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道培医学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再次亮相 EHA 年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hf6基因突变 陆道培医学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再次亮相 EHA 年会

陆道培医学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再次亮相 EHA 年会

2023-08-22 05: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陆道培医学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再次亮相 EHA 年会 2021-06-18 17:56 来源: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 作者:丁香园 字体大小 - | +

2021 年 6 月 9-17 日,第 26 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将在线上如期召开,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每年吸引来自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 1 万多名专业人士与会,分享全球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和突破性临床数据。

随着我国血液肿瘤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血液学领域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届大会,中国专家共有 16 篇口头发言入围,陆道培医学团队以 1 篇口头报告(Oral)和 7 篇墙报(Poster)的出色成绩再次亮相世界舞台,尤其是在 CAR-T 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取得的卓越的临床效果,获得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许。

口头报告(ORAL)

CAR-T 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成果一骑绝尘

虽然 CAR-T 细胞疗法已被证实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工具,但其安全性、抗原逃逸和持续缓解时间的治疗潜力可以进一步提高。此外,CAR-T 在治疗实体瘤上缺乏足够的靶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细胞免疫疗法。

第一作者:杨君芳;通讯作者:陆佩华;摘要号:S118

「A novel CD19/CD20 dual synthetic T-cell receptor and antigen receptor (STAR) T cell therapy for refractory and relapsed (R/R) 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ALL)」

新型 CD19/CD20 双靶向合成 T 细胞受体和抗原受体(STAR)-T 细胞治疗难治/复发 B-ALL 的研究

华夏英泰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共同开发了一种新型的 STAR-T 细胞疗法,STAR 由 2 个蛋白质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均包含抗体轻链或重链可变区,融合的 T 细胞受体(TCR)a 和 b 链恒定区与 OX-40 共刺激域结合,通过自裂解弗林蛋白酶-p2A 序列连接的 2 个模块,允许模块通过蛋白水解分离和重组。在之前 CD19 单靶点 STAR-T 治疗 R/R B-ALL 成功的基础上,此次报告了首次用在人身上的 CD19/CD20 双靶点 STAR-T 治疗 B-ALL 的 I 期临床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陆道培医院 10 例 CD19+或者 CD19/CD20+的 R/R B-ALL 患者,9 例成功输注 CD19/CD20 Dual STAR-T 细胞,2 周后评估,8/9(88.9%) 的患者达到了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的完全缓解。

关于此新产品的安全性上,7/9(77.8%) 患者出现了细胞释放综合征(CRS),但均为 1 级,有 2 例患者出现了神经毒性(1 例 1 级,1 例 3 级),在治疗后均可控。

陆佩华院长:相比传统的 CAR 结构,STAR 最大程度上保留天然 T 细胞受体下游活化和反馈及杀伤信号,具有天然双靶点、安全性更好、无本底激活、细胞表型更好、不易耗竭、灵敏度高、综合杀伤效果更优等诸多优势。我们报告的首次在人体的临床 I 期研究显示了其在血液肿瘤上的技术可行性、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输注第 14 天即可达到较高的 CR 率,且毒性较低。但仍需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期观察,并进行更大范围的患者研究。另外,鉴于 STAR-T 的 TCR-T 基础结构,其有望在实体瘤治疗方向取得重大突破。

陆道培医院医疗执行院长 陆佩华

陆道培医院血液科主任 杨君芳

墙报展示(POSTER)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成熟疗效卓著

 

 

 

POSTER 1

 

第一作者:赵艳丽;通讯作者:赵艳丽;摘要号:EP1230

「Outcomes following unmanipulated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mong 111mixed-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at a single center」

单中心 111 名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结果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MPAL) 发病率低,通常与不良预后相关。MPAL 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地位尚不清楚。大多数既往报道只包括少量的移植患者,其中单倍体移植很少被包括在内。我们试图评估单倍体移植治疗 MPAL 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试图确定高危因素。

回顾性分析根据 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标准定义的 MPAL 诊断患者的临床结果。所有患者于 2012 年 7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陆道培医院接受移植。最新的随访日期是 2020 年 12 月。

