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RR的区别与联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or和rr的区别 OR、RR的区别与联系

OR、RR的区别与联系

2023-11-27 2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OR与RR是流行病学中两个很基本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人把OR和RR混淆了,甚至误用。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介绍一下两者的一些基本概念、区别、联系。

一、基本概念

(1)OR(odds ratio, 比值比):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和对照组中暴露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的比,即暴露比值比。

在队列研究中,指的是暴露组中患病与非患病者的比值和非暴露组中患病与非患病者的比值的比,即发病比值比。

下面是病例对照研究的四格表:

1 发病比值比

在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中,可以获得发病的比值比,计算如下:

暴露的发病比值=(a/(a+b))/(b/(a+b))=a/b;

非暴露的发病比值=(c/(c+d))/(d/(c+d))=c/d;

OR=暴露的发病比值/非暴露的发病比值=ad/bc。

2. 暴露比值比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无法获得发病率,只能计算暴露比值比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a/(a+c))/(c(a+c))=a/c;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b/(b+d))/(d/(b+d))=b/d;

OR=病例组的暴露比值/对照组的暴露比值=ad/bc。

(2)RR(relative risk, 相对危险度):指暴露组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

下面是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的四格表:

病例对照研究中无法计算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RR值只适用于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RR的计算公式:RR=(a/(a+c))/(b/(b+d))。

RR值表明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是对照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多少倍,说明暴露组发病或者死亡的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倍数。

我们能看出,OR值的计算公式简单,适用范围更广,但是解释比较麻烦,不容易被理解;RR值的解释比较简单,更符合人们的习惯,但是计算稍嫌麻烦。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之中,由于OR值难于被解释,往往被误导解释成RR值,两者虽然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大小上有时候可能有很大的区别。

例如:某试验某事件的发生率实验组是42/75(56%),对照组是29/31(94%)。这时候OR=0.09,而RR=0.56,我们发现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差别非常的大,如果此时OR值被解释成RR值,将会产生很大的误导。OR=0.09, 可以解释成,某试验实验组某事件发生的比值是对照组某事件发生比值的9%,而RR=0.56可以解释成,某试验某事件实验组的发生率为对照组的56%,某实验降低了某事件的发生率(均不考虑置信区间的影响),显然,RR值的解释更容易能被接受。

二、OR与RR的关系

RR的公式:RR= (a/(a+c))/(b/(b+d))

假设某疾病的发病率很低(低于5%),那么(a+c)≈c,(b+d)≈d,

所以:RR =(a/(a+c))/(b/(b+d))≈(a/c)/(b/d) = OR

当发病率很低时,可以用RR近似替代OR。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