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究竟讲了个啥,全解析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etake讲了什么 《信条》究竟讲了个啥,全解析来了!

《信条》究竟讲了个啥,全解析来了!

2024-07-14 2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除了剧情细节之外,看完《信条》我还有一个疑问:

以前诺兰的电影,国内都会给起一个炫酷的商业片名字

比如——Inception 翻译成《盗梦空间》

Interstellar 翻译成《星际穿越》

那么这次的Tenet 怎么就直译成《信条》了呢

诺兰这部新片的观影门槛确实比《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都高了不少,再加上其中有很多诺兰没有点明的细节和设定,第一遍看的小伙伴或许在看完之后脑袋里面还有不少疑问。

时间穿越到底怎么回事?

主角们到底要干啥?

他们跑去这里干什么?又跑去那里干什么……

【剧情讲了什么?真的没办法一句话总结】

相比于其他影片的影评解禁大场面,这次的《信条》完美的解决了被剧透的可能。

这一次,诸多影评人指出,他们很难在评价《信条》的时候说太多情节有关的内容, 因为它……它它它实在是太复杂了!

就连明星也参与了进来

周笔畅发微博说自己一遍就看懂了(我表示怀疑)

秦昊发微博说自己没看懂

真的有这么难讲么???

《好莱坞报道》首先发文,“ 如果我写的这篇影评看似在回避描述情节,那真不是为了避免剧透。要知道,为了写这个影评,我看了两遍电影,但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后来,《好莱坞报道》又补发了一篇文章,试图这样介绍《信条》: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冰冷、充满理智的电影。它很容易让人欣赏,充满了大胆和创意,但几乎不可能让人爱上它,因为它缺乏一定的人性。”

Variety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这部宏大的娱乐、时间流逝的奇观是一部 未来时代的复古之作。

Mashable则表示,虽然《信条》壮观的动作场面预示着一场胜利回归大银幕,但这个谜题可能会让一些观众感到沮丧,因为影片直到落幕也没有给出更多答案。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表示,不要试图去理解它,感受它’是我能给所有人提供的最好的建议。

不过,也有人称赞了故事情节的复杂性。

观察者Observer这样描述《信条》:正如他在《盗梦空间》中所做的那样,诺兰创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某些事情因为他的创造而成为现实。未来的子弹可以从墙上倒转成枪,已知的物理定律可以倒转,汽车追逐可以同时在两个方向发生。即使是在一部可能令人困惑的电影中,这些都是令人兴奋的想法。

诺兰是那种能抓住我们想象力的导演,让我们想象什么是可能的,这是现在感觉很重要的事情。我们需要希望和分心的时刻,去思考远离我们的现实。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评论这部《信条》“似乎是为了让大家多次观看而创作的,不过,它真的那么重要吗?”

诺兰的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一切都设计得井井有条,最后的画面给人一种秩序感,但从《信条》倒推,似乎诺兰的电影美学创造风格又越来越倾向于混乱。

总结来说,《信条》是诺兰最让人困惑的电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体验也很刺激。

别急别急,这就是小编出场的时候了!咱来给大家捋一捋,《信条》究竟讲了个啥?

首先我们明确一个概念,《信条》的核心是不是“时间穿越”?

是。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诺兰在《信条》中讲的就是非常滥俗的改变时空→回到过去→影响未来→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诺兰并不是简单地“我们来拍一个时间穿越”,而是仔仔细细为穿越这件事设计了具体的每一个步骤和深度逻辑,第一次给了回到过去这件事一个“解释”。

影片中实现“穿越”的关键道具正是旋转闸门,根据片中的解释,这种黑科技是未来人教给反派的,通过这个装置,可以将人或者物体“逆向化”。

首先,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中,时间线是从“现在”指向“未来”,人也是从“现在”指向“未来”。

经过旋转闸门,人变成从“现在”指向“过去”,在时间流中变成逆流而上的动作(所以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倒放)。

