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BIOS+MBR以UEFI+GPT及 电脑小白科普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2p破解版安卓 解读BIOS+MBR以UEFI+GPT及 电脑小白科普篇

解读BIOS+MBR以UEFI+GPT及 电脑小白科普篇

#解读BIOS+MBR以UEFI+GPT及 电脑小白科普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前几篇文章我给大家详细的将了多种的系统安装教程,很多在评论下留言说:怎么不用“UEFI+GPT”,或者说在我在'“GPT”下什么软件不能用了,这里我给大家普及一篇关于“BIOS+MBR“”以及“UEFI+GPT”的知识,我会把“BIOS,MBR,UEFI,GPT分开解读以及总结说明,能够让大家尽量理解”

什么是BIOS?

解读BIOS+MBR以UEFI+GPT及 电脑小白科普篇

看下官方解释先: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词,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 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对于小白来说貌似有些难理解呀,还不如我来说哈哈)

BIOS:他是电脑主板里面的一个程序,或者说是主板里面的系统(就像我们把系统安装在硬盘里一样他是安装在主板的小型硬盘里的)他主要的功能是,开机检测硬件是否有问题,以及控制硬件的参数(例如CPU的超频,内存条的超频,USB开关,设置从U盘启动还是从硬盘启动等等)

对一台刚组装的电脑,首先要进行主板CMOS设置,这里的CMOS是主板上的一个存储芯片,存储着一些参数,修改这些参数需要通过BIOS中的存储的程序。

电脑的整个系统可以看作(从底层起):电脑硬件——BIOS——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应用程序。

什么是UEFI?以及UEFI启动解读BIOS+MBR以UEFI+GPT及 电脑小白科普篇

还是先看看官方解释吧!

新型UEFI,全称“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是一种详细描述类型接口的标准。这种接口用于操作系统自动从预启动的操作环境,加载到一种操作系统上。

可扩展固件接口(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EFI)是 Intel 为 PC 固件的体系结构、接口和服务提出的建议标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组在 OS 加载之前(启动前)在所有平台上一致的、正确指定的启动服务,被看做是有近20多年历史的 BIOS 的继任者。(说实话你让我我看我也懵逼)

UEFI:

一:你可以理解为第二代BIOS(就像XP系统和WIN10一样),不过他和BIOS的区别还是有点大的,如果说BIOS是个程序的话,他更像是一个操作系统,比如说BIOS是系统而UEFI是系统里面的一个程序,那些主板是支持UEFI的呢?这个其实很好分辨,我最前面说的BIOS蓝底白字的他就是BIOS而上面的这个是图形化的,支持使用鼠标。一般来说2013年之后的主板都是这种类型的

二:可开发出直接在UEFI下运行的应用程序,这类程序文件通常以efi作为后缀(就像程序是exe,文本是txt)UEFI是用大部分是用C语言写出来的(C语言是一种编程软件,很多软件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英文不好想学编程的可以试试易语言,题外话了)

三:相比于BIOS的优势:

1,安全性更强

UEFI启动需要一个独立的分区,它将系统启动文件和操作系统本身隔离,可以更好的保护系统的启动。即使系统启动出错需要重新配置,我们只要简单对启动分区重新进行配置即可。而且,对于win8系统,它利用UEFI安全启动以及固件中存储的证书与平台固件之间创建一个信任源,可以确保在加载操作系统之前,近能够执行已签名并获得认证的“已知安全”代码和启动加载程序,可以防止用户在根路径中执行恶意代码。(更加的安全,没毛病)

2,启动配置更灵活

EFI启动和GRUB启动类似,在启动的时候可以调用EFIShell,在此可以加载指定硬件驱动,选择启动文件。比如默认启动失败,在EFIShell加载U盘上的启动文件继续启动系统。(U启动盘插上去可以直接进入PE而不用选择启动项,需要启动盘支持UEFI模式)

3,支持容量更大

传统的BIOS启动由于MBR的限制,默认是无法引导超过2.1TB以上的硬盘的。随着硬盘价格的不断走低,2.1TB以上的硬盘会逐渐普及,因此UEFI启动也是今后主流的启动方式。

总结:

UEFI+WIN8/8.1+SSD+intel快速启动技术可以快速开机(10s)之内

UEFI 支持图形化BIOS界面

UEFI 支持2T以上大硬盘

UEFI 开启secure boot 后更安全。

UEFI启动:

解读BIOS+MBR以UEFI+GPT及 电脑小白科普篇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UEFI模式比传统的BIOS少了一个步骤,咋们不说别的,我用UEFI模式装系统就是为了快1到5秒时间,

UEFI是从Windows8.1开始流行的,那时候WIN7开机需要几十秒,而使用UEFI减少了开机自检这个步骤,以及win8支持快速启动,所以他开机时间能达到10秒内是很正常的。

BIOS启动与UEFI启动优势

1.免除了u盘启动设置

2.可直接进入菜单启动界面

3.进入pe快捷方便

以上是uefi的优点!

