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刀未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uv战术机大全 宝刀未老

宝刀未老

2024-06-26 2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注:本文为muv luv世界观,文章中提到的国家与相关词汇均与现实或史实无关,封面为作者へたれロボカスタム(P站)”

米格-23 “大耳狐”

苏联陆军涂装的米格-23,双臂继承了米格-21收纳近战匕首的刀鞘设计

    米格-23“切布拉什卡/大耳狐” (Cheburashka)是由米高扬格鲁维奇(简称米格设计局,Mikoyam Guluvich)发展的第一代战术机,于1980年在苏联陆军部署。

研发历史

    米格-21 “巴拉莱卡”(Balalaika)据称是苏联第一架国产战术机,但西方认为她只是一种改进型的F-4R。因此,米格-23是国际公认的苏联第一个纯种的国产战术机。

东德国家人民军的米格-21

    由于她是从米格-21发展而来,她的基本结构如机身和布局与F-4幻影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由于她积极参考了F-5系列的轻量设计概念,在欧洲前线展示了高度近距离格斗的能力,她的外观给人一种F-5的印象,但尺寸更大。

    其设计通过减少部件的重量和在跳跃单元的副翼上采用一个可变机构,增加了其机动能力。从这些方面来看,她已经达到了准二代性能(换言之就是接近二代机水平),尽管她仍然被大多数西方国家认为是第一代。尽管其技术被认为是刻意模仿美国以期获得第二代机的性能(实际上该机管制模块为马金贝克(Markin Berger)许可生产。可变翼机构是参考了欧洲制造商帕拉维亚(Palavia)的设计,然而F-14同样参考了其设计却不算抄袭),但由于她的所有零部件均为本土制造,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而这也是苏联启动独立战术机开发的真正原因(政治那套原因就是了,所以把竞争者苏-15给毙了)

米格-23的跳跃单元(与现实相比,这里的可变翼并不是指主翼面的后掠角改变,而是类似全动翼面)

    然而,在苏联武装部队疲惫不堪的前线,米格-23的设计却未如想象中那般雪中送炭。最初,由于其轻量化和高性能指标的规格发挥出了理想的性能,她的部署是大张旗鼓的。作为一种为近身战而优化的国产机,按设想是要远胜于米格-21。不幸的是,实际情况是她的作战能力远低于米格-21,甚至成为了占据机库空间的累赘。原因是在当时,其复杂的可变机制与高性能指标带来的后勤困难,同时前线的苏联武装部队还严重缺乏维护的系统,设施,或熟练的工程师。此外,给后勤雪上加霜的还有由于战争导致的资源长期缺乏,进一步恶化了其在军中的形象。米格-23部队的平均整备工时要远远高于米格-21的部队,因此造成的出动率下降问题饱受中层指挥官的诟病。

米格-23头部,继承了米格-21的缆绳切割器(Wire cutter),一种用于保护监视器的设计

    许多前线部队十分失望,因为他们对战术机的高期望没有得到满足。为此,前线军官和人员给战术机起了一个绰号“大耳狐”,这是苏联儿童节目中的一个缓慢而笨拙的角色,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点无用的安慰。

    这种尖端的战术机,是为了苏联的声望而研发出来的,结果却阻碍了前线的战事。苏联武装部队总部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因此他们下令迅速为战术机准备维修和补给系统。他们还命令米格设计局简化战术机的维护程序,以便更适合前线的情况。

    很快,最初部署的型号从前线召回,进行临时翻新,并廉价出售给东欧、亚洲和非洲的盟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她能够被重新用作一种战略和外交工具,以扩大苏联的影响力。

服役后续

    后来,米格-23接受了更多的翻新,提高其整体能力和可维护性,升级为米格-23MLD并继续在前线使用,甚至在其重新设计的继承者米格-27“短吻鳄”部署之后仍有使用记录。

    从1999年开始,米格-23慢慢被苏联武装部队退役,被苏-27“鹤式”和苏-37“终结者”所取代。然而,米格仍在开发升级套件,以应对国外需求。此外,随着美国对BETA战略的转变,西方武器制造商也向使用米格-23的非洲国家提出了现代化改造计划。

    几乎就在她被部署到苏联武装部队后,最初型号的米格-23也被提供给了东德—其重要的军事盟友。在那里,她的受欢迎程度明显不同。东德军队的米格-23能够得到德国工程师的高技术能力的支持,并且能够在维修后比苏联武装部队更早地返回作战,同时也显示出更强大的作战能力。她获得了作为一种被前线卫士所羡慕的战术机的声誉。(日常黑苏

