有提供完整的Markdown支持

使用

https://www.notion.so/Surface-Pro-7-5b609bdc14f04ea0a53065f0af24f295

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选中链接后右键-转到 直接复制的话会被加上bilibili水印哦)❤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