MPAL 占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的 3.1%(131 / 4212)。我们分析了 111 例 MPAL 患者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 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中位年龄为 15 岁 (范围:1- 60 岁)。患者有三种免疫表型之一:61 例伴 B/髓系标记,65 例伴 T/髓系标记,5 例伴 B/T/髓系标记。15 例 BCR-ABL1 重排,5 例 KMT2a 重排。

移植时 79 例患者为第一次完全缓解 (CR1), 31 例 CR2 和 23 例未缓解 (NR)。所有患者均采用清髓方案,其中 TBI 预处理方案 80 例 (2 Gy×5~6),Bu 预处理 41 例 (3.2 mg/kg/day×4)。环孢素、短期甲氨蝶呤和霉酚酸酯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的预防。总单个核细胞 (MNC) 和 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 9.0 ×108/kg(范围:3.94-19.13 ×108/kg) 和 4.72 ×106/kg(范围:1.27-12.57×106/kg)。除 2 例挽救移植患者 (均于移植后第 2 天死于脓毒症) 外,所有患者在移植后平均 14 天 (范围:9-34 天) 获得中性粒细胞植入。

104 例患者在移植后平均 13 天 (6-73 天) 获得血小板植入。截至最新随访日期,中位生存时间为 34 个月 (范围:1 - 93 个月)。3 年复发率为 12.1% (95% CI 5.4% ~ 18.8%), 3 年非复发死亡率 (NRM) 为 20.7% (95% CI 12.7 ~ 28.7%)。3 年总生存率 (OS) 和 3 年无白血病生存率 (LFS) 分别为 69.5% (95% CI 60.5-78.5%) 和 69.6% (95% CI 60.8-78.4%)。CR1 及≥CR2 患者和 NR 患者的 3 年 LFS 分别为 75.4% (95% CI 64.2-86.6%)、70.1% (95% CI 52.7-87.5%) 和 52.5% (95% CI 31.1-73.9%)。≥CR2 p = 0.416;CR1 与 NR p = 0.024;CR2 vs.NR p = 0.213)。

不同免疫表型组 (B/髓系 vs. T/髓系) 患者的复发率、NRM、OS 或 LFS 均无差异,年龄 (0.05)。移植前 MRD 阴性组(n = 13)于 MRD 阳性组(n = 21)的总体生存率分别是 84.6.3±10.0%VS 70.3±10.3%(P>0.05),无统计学差异。

100 天内的死亡率为 11.7%(4/34)。8 例患者死亡,其中有 4 例因复发死亡,有 3 例因 IV°GVHD,有 1 例因 TMA, 有 1 例硬脑膜下出血死亡。5 例复发患者中,1 例为分子生物学复发,经化疗联合供者细胞输注后基因转为阴性,另外 4 例复发的患者均死亡。

该回顾性分析证实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有 NUP98 融合基因的 AML 患者的结果与既往单独化疗的数据比较,结果令人鼓舞,特别是同时伴有 FLT3 基因突变的患者。同时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这一结果。

陆道培医院骨髓移植科主任 刘德琰陆道培医院骨髓移植科主治医师 颜述

 

POSTER 3

 

第一作者:周胜男;通讯作者:熊敏 摘要号:EP1249

"Effect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 in severe congenital neutropeni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白血病前期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不仅长期面临感染及感染加重的风险,也存在演变成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的风险。根据国际上报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我们团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十几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供者类型涉及脐带血、亲缘单倍体、非血缘、同胞全相合。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4 月至 2020 年 7 月期间,我院 11 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分析。所有患者均伴 E-LANE 基因突变。中位年龄为 3 岁 (1~14 岁)。男女比例为 7:4。从诊断到移植的中位病程为 37(8~165) 个月。6 例患者接受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 氟达拉滨 (40 mg/m2/dX5d)+阿糖胞苷 (2 g/m2/dX5d)+Bu(0.8 mg-1.2 mg/kg Q6 hX4d)+环磷酰胺 (1.8 g/m2/d)+ATG(即复宁 1.25 mg/kg/dX2d) 。2 例患者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2 例行亲缘单倍体 HSCT 治疗,另 1 例为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 (40 mg/m2/dX5d)+阿糖胞苷 (2 g/m2/dX5d)+Bu(0.8 mg-1.2 mg/kg Q6 hX4d)+环磷酰胺 (1.8 g/m2/d)+ATG(费森尤斯 4 mg/kg/dX4d) 。使用 CsA/他克莫司加短程 MTX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结果:11 例患者均可耐受预处理化疗。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 11 天 (9~16 天);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 12(9~36) 天。总植入率为 100%。中位随访 25 个月 (3~70 个月) 期间,CMV 发生率为 72.7%;所有患者血浆中均未检出 EB 病毒。4 例患者发生 II~IV 级 aGVHD,占 36.3%。2 例患者发生 cGVHD。其中 2 例患者死于 GVHD,其余患者均存活,随访期内总生存率 (OS) 为 81.81%。

