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way 吉他 全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artin风格 Headway 吉他 全介绍

Headway 吉他 全介绍

#Headway 吉他 全介绍|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Headway的成立

 

伴随着在1960年代后半期风靡一时的乐团的衰退的同时,在1970年代前半期日本电吉他制造业也迎来了低潮期,并且一直持续滞销。但由于收到吉田拓郎等为首的诸多民谣歌手和

乐队的高人气影响,民谣吉他(主要是使用钢弦的木吉他)销售开始火爆,70年代中期是日本吉他业界恢复生机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一些制作工艺以及设计等还不是很完善,所以

也出现了很多以当今眼光来看而颇为怪异的吉他。即使在当时条件相当受限的情况下只要是价格合适的民谣吉他就能卖出去,这样良好的市场环境一下子给日本木吉他制造业带来了黎明期。

 

在这其间,专心致力于吉他制作的百濑恭夫和Deviser(设计者)公司的创始人八塚惠相遇了。八塚回忆起百濑当时的话语:作为吉他工匠来说所投入的认真以及热情是超乎其他行业的,而十万分的仔细与精细是做出卓越品质的吉他的必备条件。八塚听了此番话后便在之后的数月间不断的游说百濑:和我一起开工厂吧,以日本最高品质为目标!

 

 

八塚的定位以高品质为目标,并且他想自己开设工厂的原因也是因为当时日本吉他制造业的大背景的关系-----当时八塚从事乐器销售工作,切身感受到当时代工产品的品质的欠缺。当时的大背景是只要做出差不多质量能被顾客接受就可以卖出去。所以就八塚对于自身产品高品质的定位来说没有一家工厂能做得到。所以他萌生了“自己开设工厂,做令自己满意的高品质的吉他”的决心,为此他一心想和当时就已非常优秀的百濑联手。

 

 

百濑也对八塚那句“做好吉他”而产生了共鸣,终于同意一起开设工厂。两个人和其他几个员工一起在松本的信州于1977年4月成立了工厂。

 

 

在Headway成立的初期以当时业界最高标准品牌Martin的HD28型号拆解并做分析,为了

制造出一模一样的吉他,首先要很好的消化吉他制造的前辈们数十年的心血结成的理论和技术,当然目标也不仅仅定在简单的模仿或者是拷贝,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与改进。所以

以此为开端的Headway品牌进展的也并非一帆风顺。

 

 

因为目标定位在非常苛刻的高品质,所以第一把Headway的诞生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其间大家都没有收入。但是,伴随着经典款也是Headway代表型号的HD-115的诞生在那之后的五年间成为了国产木吉他的最高代表,受到了多方的一致好评。但就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起不得不放弃继续制造木吉他的事件。

 

1983年,第二次火灾烧毁了大半个工厂,制作吉他的一些工具,机器以及大部分木材也都被烧毁。大火过后使得工厂已经没有条件再开展木吉他的制造。

 

 

以工厂火灾为转折点,促使了工厂转型成为了以电吉他制造为主业。失去了制作木吉他和木材的工厂的再建是根据当时又逢日本重金属音乐的全盛期,电吉他的需求量又大了,以此契机来重回正轨。从那时候诞生的也就是80年代中期的Riverhead品牌,以及1990年代中期诞生的Bacchus品牌。在制造这些品牌的过程中也充分运用了原来制作木吉他所培养出来的经验,这些优良品质的电声品牌也在当时确立了一定的地位。

 

不单单制作自身的品牌,同时Headway也接受国外高端品牌的OEM代工。这更加磨练了高水平的制作技术。从螺钉连接,插接,通体结构的电吉他制作再到5,6,10弦的贝斯制作。同时在制作木吉他其间所得出的如何提高木材的共鸣度引出木材最大音色潜力的技术也活用到了电吉他与贝斯得制作中,体现了更加广泛的技术实用性。

 

如上所述,积累了丰厚技术经验的Headway工厂,正慢慢的重回过去的辉煌。配合这个盛况最令人兴奋的是来自Headway热心粉丝们希望能够复活重启制作木吉他的呼声。Headway工厂以1999年某用户带来的信息为契机决定重新开始木吉他的制作,这应该归功于IT时代。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负责Headway网站更新的网站管理员在一直没有新闻更新的情况下维护网站,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Bacchus与Headway之间的联系,于是联系到了Headway公司。根据网站管理员的说法,很多人依旧伴着深刻的回忆使用着Headway的民谣吉他,大家都说如果当时的团队还在的话希望能重启Headway的木吉他制作。

 

这瞬间唤醒了八塚与百濑20多年间从未泯灭的Headway情结。“让我们再一次开始制作最棒的木吉他吧”。虽然两人都十分清楚在完全制度化的电吉他制作车间内增加同时生产木吉他的生产线是非常困难的,但两个人的目标是一致的,便是克服重重困难。不仅仅是设计图就连制作木吉他的一些工具也由百濑亲自打造。1999年末生产出的HD-115是比旧版本完成度更高的改进版本。

