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吴三桂嫉妒而被诬陷流放二十载,曾经一边监考一边指挥打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team流放之路名字 他因吴三桂嫉妒而被诬陷流放二十载,曾经一边监考一边指挥打仗

他因吴三桂嫉妒而被诬陷流放二十载,曾经一边监考一边指挥打仗

2023-03-26 0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幸运的是,此时的顺治皇帝却很赏识他的胆识见解,对他的奏疏予以重视。不仅没有降罪,反而升任他为刑事主事,主管广东司。郝浴上任后又表现出其不平凡的才华和胆略。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立即上书为民请命。在奏疏中,他说:“本曹艰巨,谓服人心,必先理民命,民命活而后成尧舜”。此举很容易被视为在说皇帝不理民命,是桀纣之君。历史上曾有很多忠贤之臣,因此而惹来杀身之祸。但是顺治这位年轻的皇帝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深知满族之所以能夺取大明的天下,多依靠汉人的智谋和力量,如孔友德、洪承畴、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等。

要治理好国家,多数满族大臣主张的高压政策治理汉人是行不通的,那样势必会激起汉人的强烈反抗,这是他日夜忧患的大事。因此,郝浴建议他学做尧舜,做爱民的明君,使得他豁然开朗。于是,明君贤臣一拍即合,制定了一些对汉人宽松的让步政策和鼓励生产的政策,如灾区免征一年或三年赋税等。这样一来给人民以生路,缓和民族矛盾,使国内的反清事件大为减少。顺治帝更加的赏识郝浴,于顺治八年(1651)擢升郝浴为湖北道御史,并委以重任,作为钦差大臣,巡按四川。郝浴入川后,整饬吏治,关心民命,严加管束,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此外郝浴还应势提出收川方略,并结合实际提出“土贼投诚,给机授官,恣行劫掠为民害。请嗣后愿归伍归伍,愿为民者,令有司造册编丁,免牛租,除杂派,就熟地开征,俾有定额”。郝浴对四川的治理卓有成效。

此时南明永历帝在位,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部下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投降南明政权,据云、贵、川南,扶保南明小朝廷,企图阻止清王朝的统一。百姓连年饱受战火兵燹之苦,盼望统一,过上安定的生活已是大势所趋。而且,南明统治集团内部仍然是腐败无度,皇族之间争权夺势,互相残杀,兵连祸结,把南明领地搞得是一塌糊涂。顺治九年(1652),顺治帝命平西王吴三桂进军四川,这虽是顺民意的好事,但是郝浴一生的不幸遭遇,也于此拉开了序幕。

众所周知,清朝入关前封了三个异姓王: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怀顺王耿仲明,后来他们分别被封为定南王、平南王、靖南王。吴三桂因迎清兵入关有功,于顺治元年被封为平西王,位居四位异姓王之首,成为清朝追击农民军的急先锋。在清朝逐鹿中原与农民军的军事斗争中,吴三桂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居功自傲,目空一切。

吴三桂大兵入川,收复川南之后,军纪大坏,骄恣部下,淫杀不法。他的军队残暴无有纪律,每入一城,则大肆劫掠。吴军所过之处,官民庐舍、仓库、典籍荡然一空,靡有孑遗。他还在四川网罗亲信,把降将充为地方官吏,不把朝廷成命放在眼里。百姓对吴三桂大失所望,不再支持,转而视吴三桂的军队如同匪盗一般,望风逃避。

此时,郝浴正巡按四川,在自己的职权内,坚持对四川地方官吏严加约束,怜民间疾苦。对于吴三桂的所作所为,清廉正直的郝浴当然是深为不满,极为痛恨。他屡次要求吴三桂严加整军,知民疾苦并停止私人任命官员等譖越之事。由此,遭到了吴三桂的忌恨,为之后遭吴三桂报复留下了伏笔。

此时的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在孙可望的庇护下,在贵州安隆暂且栖身,册封了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刘文秀等人为王,以拢其反清复明之心。刘文秀善于用兵,也很会抚慰士卒,并深得蜀人民心,很得响应。在他率兵进攻四川之时,吴三桂初下四川所克郡邑,次第失陷。叙州之战中,刘文秀大军把吴三桂围于阵中,进而围困数重。吴三桂冲突不出,几经于死,幸亏大将杨坤奋力死战,才把他救出重围,率残部狼狈而逃,川南、川中、川北尽数丢弃,又回到南明政权手中。吴三桂逃到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处绵州驻扎。刘文秀大军继续北进,保宁等几座孤城处于极度的危急之中。如果保宁再失,引敌入陕,将会危及京畿,后果不堪设想。

