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中的in系中有哪些相对健康正面的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bti最强 mbti中的in系中有哪些相对健康正面的人物?

mbti中的in系中有哪些相对健康正面的人物?

2023-04-05 07: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每个个体,都有人生中的高峰期与低谷期。

每个人能量状态不同,自然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人格本身就是流动性的,而非一个时间切片。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人本主义逻辑。分上低中高阶,本身就是违背荣格初衷和人本主义领域的原则的,更不用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反人类”的行为。

我们去记住每个类型的特征,不应当是一种标签化的,而荣格本人也相当不赞成贴标签。

不要以为我在贴标签,说“他是直觉型”或“你是思维型”。人们常常问我:“某某人不属于思维型吗?”我回答说:“我从未这样认为。”我的确没有把人们分类归入贴有标签的抽屉中,这是毫无用处的。来自《分析心理学的实践》第一章

给每一个类型贴上标签,无异于是一种类似于把人放在货架上,一种把人物化的过程。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商品拜物教的现象。

举个例子,譬如说我们可以看到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说他是INTJ;但我们看到伏地魔,也会说他是INTJ。那么请问,INTJ可以定义这两个人么?单从这个标签能够去看到并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么?

答案显然是不能的。

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武断地判断一个人的类型,本身就是一种物化思维,这与用使用价值等条件,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又有什么区别呢?

做精神“资本家”会限制你本身的发展。

仅仅是因为你对这个人的不喜欢,就能如是去批判,并且上升到整个类型的话,无疑是不合适的。地域黑也是这种表现方式。

判断一个人的类型,往往受判断者本身的认知影响。一旦判断就容易产生投射现象,我们如果是对一个人带有成见的判断,那么出来的结果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二.如何正确了解一个类型,MBTI背后的荣格八维理论

如我们所言,判型绝不是为了贴标签。而是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寻求社会化和个体化的平衡。比起MBTI,我更建议各位去了解荣格八维理论。

节选自文章:浅析荣格八维(三)——MBTI与荣格八维的分化与区别

在荣格八维认知系统中,人格保有了更大的发展性与变动性,我们能够根据自身的个体性有策略性、选择性地进行人格整合与自性化。这便是与MBTI最根本的不同——MBTI更为僵化,它更多只是商业海选的工具,且描述笼统模糊,量表也存在信效度的漏洞,忽略了人的个体性与可发展性。

关于MBTI的漏洞人们常存在的误区便是二元对立论,例如:

你是INTJ,你一定很理性坚决,那么你一定冷漠无情。你是INFJ,你一定很圣母慈悲,那么你一定毫无逻辑。你是ESTJ,你一定很顽固不化,那么你一定无知自大。你是INFP,你一定很天马行空,那么你一定一事无成。...

诸如此类的误解实在是太多了,就不再多一一列举,光是这几条就足以显现出此类刻板标签和对于人格认知的可笑之处了。以及,此处更要申明一点:人格类型不决定个人能力的高低,更不限制个人能力的上下限,更多地只能指明你可能擅长什么或是不擅长什么,不要让人格标签限制你本身。

三.MBTI的实际效用,我们该如何去认识这个模型?

节选自文章:

谈谈MBTI的实际效用与文化影响、发展取向

在中国,我们最常见到使用MBTI的领域,通常是企业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这其中也包括了九型人格。

在这里就要说说MBTI的来源了:其本身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员工需要大量复岗,企业无暇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人力资源无法产生更好的效用;迈尔斯母女顺时而动,她们通过荣格的《心理类型》,所构建成的职业风格测量模型,通过这个模型避免不合适的人到不合适的岗位上。就这样,在企业百废待兴的时代背景下,MBTI推动了一次成功的复工潮,企业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所以说,一开始这个模型的设立,本就不是奔着心理测量而去的,它也更不属于主流心理学的范畴,而后,MBTI也被运用了教育学的领域。

我们可以说的是,MBTI本身并不产生任何心理测量及治疗的效用,它本身只是基于社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需要,所诞生的一个比男女分工二元论更加先进的社会角色分类模型。

MBTI在心理学范畴内并不能作为心理测量工具使用,而它本身也不遵循主流心理学本身的基本科学逻辑;但在进一步推动社会角色分工个体化,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上,它具备了一定的成就。如果放到人文社科中的社会角色分工的课题,那么MBTI这套工具也不失其科学性。

MBTI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则是,其基本逻辑简单,倾向符号通俗易懂,传播性强,易推广。这套模型在被主流心理学界摒弃后,很快就被大众认知所接受

在现代,除了企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及教育领域外,我们还可以在互联网找到更多有关于MBTI的亚文化圈。

人们通过自己在MBTI测试中取得的结果,在此类亚文化圈中相遇相知,尝试通过MBTI其通俗易懂的逻辑进行初步的探索及理解他人。就这样自发性地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获得自我认同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的是,像这类亚文化圈内,通常是内倾类型占了八成及以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不到他们的声音;而在网络上,这里成了他们的伊甸园。他们可以依靠简单的四个字母,就能够快速认知一个人的特征,选择靠近或远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他们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取得更加坚实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样的,这也让他们产生了新的思考:为什么我是这样的类型?为什么他者是这样的类型?进而产生对自我、对他人的思考。在这个时候,他们会更多尝试触碰正统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不一样且更理性客观的视角去了解自身及他人。可以说的是,MBTI模型一定程度上,为现代心理学的普及传播起到了间接的推动性作用。

当然,其所带来的弊端是往往会有人沉溺于测试结果的标签,不断地以刻板印象去攻击他人或是否定自我,甚至是构造了新的歧视链。这同样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MBTI模型所带来的弊端,而是人本身天然的权力性问题所致。如果我们把MBTI理解为社会角色分工的工具,那么这个问题对照到如今的两性问题上,便迎刃而解,有差异就会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认同,而差异、矛盾、认同,向来都是我们在人文社科的范畴中大部分课题的本质问题。MBTI模型只是将我们天然存在的差异、矛盾、认同转移到了社会角色分工的表象上。社会角色分工的背后则是不同的立场及取向。处于这类亚文化圈的人们,如果注意到了这层怪象,也必然会有所探索,认识到真正的差异性与冲突性。同样的,MBTI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提升了大众的认知水平及素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