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具有较高的植入率和总生存率,可能成为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但因存在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供者及治疗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

陆道培医院骨髓移植科主任 熊敏

陆道培医院骨髓移植科主治医师 周胜男

墙报展示(POSTER)

病理与检验医学科成果丰硕业内信赖

 

POSTER 4

第一作者:王彤;通讯作者:刘红星;摘要号:EP339"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12;17)(P13;Q21)/TAF15-ZNF384 positive acute leukemia"TAF15-ZNF384 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免疫分型特征及疗效观察

采集 2009.1.1-2020.12.30 就诊于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的 15000 余例 ALL 患者骨髓标本,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 G 显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ZNF384 分离探针),RNA 测序(RNA seq),PCR 扩增,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筛查等方法,检测 t(12; 17)(p13;q21) 染色体易位及 TAF15-ZNF384 融合基因,并对阳性患者进一步分析遗传学、免疫分型特点,临床治疗和转归。结果:共检出 12 例阳性患者,男 8 例,女 4 例,年龄 3-49 岁,中位年龄 25.5 岁,儿童 3 例,成人 9 例。发病时白细胞计数 1.58-38×109/L(8 例患者),4 例患者低(15×109/L)。免疫分型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表达 CD19、CD34,D13 和/或 CD33,11 例为急性 B 淋巴细胞白血病伴髓系表达,1 例混合细胞白血病(表达 B 系、髓系标志)。5 例患者不表达 CD10,7 例患者部分表达或表达 CD10,10 例表达 CD22,不表达 CD20(仅 1 例弱表达)。

染色体结果显示 9 例患者起病或复发时检出 t(12;17) 染色体易位,其中 2 例为单纯 t(12;17) 易位,7 例患者伴附加染色体异常。1 例染色体核型正常,2 例未出现 t(12;17) 易位,可能存在隐匿性易位(一为复杂核型, 一伴其他附加异常),经 RNAseq 均检测出 TAF15-ZNF384 融合基因阳性。FISH-ZNF384 分离探针结果表明 9 例患者为典型分离信号,1 例患者丢失一个 ZNF384 基因信号,1 例患者丢失一个 ZNF384 基因部分信号(复杂核型者),1 例患者为正常信号(正常核型者),但这 3 例患者经 RNAseq 测序分析均存在 TAF15-ZNF384 融合基因,且为 TAF15 exon6 与 ZNF384 exon3 型融合,表明 RNAseq 技术更能发现细微的基因异常。

10 例患者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86 种)分析发现 ETV6(3 例)、FLT3-ITD(2 例)、CBL(2 例)、PTPN11(2 例)、TET2(2 例)、KMT2D(2 例)以及 NRAS、KRAS、KMT2D、IKZF-IK6 等基因突变呈阳性,RNAseq 测序显示 TAF15- ZNF384 融合基因有 3 种形式:TAF15 exon6 与 ZNF384 exon3,TAF15 exon9,TAF15 exon11 与 ZNF384 exon3 融合,后者较为罕见,文献中仅见 1 例报道。

明确诊断后,8 例患者行常规化疗,诱导及巩固方案主要包括 VDCLP /CVDP/ CAM / VDLP/门冬酰胺酶、氨甲喋呤等,4 例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患者中,1 例诱导治疗始终不缓解,其余患者对诱导方案反应良好,但 9 例患者在巩固治疗期间复发,其中 5 例患者在诊断后 8 个月内复发;4 例移植患者中,1 例在诊断 94 个月,二次复发时行挽救性移植,于移植后+6 个月死亡,生存时间 9 年余,1 例于挽救性移植后+3 月时复发,余 2 例移植后获长期无事件生存(63m、13m),随访中。截止至随访日期,12 例患者中总生存最长 102 月。

