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adoen RX 5700 XT使用总结】驱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71800x功耗 【AMD Radoen RX 5700 XT使用总结】驱动

【AMD Radoen RX 5700 XT使用总结】驱动

2023-03-14 04: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MD Radoen RX 5700 XT使用总结(驱动|功耗|温度|转速|出风口) 摘要来自: 《AMD Radoen RX 5700 XT/RX 5700评测》 原文作者: 作者头像 PCEVA评测室 发布时间: 2019-07-09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AMD Radoen RX 5700 XT/RX 5700评测》的片段:

供电部分两张显卡采用同一张PCB,供电设计基本差不多,我们就合在一起介绍了,图1是RX 5700 XT,图2是RX 5700,两者的区别仅在核心供电部分,RX 5700比RX 5700 XT少一相,其他部分均相同。

RX 5700 XT采用7+1+2+1相设计,拥有两颗IR 35217 PWM芯片和一颗GSTEK GS9230 PWM芯片,一颗位于背面,负责核心供电和VDDCI-SOC,一颗负责显存供电,GS9230负责I/O供电,核心供电采用7+1相设计,显存供电采用2+1相供电。

IR 35217是一颗8相PWM芯片,可自由配置相数,核心部分配置成了7+1相,显存部分是单独的2相,另外还有一颗GS9230,负责单独的1相。

RX 5700在显存供电部分与RX 5700 XT相同,区别在于核心供电部分减少一相,为6+1相供电。

核心供电和显存供电用的都是安森美Smart Power Stage FDMF3170,上下桥一体封装,最大可承载70A电流。

中间的就是NAVI核心,核心面积251mm?,环绕在核心旁边的是8颗三星K4Z80325BC-HC14 GDDR6显存,14Gbps速率,单颗32bit/8Gb容量,8颗组成256bit、8GB显存规格。

测试平台与识别信息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Ryzen 7 3700X   

主板:Gigabyte X570 AORUS Master

内存:G.SKILL F4-3200C14D-16GTZSW   

显卡:AMD Radeon RX 5700 XT/RX 5700

硬盘:Gigabyte AORUS NVME Gen 4 2TB

电源:Corsair HX1000 

散热器:AMD Wraith Prism

室温:28度

(为了支持PCIe 4.0,我们选择的是最新的X570+Ryzen3700X的平台来进行测试。)

 

目前GPU-Z的最新版本为2.22.0,尚不能完全正确识别RX 5700 XT/RX 5700的信息,但通过RADEON驱动软件的双重识别,基本可以确认核心频率是识别正确的,我们测试的这两张卡,RX 5700 XT在GPU-Z图形负载测试中,加速频率可达到2017MHz;RX 5700加速频率可达1674MHz。

性能测试数据与汇总

因为评测中的是AMD公版的Radeon RX 5700XT/RX 5700,所以我们选择的对比竞品也是英伟达的公版频率RTX 2060/RTX 2070显卡,这样更能代表双方的典型性能,毕竟后续AMD也会有非公版的RX 5700 XT/RX 5700显卡。

从性能测试数据看,RX 5700 XT/RX 5700基本是比其竞品RTX 2070/RTX 2060领先5%-10%左右的性能,在部分DX 12的游戏中优势更明显,这也得益于RDNA架构的全新流水线和CU单元更契合DX 12 API的异步运算特性,所以在DX 12游戏中的表现都会较有优势。

3DMark部分,相信如果一直有关注显卡评测的玩家应该知道A卡跑TimeSpy分数一直偏低,而跑FireStrike是比较有优势的,这一次和RTX 2070/RTX 2060的对比,已经差不多拉回这个劣势了,在RX 5700和RTX 2060的对比上,更是已经有了5%左右的性能优势,值得称赞。至于原本A卡就比较有优势的FireStrike项目上,已经拉开两位数的差距,性能提升明显。

另外我们在显卡评测中,首次加入了由穿越视界制作的专业GPU Benchamrk——ATHMARK,RX 5700 XT/RX 5700在跑这个Benchmark时,在光线追踪场景表现出色,所以总分远远超出2070与2060。实际上穿越视界光线追踪算法还未对RDNA架构优化,这样的表现就更令人惊异了,充分说明RDNA在异步并行运算上性能极强。具体该测试工具的使用与开发说明,可参考我们在B站发布的视频,有很详细的分析。该软件也在论坛有提供下载。也欢迎网友多提交测试数据以供参考。