逆流而上回到“上游”(过去)之后,再次经过闸门的逆向化,人回到指向未来的状态,完成整个“穿越”的动作。

首先,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中,时间线是从“现在”指向“未来”,人也是从“现在”指向“未来”。

经过旋转闸门,人变成从“现在”指向“过去”,在时间流中变成逆流而上的动作(所以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倒放)。

逆流而上回到“上游”(过去)之后,再次经过闸门的逆向化,人回到指向未来的状态,完成整个“穿越”的动作。

在诺兰的设计中,“回到过去”这个概念被拆解成了三个具体的动作:转向,逆时间前进,再次转向。

而整部影片在最后高潮戏之前的大部分剧情,都是基于这三个步骤在进行展示和说明。

比如后半段男主一行人在女主凯特受伤之后,利用反派仓库中的旋转门将她逆向送回一周前,但回到一周前的他们无法再通过同一个旋转门转向,于是只能前往奥斯陆机场使用另一个旋转门(因此和一周前的自己相遇)。

在理解了这个设定的基础上,就可以分得清影片中的“正向动作”和“逆向动作”同时存在的问题了;

也可以理解什么时候需要氧气面罩,什么时候不需要(只有处于逆向状态才需要,第二次转向之后就不需要了)。

那么,我们来稍稍梳理一下男主的故事线。

从一开始,男主接到任务,前去调查逆向子弹,然后将目标锁定在俄罗斯寡头安德烈身上。

为了接近安德烈,必须通过他的妻子凯特。

为了争取凯特的支持,男主决定帮她偷出存放在奥斯陆机场仓库的一幅画,接着在仓库遭遇了神秘人的袭击。

故事发展到这里,基本线索还是很清晰的,几乎就是一个常规的谍战片故事,虽然出现了逆向的对手,但并没有特别影响到对于故事的理解。

接下来是影片的“对称轴”:男主在高速路上夺取了装有钚-241的箱子,但被安德烈抢走,随后导致女主受伤,安德烈集齐了“算法”,世界危在旦夕。

这是影片的中点,后半段故事进入对于“逆世界”的大量展示,结构上也和前半部分对应。

男主一行人为了救女主,选择穿过旋转门。

这时候有一个小插曲,男主想要夺回箱子,于是在逆向时间流中开车去阻止箱子被夺走,结果反倒促使了反派得到箱子。

因为“What happened happens”,已经发生的就会发生,无法改变。

对称轴之前的追车戏和对称轴之后的追车戏,是正向和逆向的同一件事。

随后男主逆向回到奥斯陆,与前半段的奥斯陆机场也是同一个事件的不同方向进入。

接下来是最终高潮戏,反派准备回到10天前(也就是片头袭击歌剧院那一天)自杀,同时毁灭世界,于是男主一行人也回到10天前阻止反派。

在最后关头拆除了“算法”,故事完结。

第一部分的动作戏对应结尾的大战,前半段的奥斯陆机场对应后半段的奥斯陆机场,中点前的追车对应中点之后的追车,《信条》完成了一个类似三重套娃的结构。

在这整个过程中,还有几个关键的问题,比如,“逆向回到过去”并不能改变过去。

正如男主无法在逆向的状态下夺回箱子,在逆向的时间中,人的行为更像是“注定”的,因为人的行为是从“结果”指向“原因”,所以“原因”是必然会产生的。

“回到过去”的人无法改变过去,而只能“解释过去”。

比如男主回去争夺箱子,只是解释了那辆突然出现的车,解释了箱子为何被夺走。

回到奥斯陆机场,也只是解释了黑衣人的真实身份;

以及最后回到10天前,也只是解释了安德烈为何失踪,以及跳下船的人是谁。

诺兰在这里非常严谨地规避了“祖父悖论”可能带来的逻辑混乱:如果我们回到过去杀掉自己的祖父,那我们就不会出生去杀掉他。

诺兰通过“What happened happens”原则,认为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因此,对于整部影片来说,未来人也无法回到现在毁灭我们。