郝浴其时正在保宁城。他当时受朝廷的委派,代替省级长官主持科举考试。举子们刚刚进入考场,刘文秀大军将至。郝浴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命令对入试的举子封闭军情,以稳定考试。同时派人飞驰绵州,向吴三桂处求兵援救。郝浴会同总兵严自明率领仅百余军兵守城。情势甚危。谁知吴三桂一败胆丧,不敢回兵,竟然准备撤回广元,退军入陕。郝浴再次派人驰书吴三桂,陈述四川尽失之利害,邀其回兵救援保宁。但是吴三桂及巡抚李国英、平西将军李国翰等仍然想继续北撤,放弃四川。郝浴终于忍无可忍,不得不以钦差身份,派人一夜飞檄七次,命令吴三桂部务必回援保宁,并严厉警告“不死于贼,必死于法”。

吴三桂惧怕郝浴执法,不得不回军,驻扎保宁,以抗刘文秀。但是吴三桂无有退敌的把握,犹豫不决,部下将官仍暗自作放弃广宁逃跑之打算。在此关键时刻,郝浴虽身为文臣,无有用兵之权,又无问兵之责,但他文武兼备,又以社稷生民为重,故在此形势危急,动乱的关键时刻,临危不惧,谋略于心,挺身而出,指授退敌方略。他在从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治国安民之策的同时,又制定了周密详备的退敌之道:“以我之长,击敌之短。引敌军于城下平地作战,令将士背城死战,绝处逢生。设计火攻锦屏山,激战之时,扰敌军心,设伏兵于嘉江,对敌呈夹击之势”。

终于说服吴三桂下了战斗决心。郝浴又出入军营,亲自对将士做战前动员,“激义旗于王垒”。将士们无不一以当百,终于取得了卷旗大捷,刘文秀大败,率残部逃回云贵。吴三桂乘胜挥军追击,再次收复了四川。“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保宁一战,郝浴居功至伟,受到了顺治皇帝的嘉奖。

由于郝浴与吴三桂在治国方略、用兵之道、人格学识、气节风骨等方面的截然不同,更因为在四川整治尤其是保宁一战中郝浴的大义凛然,奇才大略,使得吴三桂对于郝浴的为人,郝浴的政绩深为嫉妒,也深为忌惮。郝浴将吴三桂在四川的畏敌不前,不法等事奏报朝廷,虽然顺治暂时不敢奈何拥兵一方的吴三桂,以缓其反,对郝浴的奏请搁置。但是郝浴的忠直,吴三桂很担心会对自己不利,吴三桂等拥兵自重的不法悍将必欲除之而后快,以致矛盾升级到要不择手段陷害郝浴的地步。他们先是嗾使属下进京诬告郝浴,后又买通朝臣,勾结贪官阴为左右。顺治十年(1653),部议将郝浴降一级调用而归故里。

郝浴代狩蜀地,爱民如子,兵凶战危,却落得降级调用。对此,他无有怨言,而是感到能够孝敬双亲,又能和妻儿团聚,也未尝不是乐事。可是,郝浴的政敌们,阴险的小人却不肯就此罢手。顺治十一年(1654),因为湖北缺抚军一职,大学士冯铨、成克巩、吕宫等五名大臣极力推荐郝浴,言其文武全才,可大用,并以郝浴保卫保宁城的事实迹为依据。吴三桂听闻此事,非常害怕郝浴东山再起,于己不利。这次吴三桂亲自上疏朝廷,摘郝浴以前奏疏中“亲冒矢石”等字眼儿,诬陷郝浴冒功、欺君。吴三桂在朝廷的亲信们也秉其意旨,极力煽风点火,部议竟决定将郝浴论死定罪。所幸顺治帝认为郝浴无大罪,部议论死不当。但是当时吴三桂手握重兵于边陲,知道其人骄横,又不敢得罪于他。为了稍解吴三桂之怒,而缓其反。只好牺牲郝浴,免除死罪,流徙盛京之尚阳堡。之后,又把推荐郝浴的冯铨等治罪、降职,才算了事。

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一日,郝浴与怀有身孕的妻子王氏辞别亲人,走上了流放之路。一代名臣,终于也做了政治交易的牺牲品,终于也败给了阴险的小人。但是,郝浴平生为学、治政,都是以康国济民、解救苍生、兴利除弊为宗向、要求,无论是从政为官,还是办书院兴教育,都是以此为依归的。他并没有消沉,纵观一生,虽然坎坷曲折,但亦丰富多彩。因此当郝浴踏上流放之路伊始,作为政治家的郝浴渐行渐远,而作为教育家的郝雪海,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