功耗部分我们测试的是整机功耗,除了板卡、内存、CPU等常规设备,还连接了一个NVME M.2 2TB SSD、一个960GB SATA SSD以及一个480GB SATA SSD。从功耗测试看,RX 5700 XT/RX 5700的功耗基本和它标称功耗差不多,甚至还要低一点,和其竞品RTX 2070/RTX 2060基本差不多。

总的来说,RX 5700 XT/RX 5700能以2560/2304流处理器的规格硬杠RTX 2070/RTX 2060,实现5%-10%的性能优势,可见RDNA架构的优秀。要知道以前GCN架构的Radeon Vega 64/Vega 56流处理器有4096/3584个,对手同样是RTX 2070/RTX 2060,性能还要稍弱一些,一来一去,RX 5700XT/RX 5700相较其要接替的RX Vega 64/Vega 56显卡,性能提升20%一点不夸张,完美接替RX Vega 64/RX Vega 56的重任。

目前PCIe 4.0还是RX 5700 XT/RX 5700显卡的独享功能,并且还需要X570平台和Ryzen 3000系列处理器的配合才能使用,以前传说中的3A平台加成,现在算是实锤了。通过3DMark的PCIe Test,我们可以看到PCIe 4.0的带宽从14.02GB/s提高到了24.93GB/s。

满载温度与超频性能测试

运行Furmark Burn-in-test极限负载测试,分辨率1920 x 1080,在Furmark极限负载下, GPU-Z 测得Radeon RX 5700 XT显卡功耗180W,最大功耗211W,基本接近设计功耗的最大值,加速频率大约在1.6GHz左右,这时候的核心温度在84度左右,显存温度90度,核心供电温度70度,显存供电75度左右,另外还有一个Hot Spot意为最热点的温度99度,不知道是显卡的哪个地方,也有可能GPU-Z检测错误,毕竟现在GPU-Z支持不好。

这时显卡风扇转速2099转左右,风扇噪音还是有一些的,毕竟是涡轮式散热器,但也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用过公版涡轮散热的玩家应该大概有一把尺子,对于涡轮散热器,2000转的噪音真不高。

然后是RX 5700,测试方法和方案与之前相同。在Furmark极限负载下, GPU-Z 测得Radeon RX 5700显卡功耗149W,最大功耗159W,加速频率大约在1.5GHz左右,这时候的核心温度在79度左右,显存温度86度,核心供电温度68度,显存供电76度左右,同样有一个Hot Spot的测温点86度,在GPU-Z尚未给出释意前,可以暂时无视这个数据。

这时显卡风扇转速1700转左右,风扇转速和噪音也要低不少。

注:Furmark的压力测试基本代表了显卡所能遇到的最大负载情况,日常使用是远远达不到这个压力的,核心温度还会更低、运行环境更安静

 

运行Furmark负载测试时,用热成像仪扫描RX 5700XT显卡的正面、出风口和背板的发热情况,正面最高48.7度,出风口65度,背部裸露出来的核心部分77.5度,温度都不高,保证了显卡稳定运行。

运行Furmark负载测试时,用热成像仪扫描RX 5700显卡的正面、出风口和背板的发热情况,正面最高53.7度,出风口62.1度,背部裸露出来的核心部分74度,温度也不高,温度水平,两张卡都差不多。

目前只有Radeon Adrenalin 2019驱动可以支持Radeon RX 5700 XT的超频,其他第三方软件和更旧的驱动版本暂无法支持Navi显卡的超频。Radeon Adrenalin超频的操作也比较简单,打开WattMan,在GPU频率电压处拉曲线就可以了,不单是最大频率,各负载状态下的频率都可以通过曲线调整,还可以通过拉高功耗极限来获取更高的加速频率,RX 5700 XT最多可以拉高50%,获得150%的功耗上限,按照官标的TDP算,最高可以开到337W。最终我们把核心最大加速频率超频至2.1GHz左右,3Dmark Firestrike Extreme跑分成绩12069分,图形分12915分,相比默频成绩提升4.8%。