另一个问题,是“回到过去”之后,会出现两个自己的矛盾。

在最后的高潮戏中,出现了两个女主;

同时,因为最后的荒原大战和片头的歌剧院袭击是同时发生的,所以在歌剧院和荒原中,也同时出现了两个男主和两个尼尔。

按照影片中的解释,两个自己只要不发生直接接触,就不会发生湮灭,因此在奥斯陆机场中男主和全副武装的自己打斗是安全的。

但诺兰并没有明确说明,在同一个时间线里,两个个体如何共存的问题,我们只能单纯理解为,他们只要不相互碰面就好。

在《信条》中,诺兰实际上将“回到过去”做了更精确的细分,在这部影片里,时间并没有“倒流”,而是主人公在“倒退”。

所以整个故事仍然是线性往前发展的,这对于习惯了时间倒流、改写过去类型科幻片的观众来说,可能并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理解。

相比起《盗梦空间》展示的套层结构,《信条》展示的结构本身其实并不复杂,但显然时间的套层比起空间的套层更加抽象。

而诺兰在这个结构中采用的全新的理解和看待“时间”的方式,确实足以给观众们带来独特的观影体验。

当然与之而来的,是对于各种拍摄方式和技巧的更新和尝试,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条》的价值并不是讲述了多么“复杂”和“烧脑”的故事。

而是在挑战观众们观影习惯的同时,以诺兰自己的方式探索了更丰富的表达可能。

对于诺兰来说,《信条》或许真的是一部属于未来的电影。

【这是否是一部诺兰的粉丝电影?】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少有的能够将大片的娱乐与复杂的情节结合在一起,同时又能稳定地传递广受喜爱的高概念的电影导演,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被他的多层次时间诡计所吸引。

尽管目前《信条》仍以大量的正面评论为多,但还是有一些人觉得《信条》在时间机制中迷失了自己的思路。这其中,有些人表示看不懂《信条》是因为不够了解诺兰。而那些愿意二刷《信条》的大多数人也都是因为看过诺兰的所有影片。

《信条》真的是一部粉丝向电影么?当我们看这部《信条》的时候,我们又要以什么心态去观看呢?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指出:《信条》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迄今为止最古怪、最令人困惑的电影。我想说的是,我真的很喜欢它,它让我感觉像一个小小的婴儿漂浮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

《IGN》表示,从各个方面来看,这都是诺兰的经典之作。崇高的理念,完美的场景设置,快速的情节安排,都让这部电影看起来舒适舒适,只是因为它有点被一种过于熟悉的感觉所抑制,从而让整部电影缺少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时刻。但不管怎样,能够再次在大银幕上看到原创的、雄心勃勃的想法是很受欢迎的。

《Time Out》说,看这部《信条》,你需要带上你一流看片能力,因为这不是一部能让你放松下来的大片。与《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一样,《信条》是一部需要多刷的电影,尤其是它情节里的细枝末节,更得多次观看才能解读出全部。

《综艺》 Variety表示,在《信条》中,诺兰大画布感的动作美学依旧是熟悉的一丝不苟,令人着迷。这似乎是为了弥补他剧本中松散的主线和挑逗性的悖论,也可能只是为了强调它们并不那么重要。这部电影并非也无意成为电影历史车轮里的圣杯,尽管它严肃、庄重,却是新老学派令人眩晕、昂贵、轰动的娱乐。

《帝国》杂志指出,诺兰在这里制作了他自己的邦德电影,他引用了所有他喜欢的东西,抛弃了所有他不喜欢的东西,然后放弃了这一切。

The Wrap跟着表示,《信条》会给你一种令人费解的乐趣,但这部向詹姆斯邦德致敬的科幻电影可能会让你想要吃一片阿司匹林,然后睡上一觉。

《环球邮报》(The Globle and Mail)评价,与其说《信条》是一部令人费解的惊悚片,不如说它是一种极端的逆向工程叙事。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正是这一切毫无意义的事情会使我们感到有趣。

