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sd移动固态硬盘哪个好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2024-03-07 1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2020-10-25 08:30:00 78点赞 232收藏 72评论

需要高速的移动存储设备怎么办?目前最合适的选择是移动固态硬盘(PSSD)。相比传统的机械式移动硬盘,PSSD的体积更小、速度快好几倍,而且抗打抗摔;相比于普通U盘,PSSD的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体积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目前获得移动固态硬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购买厂商给你封装好的成品,比如三星T5、T7,西数的my passport系列: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三星(SAMSUNG)500GBType-cUSB3.1移动硬盘固态(PSSD)T5珊瑚蓝最大传输速度540MB/s安全便携599元京东去购买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三星(SAMSUNG)500GBType-c移动硬盘固态PSSD超极速NVMe高速传输1050MB/秒T7火星红MU-PC500R699元京东去购买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西部数据(WD)1TBType-C移动硬盘固态(PSSD)MyPassportSSD(小巧便携高速传输)WDBKVX0010PSL999元京东去购买

这种固态的好处就是品质保证,官方质保,但是一线品牌的价格实在是有些贵,能跑满USB3.2Gen1(USB3.0)速率的移动固态价格差不多要1元/GB,能跑满Gen2速率的差不多1.3G元/GB,雷电速率的移动固态价格直接上天。对比现在主流NVMe固态SN550/RC10大约0.8元/GB的价格,溢价实在有点多。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另一种方法就是自己购买硬盘盒,然后自行加装NVMe或者SATA固态,“拼”出一个移动固态硬盘来用。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成本更低,2.5寸SATA协议的硬盘盒大约20元,NVMe协议+USB3.2Gen2的硬盘盒大概百元上下,价格比直接买大厂成品低得多。如果使用主流以上级别的固态的话,速度也不会比大厂成品低,因为瓶颈都在接口限制上。

GG曾经是坚定的DIY党,在张大妈上也经常能看到DIY移动硬盘的晒单。但是这块移动硬盘在实际使用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最近用公司经费添置了一块新的西数移动固态硬盘,规格和之前自用的DIY货差不多,正好拿来做个对比,给大家展示一下两种方案的优劣。

对比产品介绍:

产品1:阿卡西斯移动硬盘盒极速版+东芝RC500 500GB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Acasis/阿卡西斯m.2移动硬盘盒nvme转USB3.1gen2外接pcie读取器ngff通用壳sata3.0高速固态ssd改移动壳子m2154元天猫精选去购买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铠侠(Kioxia)(原东芝存储)500GBSSD固态硬盘NVMeM.2接口EXCERIANVMeRC10系列(原东芝RC500系列)449元京东去购买

解释一下,这里购买的阿卡西斯硬盘盒是A-C+C-C双线款,不要看现价很高,实际上这个牌子经常做团购,实际购入价为84元。铠侠RC10就是东芝存储改名后的RC500,两者是一个东西。RC10平时的京东价格不低,不过玩家们应该知道500GB版本的好价应该在399左右。

极速版的硬盘盒标称速率10Gbps,也就是可以跑满USB3.2Gen2速度。

目前价格159+449=608元

实际购入价84+399=483元

产品2:西数My Passport随行版: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西部数据(WD)500GBType-C固态移动硬盘(PSSD)MyPassport随行SSD版星火红NVMe技术1050MB/s硬件加密769元京东去购买

西数的 My Passport有好几个版本,随行版的速度比基础款更高,标称1050MB/s,也就是可以把USB3.2Gen2接口速率跑满。这个速率应该主流移动固态里最高一档的速度了,毕竟支持雷电的移动硬盘都贵的离谱,而且必须在搭载雷电接口的电脑上才能跑满速,实用性受限。

因为公司配的是1TB容量,所以后面的测试都是基于1TB的版本,京东售价1299元。我知道拿500GB的版本来对比更有说服力,但是GG家境贫寒,实在不值得为了做一个对比评测自掏腰包再买一个,所以数据仅供参考。从后面的实测结果来看,容量的差异并不会显著影响到结论。

500GB版本目前价格:769元,无论是对比DIY移动硬盘的现价还是购入价都要高出许多。

外观对比:

从外观上来看,西数 My Passport随行版整体像一个小卡包,比一张银行卡稍大一些,正面是磨砂金属材质,左上角有西数的logo,右侧则是波浪条纹设计,整体来看低调而不失精致。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背面印有各种认证的标志和sn码。整个背板是塑料材质,emmm……可能是为了减震防摔?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个人认为全金属材质的散热会更好一些。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My Passport附送了一根USB3.2 Gen2速率的C-C线和一个C-A的转接头,但实际上线非常短……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太抠了。