Fig.1A Transcript isoforms of acute leukemia cases with t(12;17)(p13;q21)/TAF15-ZNF384 positive

Fig.1B clinical course of acute leukemia cases with t(12;17)(p13;q21)/TAF15-ZNF384 positive

结论:伴 t (12;17)(p13;q21)/TAF15-ZNF384 融合基因阳性 ALL 患者有独特的遗传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染色体核型多数伴附加异常,及 FLT3-PTPN11-CBLNRAS/ KRAS 通路基因突变,RNA-seq 和 PCR 可明确融合基因的存在,尤其对复杂核型和隐匿性异常。免疫表型为恶性幼稚 B 淋巴细胞伴髓系表达,患者对常规诱导化疗反应良好,但易复发,CR1 患者或许可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获益。

POSTER 5

第一作者:王彤;通讯作者:刘红星;摘要号:EP414"The molecular basi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CALM-MLLT10 fusion positive acute leukemia"CALM-AF10 融合基因驱动的急性白血病分子基础和临床结果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我院收治的 9627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染色体 G 显带核型分析及 RT-PCR 方法,检出 21 例 CALM-AF10 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对阳性患者进一步分析了 86 种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及转录组测序以分析基因组特征。

结果:21 例患者,男 16 例,女 5 例,男女比 = 3.2:1,成人 12 例,儿童 9 例,中位年龄 24(4-37)岁;AML12 例,T-ALL 5 例,B-ALL 1 例, T/B 及 T/髓混合白血病各 1 例,B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1 例。AML 中染色体核型 91.6%(11/12 例)为复杂异常或伴附加异常,血液肿瘤基因组突变分析发现,伴 CALM-AF10 AML 患者 PHF6 基因突变高频发生,伴随突变率为 87.5%(7/8 例),而对照组(不伴 CALM-AF10 AML 患者)PHF6 基因突变率仅为 3%,此外 TET2, EZH2,TP53 等基因突变亦频繁发生。

T-ALL 患者 PHF6 基因伴随突变率为 40%, JAK1/3 突变伴随突变率为 80%。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 HOXA 家族基因高表达,MYCN、MEIS1、SOX4、以及 FLT3(血液肿瘤中与预后差密切相关)也显著高表达。治疗与转归:21 例患者常规诱导化疗疗效不佳,13 例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 例存活,中位存活时间 42 月,其中 2 例因疾病复发分别进行了二次移植和三次移植;8 例死亡,死因分别为移植后复发(5 例)、GVHD(1 例)、感染(2 例)。

 

结论:CALM-AF10 融合基因总发生率约 0.2%,男性为主,可向 AML、T-ALL、B-ALL、MPAL 各系别转化,表明融合基因形成发生在较早期干、祖细胞。PHF6、JAK1/3 及其他基因突变可综合判断白血病系别。早期血细胞分化阶段、复杂及附加异常核型、广泛的 HOXA 家族基因过表达,同时伴随 PHF6、JAK1/3 基因突变高发等,可能导致常规诱导化疗难以达到血液学缓解,甚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不佳,亟需寻找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以及靶向治疗药物,以改善疗效。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副院长、陆道培医院病理和检验医学科主任 刘红星

陆道培医院细胞和分子细胞遗传学实验室主任 王彤

POSTER 6

第一作者:王东出;通讯作者:王卉;摘要号:EP742

"Differences in serum cytokine levels and peak times between CD19 and CD7 CAR-T treatment"

CD19 和 CD7 CAR-T 治疗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峰值差异分析

收集 86 例 CD19 CAR-T 治疗患者和 10 例 CD7 CAR-T 治疗患者外周血样本,根据 CRS 严重程度分级各分为两组:79/86 为 CD19 CRS 低分级组 (0-1 级),7/86 为 CD19 CRS 高分级组 (2 级以上),7/10 为 CD7 CRS 低分级组,3/10 为 CD7 CRS 高分级组。在 CAR-T 输注后的第 0、4、7、11、15、20、30 天,用 QBplex 微球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对样品进行 24 种细胞因子的检测与分析。

结果: 首先,在 CRS 低分级组中,CD7 组外周血中 20 种细胞因子明显高于 CD19 组(p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