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建筑制图心得体会(全文800字以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evit建模流程心得 Revit建筑制图心得体会(全文800字以上)

Revit建筑制图心得体会(全文800字以上)

2023-10-19 2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Revit建筑制图心得体会(全文800字以上)

目前国内一提到BIM大家首先想到Revit软件,本人也是通过Revit从而了解到了BIM,并且在这个行业一做就是5年,今天我就聊聊Revit建筑制图心得体会(全文800字以上)!

1.Revit官方文件中模型组件组构图的分类及定义模糊,从族群分类及建立组件的角度归纳,将系统族群归类于主体组件架构下;可加载族群归类于模型构件架构下;工作空间涵盖模型组件组构图中的模型组件、基准组件及视图特有组件,因Revit软件包含模型建立及2D组件信息;其余在工作空间内完成的建筑信息模型,则归类为模型组件。

2.Revit有项目基准点与测量点的启动位置距離在20英里以内的限制,若要依实际大地坐标设置,几乎项目基准点与测量点的启动位置距離都会超过20英里,只有在项目基准点与测量点的启动位置距離在20英里以内才能实现营建工程中依测量图放样在正确的坐标位置点;将项目基准点与测量点放样于正确的坐标位置建议使用下列步骤及作法(1)先于CAD图档找出项目基准点及测量点的坐标位置。(2)将Revit上的专案基准点移至测量图上的测量点并设定正确的坐标高程位置。(3)将Revit上的测量点移至测量图上的A1测量点并将其固定。(4)将项目基准点移至建筑物内的网格交叉点或是柱边后锁住。

3.施工阶段的图纸是由业主及设计单位确定的发包图,会从结构图开始建模,在施工实务上也会从结构工程开始施工,施工顺序与建模顺序有所差異,施工顺序:柱→墙→梁→板→楼梯→装修工程;建模顺序:结构柱→梁→结构楼板→墙(承重墙、隔间墙)→楼梯→建筑楼板(装修地坪);施工与建模的工程顺序皆为结构→建筑→装修。

4.在Revit模型的建立方式会因项目角色而有所不同,从楼板建立方式的差異发现,营造单位建模应符合施工实务,因此楼板建立方式以梁柱所围绕的范围逐块建立;设计单位为符合设计图纸的表达方式,因此楼板建立方式是直接绘制一整层楼板;若遇有楼板降板下方刚好无梁时,则需使用楼板边缘建立方式,方能符合结构图裡的高差板补强配筋标准图规范。

展开全文

5.Revit中「墙」、「楼板」与「梁」组件建立完成后皆是在「楼层线」的下方,墙会与楼板、梁重迭,并且不会自动接合,因此会产生数量计算的重复,为去除构件重迭的情形,墙的高度则需扣掉楼板厚度及梁深,或使用贴附于顶/底的指令(适用于屋顶、楼板、天花板);Revit中的墙组件可以贴附于楼板,不能贴附于梁下,因此在改变楼高时,梁下的墙组件就不会跟着变更高度,需回头检视修正每一道梁下墙组件的高度,因而影响建模效率。

6.Revit建立楼梯有兩种方式:第一种是使用「依组件建立楼梯」,会出现楼梯与楼梯平台钢筋无法搭接,楼梯起步第一阶重迭于楼梯平台上方,造成施工上模板组立的困难及数量计算的差異。此种建立方式适用于楼层最底层,楼梯起步第一阶与楼板重迭处;第二种是使用「依草图建立楼梯」类型性质欄裡有「延伸到基准下」的參数设置欄位,与浇灌后的构造原理相同,施工上不会造成模板组立的困难,也不会造成数量计算的差異。此种建立方式适用于連续楼层交接处,如逃生安全梯。

7.车道出入口渐进缓坡建立,因传统2D图纸无法显示3D空间,不易检核,可先进行3D建模检讨,减少车道出入口的凿除修补。车道起点缓坡部分可用Revit「量体」功能建立及「依面建立墙」方式建立RC板,再使用接合指令将RC板与车道板接合。

好了,关于Revit建筑制图心得体会(全文800字以上)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帮到大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