阿卡西斯的硬盘盒我已经使用半年多了,外观有些划痕请见谅。整个外壳都是金属磨砂材质,正面有阿卡西斯的logo和快拆按钮。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这款硬盘盒的一大特点在于免螺丝快速拆装,按下按钮就可以拆开。内部支持2230/2242/2280三种孔位,但是转接板我已经弄丢了。转接芯片是JMS583,盒子内已经装上RC500和附送的硅胶垫。这个盒子内部的M.2硬盘基本上是被塑料骨架架空的,虽然抗震性能有保障,但是对于硬盘的散热不太有利。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规格展示

放两张crystaldiskinfo的图:

DIY方案: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RC500就是很正常的使用损耗,健康状态98%。待机温度43℃。JMS583应该是支持TRIM的,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显示。

西数My Passport随行版: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看到这个图大家应该明白了,这块移动硬盘就是西数SN550加个转接芯片再换个壳……然后加价这么多拿出来卖,奸商!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健康状态100%,待机温度42℃。因为是跑过分之后截的图所以写入量不是0。

另外,西数的默认文件系统为exFAT,这种文件系统可以很方便的在Windows和Mac OS之间转移数据,而常见的NTFS要想在Mac下写入还要额外装软件。exFAT的缺点是热插拔时的数据安全性比NTFS要差些。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速度对比:

篇幅和时间所限,只做了空盘状态下Crystaldiskmark、ATTO和HD tune pro的速度测试。测试时使用同一根C-C线,都在宏碁 战斧700 的雷电3接口上进行。

首先是快速跑分软件Crystaldiskmark,1G×5次测试:

左:DIY方案;右:西数左:DIY方案;右:西数

两款移动硬盘的顺序读写都达到了USB 3.2Gen2接口的上限,4K随机读写差距也不大。仔细对比的话可以发现DIY方案稍微胜出一点点。

使用压力更大的32G×5测试看看:

左:DIY方案;右:西数左:DIY方案;右:西数

更高负载下两款硬盘的差距稍稍拉开了一些,DIY方案的速度明显比西数快一点。

然后是ATTO测试,这个测试可以反映硬盘对不同大小文件的读写速度。

左:DIY方案;右:西数左:DIY方案;右:西数

两个移动硬盘的成绩都是标准的阶梯型,大文件的读写速度差别不大,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DIY方案在小体积文件的读写速度上更胜一筹。这一轮还是DIY方案小胜。

最后是HD Tune Pro的连续读写测试,看看空盘状态下缓存有多少,缓外速度有多少:

DIY方案DIY方案

西数西数

实测结果也和M.2状态下的RC500和SN550的成绩接近,DIY方案的缓存大约42G,缓外700MB/s;西数的空盘缓存只有13G,缓外速度大约660MB/s。这一轮也是DIY方案胜出。

因为没有测试满盘时的读写,所以不知道这两个硬盘的缓存策略,不过缓外直写600MB/s以上的成绩应该是够用的。

总体来看,阿卡西斯硬盘盒+RC500的DIY方案速度要稍好于西数方案,这还没有算上RC500的使用损耗,如果是全新对全新,差距更大。

看到这里两种方案的优劣似乎很明显了:DIY的移动固态硬盘不仅速度更快,而且价格更低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那大厂封装好的PSSD还有什么购买的意义?别急,下面根据实测介绍几个GG在使用DIY方案时遇到的“坑”。

坑一:工作温度

测试方法:硬盘在室温充分冷却后,插入电脑,待机十分钟,然后运行crystaldiskmark的32GB×5测试,crystaldiskinfo随时刷新,记录硬盘本身温度和外壳温度。

硬盘温度: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DIY方案的RC500在跑分时非常热,8个项目还没跑完已经冲上了71℃;而跑同样项目的西数My Passport就凉快许多。

表面温度图:

DIY方案DIY方案

西数西数

可以看出,虽然跑分时DIY方案的硬盘温度已经超过了70℃,但是外壳只有33℃左右,说明硬盘内部散热不好,完全是在“焖烧”。

相比之下西数的表现就好多了,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硬盘内部也不用担心高温影响寿命和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次跑分之后的温度,如果长时间挂载读写(比如装了win to go当系统盘),几十分钟后阿卡西斯的硬盘盒表面会达到烫手的程度,内部温度只会更高。

