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该怎么准备CATTI三级口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ti怎么备考 新手该怎么准备CATTI三级口译?

新手该怎么准备CATTI三级口译?

2024-06-28 0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练习的时候无论如何要戴着耳机,每天的练习要把它想象成真的在台上翻译,培养出译员的感觉(而且考试的时候也不会让自己太过紧张)。

3

综合能力部分

前面的听力部分就不说了,大家都考了这么多年听力了,而且如果平时有坚持做听力训练的话这块的难度不大。麻烦的地方是最后一道综述题,听完500字左右的 文章之后要把它概括写成150字左右的summary,注意,字数要是太多也会被扣分的。

这一块是大多数人普遍觉得比较头痛的,除非能保证前面的题目在怯场的情况仍能得到65分以上,否则这道题千万要重视,这不是开玩笑!

另外这一块自己在练习的时候材料比较难找,而且练习的时候最好能找到文本,可以考虑买一些英语杂志,基本上是能够下到音频的,不过市面上的杂志似乎难度太低,而且题材范围不够广,也可以拿TE练习,TE大多数文章是在600字左右,文章难度和朗读速度都高于CATTI的考题,可以拿来蹂躏,毕竟平时练习要是更难的话考试还是比较轻松的。

4

口译实务

实务的大方向不变,以政治经济为主要方向,对于其他方面不用花太多时间,但是基本的词汇还是要掌握的,可以买一本新东方的中高级口译词汇,词汇已经按照不同类别整理好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做翻译的时候遇到不知道怎么翻译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比如上次我考试讲那个玩具厂的产品“遥控玩具、电动玩具、电子玩具……”上次遇到这个我直接无语了,而且最无语的还是这一坨东西连着出现在两个句子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大家还是要好好练习“说谎”滴,遇到不懂的就跳过,但是跳的时候语调要不留痕迹, 如果被专家听出你的犹豫就很麻烦了,这是接下来的时间可以重点练习的一些东西。

还有练习的时候记住,口译不同于笔译,不是反复做同一个材料可以提高的,同一段口译材料最多只能用两次。

口译要听要说,但是当一段材料听过之后,不管你当时有没有写下来翻出来,大脑里对这段材料已经有印象了,接下来做笔记、做翻译的效果就会因此大打折扣。一段材料口译 之后,可以根据参考资料分析,可以把参考资料背下来,但是没有必要再反复练习,希望自己的口译和参考的一样,这样做没有太大的意义。

4

应考

实务考试的时候四川这里是发两张草稿,用完以后可以举手拿用过的换,不过鉴于考试过程中换纸太影响心情,大家还是尽量把字写小点吧。说到这个,顺便说下,笔记系统这段时间要练好,不要到时候看不懂自己的笔记就惨了。上次做我旁边的男生就是这种,东记一块西记一块自己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头了。

考试的时候是所有的人一起开始翻译,所以听到别人的翻译很正常,这个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被他人干扰了自己就玩完了。可能会有些老师告诉你们翻译之前最好要想一下,至少把第一个句子想好再开始翻译,我想实战的时候这样是可以的,但是,考试之中不适用!

因为考场上几乎就是录音刚停就有人开始翻译,而一旦有人翻译就基本上整个教室都开始了,那个时候你自己不自觉地都会被带动,这种情况下,我之前说的“顺势推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顺便说下,我看到有些人会告诉你们,三级考试每小段内容比较短,而且对于信息的完整性要求不比二级,甚至可以不记笔记仅凭记忆来作答,这里想说的是,如果想要认真在口译界做下去的话就不要这么玩,踏踏实实地,该做笔记做笔记比较好。

5

其他资料

政府工作报告:重中之重,无论如何要中英英中对照背了

China Daily:可以了解一些时事词汇,不过我本人不大喜欢这个

Beijing Review:也可以看一下吧,周刊,每期有送一些文件啊、演讲什么的,我对这些还比较感兴趣的说

外长记者招待会:同上

速度快的同学可能这个时候已经把几本书都给翻译完了,我想如果是这种状态的话问题应该不大,接下来可以练习的材料这里也顺便推荐一下。

中译英的材料,我一向是拿国新办的记者招待会来练的翻译。英译中的话,我建议大家拿NPR、VOA、BBC这些来练,这里也说一下,三个材料的话,难度值是差不多的,相对而言,可能NPR要难一些,因为NPR是面向美国听众的,其他两个都是国际之声,所以发音词汇选择上会更国际化一些。

至于是美音好还是英音好的问题,或者是考试是美音或者英音的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作为一个翻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说的是美音还是英音,只要你的发音标准,没有人会因此否认你。而从听力来说,无论是美音还是英音,甚至巴基斯坦、印度、日本音,都是必须要掌握的。

译匠编辑,内容来源沪江英语。

如果你想考三口,欢迎点击下方的三级口笔译通关计划,查看我们的系统辅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