《Deadline》则称《信条》是一部“你可以错过的电影”,强调这部电影“主要是献给诺兰众多热情粉丝们的”。

报道里称,片中大量的解释性对话可能不会赢得爆米花观众的青睐,但诺兰的粉丝们应该会十分享受在多次观看中解读影片谜团的机会。除此之外,那些喜欢复杂视听难题挑战的人将会很喜欢这部电影,尤其在同档期也什么可以与之竞争的大片的情况下。

IndieWire也同样认为诺兰的电影“毫无幽默感,令人失望”,并阐述“诺兰并不热衷于刻画普通人的琐碎情节。他一直以来都迷恋去构建一种大局概念,但对于他的忠实粉丝来说却再惊艳不过。”

看起来,大家对《信条》的形容都包裹了一层邦德电影的糖衣,而路人观众和粉丝群体对《信条》的喜爱程度也有了泾渭分明的可预测性。

总结来说,《信条》背负了诺兰影片中最具诺兰风格的价值,把诺兰在视觉、听觉和时间方面的种种怪癖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太过华丽的铺排却让这部电影给人一种既喧闹又浮肿的感觉。

但不管《信条》能不能成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超前杰作,它都达到了他以往的水平,进入了他惊心动魄的经典系列之中。

【《信条》能够拯救电影院的未来么?】

其实,这个问题有两层含义。当然,一定程度是针对北美市场。第一层,是这部电影是否值得在电影院看,第二层,是这部电影能不能成为让大家安心回归电影院的契机。

当《信条》上映,电影院行业能否“开门大吉”?

IGN表示,尽管《信条》相比诺兰的之前两部电影来说有点保守,让人恍然似乎诺兰的风格是一个系列而不是一个框架,但这部电影仍然比其他大片更有趣。在电影界正经历其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信条》这部影片极好地提醒人们,大片可以追求什么,以及为什么在一个巨大的、黑暗的房间里观看是最好的体验。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指出,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是令人愉快的,但它令人眼花缭乱的宏大只是凸显了它所谓的智慧的脆弱。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措辞谨慎地表示,说实话,《信条》可能不是你所期待的那种能够变成绝对独一无二奇迹的电影。它基本上是一场间谍冒险,但又带有科幻元素,将诸多不可能不仅仅局限在普通物理层面,还包括了很多形而上的量子层面。

《伦敦旗帜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提出《信条》有一些令人讨厌的表现,尤其那些对物理学的形而上的应用,让我昏昏欲睡。

《综艺》(Variety)撰写的一篇总体正面的评论中也类似地指出:“《信条》看起来是全球混乱和威胁的具体聚焦点,在这里,人类的生存取决于重塑时间和空间的小事,因此这部电影很适合当下焦虑的时代。”

可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你会选择去电影院看《信条》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虽然《信条》不会让你在看片的过程中动摇,但你的思想会在走出电影院的那刻被震撼。这是一部绝对值得去看的电影。

《Total》给了《信条》一个完美的评价,指出这是一部具有纪念意义的大银幕奇观,它完美地证明了是什么让电影体验变得如此特别。

Den of Geek表示,这当然取决于你感觉有多安全,但如果你看了,这肯定是你今年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收获。你可以在最大的屏幕上,与最好的音响系统,享受一场视听盛宴。

《卫报》称不管现在有多安全,都不值得一边紧张又一边勇敢地跑到大银幕去看《信条》。

实际上,像诺兰之前的很多电影一样,影片充斥着解谜式的剧情,智力挑战式的娱乐方式,那么,你又对《信条》,抱有怎么样的期待呢? 期待新疆影院尽快复工,让我们一起走进影院把欠下的电影都补回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