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曲线与色阶的区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origin色阶调整 干货!曲线与色阶的区别

干货!曲线与色阶的区别

2023-03-06 19: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曲线中的预设我们在后期中用的非常少,一般都是用默认值,或许有人会用,应该用的比较多的是其中关于对比度的预设,但是在使用这些预设后,大家最好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1.2 抓手工具

抓手工具类似与LR与ACR中的目标调整工具,选择这个工具之后,它会根据你鼠标所在的位置计算出当前的色彩明度,然后你可以进行打点调整,这样对曲线操作不习惯的学习者比较方便准确,但是熟悉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在曲线上打点调整。

1.3 黑白灰场

黑白灰场主要是用来矫正色彩与明度对比度使用,一般黑白场用的较多,若用灰场进行矫正相对比较麻烦,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代替更为简单,所以这部分大家重点掌握黑白场的使用即可。

1.4 曲线打点与曲线绘制

曲线打点的方式在后期中使用的比较多,用绘制曲线进行调色的几乎没有,所以默认打开曲线面板也是选择曲线打点的选项。

1.5 曲线通道

曲线不仅可以调整明度,还可以调整色相,默认的选择的是RGB,这样是对图片整体明度的调整,若进行单通道比如:红,绿,蓝通道的调整,则就是进行色相的调整。

1.6 直方图

曲线中的直方图与我们在直方图面板中看到的是一摸一样的,直方图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图像像素的明度分布,从左边到右边依次是暗部,中间调,亮部的像素分布。

1.7 剪切蒙板

每一个调整面板中有一个剪切蒙板,点击这个剪切蒙板之后,当前的调整面板只能对单一的图层或者图层组进行控制,而不会影响其他的图层效果。

1.8 蒙板

在曲线面板中的蒙板工具非常的重要,蒙板工具主要是帮助我们快速进行选区的建立和修改。在蒙板中主要有浓度、羽化和调整三部分,调整中又分蒙板边缘、色彩范围和反相。羽化是我们最为常用的一个功能,就是对选区的边缘进行柔化,让边缘过渡更加柔和。蒙板边缘可以对选区的边缘进行快速智能识别修改调整,其实也就是选区调整边缘功能,颜色范围则是色彩范围选择功能,通过对颜色的选取建立选区范围。

在了解他们的区别的前提下,我们需要了解曲线与色阶调色功能,所以以上介绍了曲线的基本功能,其实也是介绍了色阶的基本功能,因为曲线与色阶的面板功能设置非常的相似,所以这部分主要是讲的曲线与色阶的共性。但是曲线因为可以对曲线上的点做更多灵活的控制,所以曲线比色阶更为强大,可以说曲线几乎可以代替色阶,不过他们还是有一些小小的区别。

曲线色阶的区别

曲线与色阶从明度调整的角度谈区别,其实并不是很大,这也是导致大家难以发现他们区别的原因。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提亮的过程中对饱和度与对比度的影响,曲线提亮的同时饱和度的保留相对来说比较好,并且会提升对比度,色阶在提亮的过程中照片饱和度就会降的较为严重,对比度下降,更容易导致照片发灰。

我们可以用这个图给大家举例说明,例如我们有这样一张图片:

这张照片就比较的暗灰,我们就需要先对明度进行调整,那这时候我们用曲线还是色阶呢?我们可以先用曲线试试,建立一个曲线调整层,提亮发现照片就比较正常了:

那我们再用色阶试试:

我们同样都是在提亮中间调,虽然都被提亮了,但是我们发现两个片子的感觉不一样,曲线提亮后片子的对比度会更好,色阶提亮后片子发灰,饱和度下降了很多。

从刚才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片子暗但饱和度比较高,需要提亮并且降低饱和度,这种情况可以选择色阶;如果片子比较灰,对比度不够,这时候用曲线。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并不是这样,更多的还是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决定你使用的工具是曲线还是色阶。因为每一种工具都不是完美的,使用中可能会造成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一部分因为不严重,所以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另一部分暴露比较严重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修复就行。那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用太过纠结于选择曲线还是色阶,曲线在后期中几乎可以完全代替色阶,选择使用色阶还是曲线只是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

我们最后的结论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可能会想即然这样简单,何不早早一句话就说清了,还绕了这么大的弯,但是我如果不这样摆明事实,也许很多人会唏嘘,因为我知道在网络中会有很多这类的分析文章,会把他们说的比较神,在这里我不评论他们,我只是在用经验和举例的方式分享我的经验,当然也许也有不尽完善之处。

总 结

详细了解曲线色阶的基本面板功能 理解曲线与色阶的异同 不用纠结是选择曲线还是色阶

为答谢客官阅读完此文支持,特准备新人大礼包赠送领取:2000种设计笔刷,10本设计书,设计师必备500种字体~~下方是领取方式

1,右上角关注小编哥哥头条号~

2,评论文章,不限字数,一个字都行

3,私信小编:新人礼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