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qq通信原理分析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2023-07-16 2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录 一、课题内容二、设计目的三、设计要求四、实验条件五、系统设计1、通信系统的原理(阐述整个通信系统原理,最后指出你主要负责哪一部分)2. 所设计子系统的原理1)PCM的基本原理2)抽样3)量化4)均匀量化5)非均匀量化6)编码7)脉冲编码调制8)译码 六、详细设计与编码1.编码代码的思路2.解码代码的思路3. 编码与测试(写出源代码,分析核心代码完成的功能)4. 运行结果及分析

一、课题内容

本课题是基于C/C++的通信系统,来实现对输入的即将要编码的值,采用A律13折线进行pcm编码与解码。

二、设计目的

1、培养采用VC6.0对pcm编码与解码进行编译与调试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PCM的理解能力; 3、掌握PCM编码和译码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性能测试; 4、能提高和挖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5、熟悉VC6.0中对pcm编码与解码相关函数的具体使用方法。

三、设计要求

用基于C/C++的通信系统,来实现对A律13折线PCM编码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量化、编码; 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入信道再进行PCM解码,还原出原信号。

四、实验条件

1、一本《通信原理》(第七版)大学教科书; 2、一台安装有VC6.0的个人电脑; 3、记有pcm相关知识的笔记本。

五、系统设计 1、通信系统的原理(阐述整个通信系统原理,最后指出你主要负责哪一部分) 本教材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系统介绍通信的基本原理,加深学生对通信基本理论的理解;密切跟踪通信技术的发展,将现代通信的最新理论与技术引入课堂,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利用通信系统仿真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更好地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全面阐述了现代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所必需的基本原理,并对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回顾。涉及的内容包括信号与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带通传输系统、噪音对模拟通信系统的影响、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信源编码、通过载波调制进行数字信息传输、差错控制编码等。我主要负责信源编码模块的脉冲编码调制(A律13折线PCM编码与解码)。 2. 所设计子系统的原理 1)PCM的基本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脉码调制,它是一种用二进制数字代码来代替连续信号的抽样值,从而实现通信的方式。因为此种通信方式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在光钎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中均获得了极为广泛的运用。PCM信号的形成是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实现的。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 2)抽样 抽样,即是对模拟的信号所进行的周期性的扫描,将在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为在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3)量化 抽样信号虽然是时间轴上离散的信号,但仍然是模拟信号,其样值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可有无限多个值。量化噪声的大小取决于把样值分级“取整”的方式,分的级数越多,即量化级差或间隔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4)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即量化间隔相等,均匀量化输出与输入关系为均匀阶梯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的量化间隔是依据信号的不同的区间来定的。信号取值大的区间,它的量化间隔△v大;在信号的取值小的区间,它的量化间隔△v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13折线时A律的x值与折线x值的比较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A律13折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编码 在13折线法中,无论输入信号正还是负,都依8段折线(8个段落)来编码。要是输入信号抽样量化值由8位折叠二进制码表示,在此间量化值极性就要用第一位表示,抽样量化值其绝对的大小就要用其余七位(第2至8位)来表示。详细的做法是:用第2到第4位表示段落码,八个段落的起点电平由它的八种可能状态来分别表示。其它四位表示段内码,每一个段落它的16个均匀的划分地量化级由它的16种可能状态来分别的代表。这样处理的结果,8个段落被划分成128个量化级。PCM编码8位二进制码的具体组成结构如下: C1C2C3C4C5C6C7C8 C1是极性码,“1”表示正极性,“0”表示负极性;C2C3C4这3位二进制码表示段落码,3位二进制码共可以表示8个段落;剩余的4位二进制码,C5C6C7C8表示的是每一段内的16个量化电平,每一段内的量化电平是等间隔分布的,但是量化电平间隔的大小是随着段落序号的增加而以2倍的速度增加的。其中段落码和段内码分别如下表2和表3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为了确定样值的幅度所在的段落和量化级,必须知道每个段落的起始电平和各段内的量化间隔。在A律13折线中,由于各段长度不等,因此各段内的量化间隔也是不同的。第一段、第二段最短,只有归一化值的1/128,再将它等分16级,每个量化级间隔为=1/128(1/16)=1/2048式中,表示最小的量化间隔,称为一个量化单位,它仅有输入信号归一化值的1/2048。第八段最长,它的每个量化级间隔为(1-1/2)(1/16)=1/32=64即包含64个最小量化间隔。若以为单位,则各段的起始电平和各段内的量化间隔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以上是非均匀量化情况,若以量化间隔进行均匀量化,则13折线正极性所包含的均匀量化级数分别为16、16、32、64、128、 256、 512、 1024,共计2048=211个量化级或量化电平,需要进行11位(线性)编码。而非均匀量化只有128个量化电平,只要编7位(非线码)。由此可见,在保证小信号量化间隔相同条件下,非均匀量化的编码位数少,所需传输系统宽带减小。 7)脉冲编码调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译码 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译码的作用是把收到的PCM信号还原成量化后的原样值信号,即进行D/A变换。 六、详细设计与编码 1.编码代码的思路

1)利用输入要编码的值,确定pcm码组的极性码C1;数组outputvalue[0]正数写入1负数写入0;将输入的值取绝对值。 2)因为段落码有3位8段,采用与段落起始电平Iw比较的方法,确定该值位于哪一段,通过该值和各段对应的段落起始电平与量化间隔利用switch函数将段内码outputvalue[1]到outputvalue[7]依次求出来;相当于C1C2C3C4C5C6C7。 3)而outputvalue在第二步骤上的基础加上outputvalue[0]的值;此步骤结束后,在main函数中用循环输出的方法以及通过调用函数实现就可以得到相应pcm码组。 4)计算相对于的编码后的误差以及编码电平。

2.解码代码的思路

1)利用输入解码的十进制值; 2)将该值codevalue从低位到高位依次存入数组a中; 3)求出量化段序号存入duannum中; 4)利用duannum的值、段落起始电平、量化级序号及switch()函数求出各个编码电平; 5)如果为负数,即a[0]==0时求补极为它十进制的值; 6)然后main()函数调用解码函数求出解码电平。

3. 编码与测试(写出源代码,分析核心代码完成的功能)

13折线A律PCM编码的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atic int OutputValue[8]={0,0,0,0,0,0,0,0}; int * PCM_StudentAlawEncode(int InputValue) { // unsigned char OutputValue = 0x00; //起始电平 int stardianping[8]={16,32,64,128,256,512,1024,2048}; //int OutputValue[8]={0}; /*Add your code here*/ if (InputValue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