RX 5700功耗限得比较死,超频空间相对较小,即使在驱动中将频率和+20%的功耗上限拉上去,还是没法在高负载下维持高频,微调超频后,大概只有1.2%的提升。

Adrenalin 2019驱动软件再升级

伴随着RX 5700 XT/RX 5700显卡的发布,AMDAdrenalin 2019驱动软件再度推出了多项功能性更新和升级。

为电竞玩家准备的Chill功能和Anti-Lag,前者可以手动控制游戏帧率,强制显卡跑在和显示器刷新率相应帧数上,减少画面撕裂、降低显卡负载和功耗;后者Anti-lag通过显卡输出键鼠的点击操作,可降低每次点击的响应时间,让玩家的操作更顺畅。

显示器部分有Radeon 图像锐化技术,锐化被其他后期效果柔化的游戏图像清晰度,例如去掉锯齿的AA技术,就比较容易造成图像边缘的柔化,RIS就是对AA效果之后的图像做以补偿,并且它的性能开销非常小,基本低于2%,远比AA技术要低。

自动超频功能更加简单,并且还有三种模式,分别是自动欠压超频、自动超频GPU、自动超频显存,前者满足一些希望在功耗较低的情况下超频的玩家,后两者就是字面意思,自动超频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

自动超频GPU后,相较默频有了小幅度提升,但和我们手动超频的成绩还是要低一点。

Radeon overlay,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图形化工具,功能基本等同于Radeon Adrenalin驱动的功能,只是采用图形化设计,UI界面更简洁、人性化,操作方便。

最后一个Relive,以前的Relive只能用来录屏,升级后的Relive就厉害了,打开远程播放后,可以用手机连接,打开远程播放功能并在iOS/Android商店搜索AMD Link安装,在同一个网络下扫描驱动给出的二维码就能完成连接。

虽然在Relive里这个功能翻译成“远程播放”,但APP的功能非常丰富远不止远程播放,不但可以监控GPU频率、温度、风扇转速等状态,还可以用手机APP录制电脑在跑的游戏帧数,获得平均帧等,以后测试显卡性能再也不用复杂的操作或者Fraps了。

既然叫“远程播放”,顾名思义自然是有远程操控和播放功能啦,在手机上操控电脑跑3DMark还是非常过瘾的。

在手机上看罗拉也很爽。第一次用这个功能看到罗拉的时候,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很是新鲜。

 

附加的一点小测试:以太币挖矿测试

以太币在数年时间跟着比特币的热度,成了炙手可热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相信不少玩家也好奇RX 5700 XT/RX5700挖矿的算力有多高。

但是非常可惜,目前以太币挖矿的最新内核都无法支持RX 5700 XT,提示Failed,cannot Create DAG on GPU,算力为0,GPU也没有负载。

更先进的Phoenix内核倒是可以跑出算力,但显然这个速度并不正常,GPU负载的功耗也偏低,这个性能级别的显卡正常算力应该至少有十倍左右,4.48MH/s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算力,估计还得等内核更新才能支持新出的显卡架构。

总结

Radeon RX 5700 XT/RX 5700是AMD推出第二款7nm工艺显卡,搭载全新的RDNA架构Navi核心,更适合游戏中的多样性运算,拥有优良的每时钟性能,相较GCN架构,每时钟性能提升可达4倍,配备2560/2304个流处理器、GDDR6显存、PCIe 4.0接口,相较GDDR5显存和PCIe 3.0,拥有翻倍的带宽优势。

从我们的性能测试可以看出RX 5700 XT/RX 5700相较RX VEGA 64/VEGA 56性能提升可达20%,相较其竞品RTX 2070/RTX 2060,也有5%-10%的性能优势,完美接替上代显卡RX VEGA 64/VEGA 56显卡的大棒,撑起Radeon VII之下市场的横梁。

除了架构和性能方面,全新的Adrenalin 2019驱动软件也令人瞩目,真正从玩家的角度出发,推出多个超频、游戏、辅助、个性化功能,令见惯各种驱动软件的小编都为之叹服,这已经不能单纯称之为一个驱动软件,说是游戏游戏辅助引擎都不为过。

说到最后还是得聊聊亘古不变的话题:售价,Radeon RX 5700 XT售价3099元、Rdeon RX 5700售价2699元,其竞品RTX 2070售价在3699元,RTX 2060售价2999元,RX5700 XT/RX 5700这个售价还是非常有性价比的,性能较高还便宜,便宜大碗就是说的AMD了。AMD,Yes!

本文提及的商品如下: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AMD Radoen RX 5700 XT/RX 5700评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