而这款复刻版的HD-115所使用的木材,奇迹般的躲过了16年前的火灾,在总共20多年间的时间内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使用这些木材所制作的128把Headway瞬间被粉丝们一抢而空。以此为契机,作为国产最高峰代表之一的Headway的历史被再次启动。

 

产品系列划分

Headway如今产品线主要分为Custom Shop,ATB(ASKA TEAM BUILD),Universe 这三个系列:

Custom Shop:完全由百濑恭夫一人打造,完全的大师制作系列。

ATB(ASKA TEAM BUILD):由飞鸟工厂熟练制琴师团队制作,技术监督指导由百濑负责,同样具备不俗的高品质。

Universe:由设立在海外的代工厂制作的入门系列。

 

专用的生产车间

Headway自1977年创立以来,一贯以纯手工产量少而闻名。制作这样精良的乐器必要遵循“根据木材的特性来加工”。目前市场的主流是大型工厂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带有个人工作室性质的小规模厂房制作出的吉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往往都以高价成交。大型工厂和个人作坊其实各有利弊而Headway则是融合了工厂和个人作坊的特点来进行制作生产的。

 

优点: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批量生产,单一制作成本低。

缺点:难以追求高品质

能使用先进的设备机械来提高生产力,量产的时候根据一定的品质要求能更好的解约成本,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很多这类的代工厂。

 

优点:能彻底的追求品质

缺点:产量非常稀少花费时间多导致单一制作成本相当高。

个人作坊不会被时间以及生产数量计划等约束,可以用优质的材料和丰富的技术经验慢慢进行制作但是再三强调品质的背后是非常之高的成本。

Headway根据厂房的建筑格局,融合两种的优点,提供作为木吉他特有的生产厂房,置于高生产力的工厂内,实行彻底追求品质的可能。

 

为了实现生产力和品质共存,根据作业内容分摊共同的工序,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其他木吉他特有的工序,单独成立制作场所。这样一来便宛如小型作坊那样能彻底的追求高品质。

另外,为了提高产量,需要投入大型的设备,比如木材的干燥设备,喷漆工序的一些设备等等。这在小作坊里是很难办到的,上述的工序,有工厂规模的场地就可以启动,从而产量和品质就都能够保证了。专门的制作场所内则有专门的匠人研究技术,挑战各种创意。

 

实现了追求到底超越了价格的品质。

 

除了这样的一个结合了工厂和个人作坊式的制作体制以外 Headway的产品还有如下特征:

1.使用了经过高度干燥后的上级木材。

2.采用音质优良与耐久性高的,纹路美观的一整根琴颈。

3.采用耐久性和灵活度高的铝合金制作的调节杆。

4.琴颈部分采用耐久性高的涡螺状加工方式。

5.采用耐久度与共鸣度兼备的面板

6.熟练技术加工而成的音梁构造

7.油漆的采用兼顾了耐久性与音色。

8.独特的“蚁沟”式琴身与琴颈连接技术。

9.为了实现强度,采用剥落漆膜再进行粘合琴桥的方法。

 

 

为了实现琴颈的高稳定性,琴颈采用一整根木料加工而成。

 

Headway定制系列的各版本(ATB与Custom Shop系列),从四方的木材中切出一整个木块用来制作一整根琴颈。相比由几个木块拼接而成的琴颈,一整根琴颈需要花费大量的木材所以一般的一整根琴颈方式很少出现在其他品牌的量产琴上。通常,如左图,主流的做法是在琴颈首部接上别的木块,这样的两节琴颈只要原材料体积是同样大小的就能做出很多个。但是因为来自于不同的原材料,会因为收缩性而导致开裂。最坏的可能性是导致连接处变形。

一整根琴颈的有点是木材的收缩度有着非常高的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仰角琴头的涡螺状加工

这是在琴颈与琴头之间的一种钻石形状的涡螺式突起的加工方式。由于先期传统的仰角琴头的加工方式强度不够,所以这种钻石形的突起部分作为加固式的结构效果十分显著。

Headway的许多型号都有此加工方式。大致的刨过之后用刀以及砂纸经制琴师的双手

一根一根的制作出来。纯手工打造,既提高了耐久度以及又提升了高级乐器的质感。

 

 

琴颈连接

保证高精度的组装(琴颈与琴身分别上漆完成后再行安装)

琴身和琴颈分别进行上漆工序以后,使用传统的被称作为“蚁沟”的工艺来进行安装。

象这种先上漆完之后再进行安装的方法如今即使在很多著名品牌上也非常之少见,因为先安装完之后再一起上漆省时又省不需要很高精密度。Headway之所以采用这种安装方式是因为琴身和琴颈结合处是最能体现吉他做工精密的地方。为此要结合处要一目了然的没有丝毫缝隙。另外,琴颈采用哑光上漆方式而琴身则是高亮光的上漆,两部分分开进行上漆工序。最后在连接处形成一体便是其魅力所在。

 

 

精度决定音色--“蚁沟”连接

 