假如你的机器是或主板是老的其支持u盘启动,可设置启动项。建议使用装机版制作启动盘优点:

1.启动稳定进入菜单

2.占用的空间小。

3.功能强大可靠,支持的主板比较多!

以上是装机版的优点!

假如不要求太高就是做个u盘保驾护航建议装机。

MBR与GPT

很多人在新买来的硬盘上会提示让你选择MBR模式还是GPT模式

简单来说他们就是两种不同的分区方式,目前在Windows下广泛采用的磁盘分区方案仍然是MBR分区结构,但不容怀疑GPT是今后的趋势,MBR最大支持2.1TB而GPT支持的要大的多

MBR:(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MBR))

MBR分区结构

为了方便计算机访问硬盘,把硬盘上的空间划分成许许多多的区块(英文叫sectors,即扇区),然后给每个区块分配一个地址,称为逻辑块地址(即LBA)。

在MBR磁盘的第一个扇区内保存着启动代码和硬盘分区表。启动代码的作用是指引计算机从活动分区引导启动操作系统(BIOS下启动操作系统的方式);分区表的作用是记录硬盘的分区信息。在MBR中,分区表的大小是固定的,一共可容纳4个主分区信息。在MBR分区表中逻辑块地址采用32位二进制数表示,因此一共可表示2^32(2的32次方)个逻辑块地址。如果一个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那么硬盘最大分区容量仅为2TB。

GUID磁碟分割表(GUID Partition Table,缩写:GPT)

GPT的分区方案之所以比MBR更先进,是因为在GPT分区表头中可自定义分区数量的最大值,也就是说GPT分区表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在Windows中,微软设定GPT磁盘最大分区数量为128个。另外,GPT分区方案中逻辑块地址(LBA)采用64位二进制数表示,可以计算一下2^64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据,以我们的需求来讲完全有理由认为这个大小约等于无限。除此之外,GPT分区方案在硬盘的末端还有一个备份分区表,保证了分区信息不容易丢失。

下表列出了Windows各版本操作系统对GPT磁盘的支持程度

32位Windows对GPT分区支持情况 ↓↓↓↓↓↓

解读BIOS+MBR以UEFI+GPT及 电脑小白科普篇64位Windows对GPT分区支持情况 ↓↓↓↓↓↓↓↓解读BIOS+MBR以UEFI+GPT及 电脑小白科普篇

你们懂了吗?其实不懂也没有关系。

总结:

一:分区数量上,gpt好像可以支持无限个分区,不过window上只认128个,而且gpt分区不分主分区,逻辑分区,可以理解为全部都是主分区,就相当于可以允许你一个分区一个系统,128个系统了。而这是mbr做不到的,mbr最多只能有四个系统,如果你想要多于四个的分区,那还得牺牲掉可以装一个系统的主分区,即把它装换为逻辑分区。

分区知识扩展:

(一个硬盘的主分区也就是包含操作系统启动所必需的文件和数据的硬盘分区,要在硬盘上安装操作系统,则该硬盘必须得有一个主分区。

扩展分区也就是除主分区外的分区,但它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再将它划分为若干个逻辑分区才行。逻辑分区也就是我们平常在操作系统中所看到的D、E、F等盘。

不管使用哪种分区软件,我们在给新硬盘上建立分区时都要遵循以下的顺序:建立主分区→建立扩展分区→建立逻辑分区→激活主分区→格式化所有分区。)

二:安全性上,gpt会更安全,因为分区表会备份,且加入校验算法,一旦被病毒感染或误操作可以及时发现,使用安全的备份的分区表补救。

分区容量上,gpt可以识别出大于2T的硬盘,而mbr最大就2t容量

三:微软的建议是硬盘大于2TB的使用GPT模式的而没达到2TB或者以下的选择MBR就可以了,很简单MBR的兼容性更好,有些软件在GPT模式下打不开。目前来说不管选择哪种模式的分区对我们的实际体验都没有多大英雄,特殊情况除外。

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什么是BIOS+MBR 和UEFI+GPT了

其实很简单,就是主板设置BIOS启动或者UEFI启动以及,选择MBR模式的分区还是GPT模式的分区。

喜欢的可以点个订阅,求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林中之洋”我会更新一些实用的软件,以及更多的小白教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