目前大部分硬盘盒因为要兼容拆装,M.2硬盘和外壳普遍接触不好,影响导热,加了散热垫也没多大改善。而封装好的PSSD就没有这个顾虑。如果是需要长时间挂载使用的话,DIY方案的散热能力其实是个大问题。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把硬盘盒里灌满硅脂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不过这样盒子就成一次性的了。

坑二:接口兼容性

相信曾经使用过移动固态硬盘的小伙伴都多多少少遇到过硬盘工作不正常的情况,比如下面这种,只识别到盘符却打不开: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或者明明插上了却显示不存在: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亦或是明明用了正确的线和高速的接口,结果硬盘却工作在USB2.0速率下: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反正移动固态硬盘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以往的评测里往往避而不谈,但是这次GG找来了7台笔记本,使用同样的数据线在每个接口分别插拔3次,测试出了两块固态硬盘在不同电脑接口上的故障情况,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移动固态硬盘的接口兼容性真的糟糕透顶……

试想一下,你登上讲台,正要给领导介绍你上个季度亮眼的业绩,结果硬盘识别不了,PPT放不出来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或者是正给客户展示你司精心制作的高清产品宣传片,结果看到一半,盘掉了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真尴尬。

简单来说,从上面的表格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西数My Passport随行版的接口兼容性明显好于阿卡西斯+RC500的DIY方案。

目前USB-A口对移动固态硬盘的支持远差于C口。

结合GG之前使用其他硬盘盒的体验,以及使用三星T5的同事的反馈,个人认为目前大厂封装的PSSD接口兼容性好于DIY方案应该是普遍现象。

DIY方案的移动固态硬盘经常会出现不识别、识别错误、识别后掉线等问题,相比之下,大厂封装的PSSD出问题的频率会低一些(但是还是有)。

至于为什么问题大多出在A口上,我猜测是某些电脑的A口供电不足的原因。USB-A3.0标准规定的A口最大供电不小于0.9A,5V下就是4.5W的功率,也就是说如果厂商不想给你“加料”,这一个A口很可能就只能输出4.5W的功率,加上电路损耗、降压损耗和转接芯片分走的功率,摊到硬盘上已经不剩多少了。而主流的高速硬盘都是耗电大户,比如评测用的RC500(RC10),500GB版典型功耗就有3.9W,最大功耗未知,但是肯定超出4.5W了: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高端的970EVO PLUS光是平均功耗就有6W,妥妥带不动的节奏。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相比之下,C口最低标准的最大供电电流达到了1.5A,带动大部分的硬盘都是没问题的了。(这个1.5A存疑,希望英文好的朋友去USB-IF官网上查查)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另外还有一个一个佐证,如果使用带外接供电的扩展坞或者HUB,那么A口的故障率会下降不少。

DIY移动固态硬盘性价比很高?实测对比聊聊其中的“坑”

结合之前跑分的成绩,我估计西数的成品PSSD可能有某些功耗的限制在里面,限制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接口的兼容性。

总而言之,对于移动固态硬盘来说,能用C口用C口;如果需要在多个A口设备间交换数据,大厂封装的移动固态兼容性可能会好一些。

坑三:故障率与保修

这里没有图了,就说说GG的见闻:

西数这款移动固态硬盘是五年质保的,五年内出问题都可以保修(或者换新),当然数据是不保的。五年以内你的移动硬盘坏了,你至少能得到一个修好的硬盘,不至于钱和数据都打了水漂。

然而硬盘盒+硬盘的方案,保修政策就很模糊,要是烧盘了这锅应该扣谁头上呢?是找硬盘厂商保修?还是找卖硬盘盒的厂商保修/理赔?256G的硬盘赔吗?要是烧的是2T的SN750呢?

至少GG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家硬盘盒的商品宣传界面上对赔付政策有详细的说明。

而且,硬盘盒出现故障的概率明显大于大厂封装的PSSD,具体概率和表现,参考张大妈上某品牌硬盘盒爆料下的评论。

至少在售后方面,大厂的封装移动硬盘更加靠谱些。

总结

以上的内容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论,这里GG只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

如果要用移动硬盘存储、转移非常重要的数据,比如工作用的资料、珍贵的影像照片,那么几个大厂封装的PSSD更稳一些,只要不是预算卡得太死就应该选购。当然,公司采购和土豪随意。

如果你是手上有闲置的固态硬盘,或者仅仅是想体验一下移动固态硬盘飞一样的速度,那么有几个口碑还比较好的移动硬盘盒产品可以考虑。

数据无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