    当苏联领导人得知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报时,他们开始认为东德违反了禁止他们独立开发武器的双边条约,甚至引发了一段荒谬的插曲———苏联不惜从东德进口米格-23拆除调查。

    米格-23,在她的祖国获得了不应得的坏名声,在东德却能够充分地展示自身潜力。由于其高度的作战性能,第二次与此后的交付将优先交付给国家安全部(史塔西)的部队。

米格-23(史塔西涂装)

    在东德,武装警察部队传统上比国家人民军装备更好,尽管后者处于对BETA战斗的最前线。自从东德成立以来,这种情况一直存在着,因为史塔西负责监督所有反国家行为,如叛逃或不服从命令。他们的军队总是装备着最先进的武器,以镇压任何一方的叛乱,即使是前线部队。

米格27 “短吻鳄”

米格-27(苏联陆军涂装)

    米格-27“短吻鳄”(Aligatori)是由米格设计局开发的第二代战术机,并于1983年在苏联武装部队中部署。

研发历史

    1981年,由于最初前线部署时机体的糟糕状态,以及在缺乏经验丰富的后勤人员而恶化的条件下运行,苏联前线人员对米格-23 “大耳狐”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在部署了可维护性更好的改进型后,尽管战斗结果有所改善,但要消除这种污名是很困难的。事实上,前线反而不断要求对米格-21巴拉莱卡进行进一步升级。

    为了回应这些反馈,米格将注意力转向了宣传东德陆军米格-23的战斗结果,并声称该机本身没有问题。然而,这不可避免地指出了苏联武装力量在前线的劣势,并使军事领导阶层为失了面子而怨恨不已。

    当西方国家准备部署他们的第二代战术机时,苏联拼命地试图避免不得不延长他们的第一代战术机的寿命的需求。在秘密命令苏冯尼(Sufoni)开发一种新的替代机的同时,他们命令米格提交一份解决问题的方案。

    随后,米格介绍了当时最新型号米格- 23M的进一步升级,旨在增加其运作时间和运动性,同时大幅改变其外部以加强其通信和探测能力。这些提议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更接近于重新设计,而不是升级。

米格-27头部,为了提升机动缩小了缆线切割器的尺寸,传感器相较23更大型化

    该方案主要关注于去除机体的污名,因此对各种部件的形状进行了改变,特别是头部和前臂,这些都是重新设计的。

除了头部看起来更加大型锐利,前臂也安装了苏联特有的大型刀鞘小伙子,要不要和我的“匕首”比划比划

    此外,当其被发现机体几乎90%将用新部件制造时,她被苏联军事总部正式命名为米格-27 “短吻鳄”,以便完全摆脱米格-23的差评。(T-90:你小子报我名字得了)

    为了防止这种新战术机再次被污名化的可能性,米格在东德进行了大规模的战斗试验后才将机体交付给苏联武装部队。由于他们的努力,1983年部署的米格-27赢得了前线人员的高度赞扬。然而,就在一年前,西方就已经部署自己的第二代战术机了,如F-14“雄猫”,于是米格-27被嘲笑为一种“尖端”的飞行器,从她部署的那天起就过时了。

米格-27的跳跃单元,将头部削尖从而获得了更好的耐用性

    据说,这些彻底却拖延的预防措施,导致了其落后部署的不幸结果,以及米格早期试图纠正米格-23的错误,都是导致他们后期在苏联武装部队的正式战术机选拔中待遇不佳的因素。

    尽管米格-23和27系列陷入了此般不幸的境地,直到90年代,她们与米格-25“酒精运输机”和米格-31“火狐”一并支持着东方阵营的军队和苏联武装部队。到2000年,即使在真正成熟规格的战术机如苏-27“鹤式”、苏-37“终结者”和米格-29“燕式”正式部署后,米格-23和27仍然占苏联武装部队战术机的40%左右,作为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证明。(ATE里第八集有一架因前线作战机体变形,导致无法使用减速伞从而迫降失败的米格-27,不过没啥镜头就不放上来了,可见米格-27在01年仍在使用)

战争雷霆要出米格23M啦!赶紧出篇稿子庆祝一下

以上内容为个人对MUV-LUV codex的翻译,部分图片同取自MUV-LUV codex,图片和部分资料取自muv luv fandom wiki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