Headway所采用的连接方法过去被称之为“蚁沟”的一种木工方法。相比现在许多的用螺钉

来连接琴颈与琴身的方式来说,“蚁沟”的木工加工方式所带来的接触面积更广(琴颈与琴身),琴身与琴颈高密度与精准的贴合也提升了整琴的共鸣度与延音。这种方法或许是最适合原声吉他的加工方式。而突起的榫接部分做的也比一般的要大,也是为了更好的结合强度。

这种工艺类似中国古代的各种超高精密度的榫接工艺,熟悉立体几何的人应该知道象这类不用现代螺丝加工连接的方法其贴合度和牢固度远远要强于螺钉连接。

 

 

 

 

 

在2012年Headway迎来了了其35周年诞辰日,为此Headway推出了以龙年图腾为标志的周年纪念款:

 

传奇制琴大师百濑恭夫

 

 

百濑恭夫:现年73岁,Headway奠基者之一。有着超过50年的制琴经验。如今依旧活跃在生产前线上,带领后辈延续Headway精神。同时其个人所代表的Headway Custom Shop产品线Momose也依旧再创造着高品质的定制吉他。每一把Momose都由其独立制作完成。

 

在今年2015年被长野松本市政府评选为十大杰出匠人之一以表彰其在原声吉他领域为本地所作出的贡献。

 

 

以上资料比较老 以下是这些年的补遗:

1. Headway目前分如下几个系列:首席Custom Shop有三位首席制琴师 百濑恭夫,安井雅人以及降幡 新,随后Aska Team Build 简称ATB系列飞鸟团队系列由5人组成,后两位年轻的首席也包括在内 ATB系列在飞鸟工厂制作。STD即Standard系列也是日产但不由飞鸟团队制作,其用料和琴师上存在差异。Japan Tuned Up系列 由中国工厂代工后发回日本进行精修调校的系列。 主要是以上四个产品线。

2. 百濑恭夫今年79岁 自其制琴生涯开始就钻研马丁 其个人做琴的风格取向以及音色都有着老马丁风格 尤其是D型琴 在日本圈内是颇有威望的。百濑也时常制作战时Martin风格的琴---使用乌木条代替钢筋的型号。

3. Headway的主要琴型型号前缀 HD HF HOM HJ HC分别代表D型 00028,加长弦长以及厚桶的00028,Gibson J45以及缺角桶型。指板弧度为400R约15.7也是类似于马丁

4. ATB系列始于2011年,新日产STD始于2014年 ATB月产量24-28只。

早更早些年有过法力达代工的一些产品,特征为不同于日产的方角Logo使用流线体而指板雕花为藤蔓的型号 至今依旧有人销售这些库存琴 使用信息不对称卖高价。

5.樱花系列开始于2014年本来作为一次展会的特别型号。Headway是第一家大量使用樱花木制作吉他的品牌。

6.Headway的音梁以及制琴理念:首要考虑的是强度。所以在面板厚度上是要比很多手工琴要厚一些。在音梁结构上保持着X型 在2017年百濑恭夫研发了ARS(Advanced Rear Shifted)后置型音梁,一般音梁越靠后面板强度和补强会变大但振动会被削弱,但经过百濑调整后达到了平衡。今年部分型号使用34

Bracing顾名思义取自于1934年马丁音梁的改进版 是一种半前置的X音梁。

7.今年开始使用了极薄的U和V型琴颈手感 并辅以碳条加固 这是Headway为了顺应指弹风格要求做出的改进。

8.Headway自始至终使用一整根木材 主要是桃花芯来作为琴颈这是他们的Policy.即便是多拼的琴颈比如5pcs枫木琴颈依旧是五块完整的板材拼接而非琴头琴尾前后端拼接

9.琴颈 琴身 分离上漆后再合桶 是对于其自身工艺精度的自信 也是为了追求美感。这样合桶在琴颈与琴身连接处没有油漆覆盖 当然不会存在爆漆等问题。

ATB上使用这类工艺 在2019年开始STD系列也采用桶柄分离工艺

10.Headway的木材储备比较强大 这得益于厂子不光是做木的还做电的所以稀缺的木材巴玫等也不少

11.Headway的配色五花八门尤其是樱花型号配色每年都有新的眼花缭乱这得益于厂子的喷漆部门是电木吉他共有的 他们有着经验非常丰富的油漆部门师傅 对于不同木材适用不同的漆和颜色 加上非常多的OEM经验在上漆和配色方面要高于同类品牌较多。

12.在2018年开始在ATB上使用高强度水牛骨做上下弦枕 密度比接近于真实象牙 以及自家定制的HHF品丝(参照美国的Jescar,硬度变大)。Headway日产的指板一般都由指板同材料进行包边来盖住品丝角 一定程度上防范干燥引起的割手问题。

13.火灾当时把厂子烧的丁点不剩包括做琴的工具----百濑自己打造的做琴的工具。幸运的是一批印度玫瑰木当时由于木材商延迟交货得以幸免保存至今。

自然风干了快40年的印玫目前依旧在库。

以上就是总结的资料啦!

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 麻烦三连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