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Book Pro拆机评测,屏幕最令人满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agicbook16pro加装固态硬盘 荣耀MagicBook Pro拆机评测,屏幕最令人满意

荣耀MagicBook Pro拆机评测,屏幕最令人满意

2023-11-24 23: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F6 和 F7 之间多了一个按键,按下弹出摄像头,这样做的优点是增加了正面屏幕的屏占比,缺点就是这个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十分有限,所以这颗摄像头的实用性并不大,应应急还可以。

键盘有白色背光,按键反馈在轻薄本里面算是可以的。比较可惜的是没有小数字键盘,C 面左右两边明明还留有空位,个人觉得可以增加一个小键盘,毕竟有的人还是习惯使用小键盘输入数字的。

键盘下面是一体式触控板,手感还可以,长期使用建议还是买一个鼠标更好。C 面右下角还有一个 MagicBook Pro 特色功能“Magic-Link”,一碰即传功能,下面会详细介绍。

机身左侧分别有 Type-C 、HDMI、Type-A 接口,其中 Type-C 接口支持 PD 快充,机身右侧两个 Type-A 接口,一个耳机接口。机身一共有 3 个 Type-A 接口,1 个 Type-C 接口,所有 USB 接口均支持 USB3.0 协议,Type-C 接口要充当充电口和数据传输接口,因为只有一个 Type-C 接口,如果笔记本在充电就没有办法使用 C 口传输文件。

荣耀 MagicBook Pro 外观低调,内敛,商务范,是标准的轻薄本设计语言。

屏幕表现

那么接下来就说一说这块 16.1 英寸的屏幕,使用了窄边框的设计,3 边较窄,MagicBook LOGO 放置在底边框,雾面屏设计,屏占比达到 90%,全面屏笔记本没毛病。

通过 AIDA64 可以查询到 MagicBook Pro 这块屏幕的面板型号为 CMN1603,面板来自群创光电。可以从屏库网上找到相应的信息,标称 300nit 亮度,1920 x 1080 分辨率,8bit 色深,100% sRGB 色域等等,以上参数表明这块屏幕有不错的表现,这里要说明一下,标称 72% NTSC 色域的屏幕实际上不一定可以覆盖整个 sRGB 色域,但是反过来是成立的。这也符合我们测试的结果,以往我们测试标称 72% NTSC 的笔记本基本只有 90% 左右的 sRGB 色域覆盖。

我们手上这台 MagicBook Pro 实测覆盖 ,平均 ΔE 0.31,最大 ΔE 1.27,中心最高亮度 345nit,屏幕左上最高亮度 320nit,左下 327nit,右上 325nit,右下 312nit,比标称 300nit 亮度要略高,屏幕的亮度均匀性还不错,色温接近 6500K,对比度 1417.8:1,伽玛的表现也十分优秀。

荣耀还在系统内提供了显示管理,可以在这个设置里面开启护眼模式,还可以自行调节屏幕的色温,普通用户建议使用默认就行了,毕竟默认色温已经非常接近 6500K 了,没有必要再去调整色温。

荣耀 MagicBook Pro 这块屏幕的实际观感也相当不错,色彩显示准确,舒服,颜色过度自然。而这么优秀的色彩表现,不经过校色处理直接用来做后期修图调色也是完全可行的。不得不说荣耀 MagicBook Pro 搭载的这块屏幕是对应价位上最好的屏幕了。

性能

我们手上这台 MagicBook Pro CPU 搭载英特尔 i7 8565U,4 核 8 线程,8MB 三级缓存,默频 1.8GHz,最大睿频 4.6GHz。低配版可选 i5。

显卡采用英伟达的 MX250 独立显卡,这张显卡是轻薄本常用的独立显卡,入门级独立显卡的性能。

双通道 8G DDR4 内存,内存频率 2666MHz。

固态硬盘采用三星 PM981 ,PCIe x4 通道 NVMe 固态硬盘,TLC 颗粒,容量 512GB。

下面来通过简单的跑分了解一下这款笔记本的性能情况。

PCMark 10 基准测试

PCMark 10 跑分反应出电脑的综合性能,包括日常网页浏览、视频播放,生产力工具的使用,内容创作等一系列的得分,对于轻薄本来说产考意义比单跑 CPU 或者显卡测试更有意义。

性能上和目前市面上相识配置的轻薄本基本上一样。

工作之余玩玩主流的网游,比如 LOL、DOTA、CSGO 等等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这些游戏对于电脑性能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最新的 3A 大作就别想了,这种游戏不是轻薄本可以驾驭的。

硬盘跑分

AS SSD Benchmark 跑分中,顺序读取 2.5GB/s,顺序写入 1.8 GB/s,4K 随机读写也有不错的水平,总分 4648,属于相当高的分数了。

而在另一个硬盘测试软件 CrystalDiskMark 测得了更高的数据。顺序读取达到了 3.4GB/s,顺序读取 2.0GB/s。

在 32GB 大文件测试下也能保持不错的性能。

三星 PM981 的性能确实是非常的厉害,是目前 TLC 颗粒中性能比较强的一类。实际使用速度也是非常快,不会成为瓶颈的一块硬盘。

拷机

使用 AIDA64 加 Furmark 双烤,并用软件监控处理器的温度、频率、功耗。用于测试机器的散热和处理器调度情况。

Stress FPU 加 Furmark 双烤十五分钟,CPU 最高温度是刚开始拷机那一瞬间,飙到了 93°C,后面稳定在 78°C 附近,此时功耗 15W,CPU 全核心频率维持在 2.2GHz。

显卡最高温度 68°C,可见荣耀MagicBook Pro 将显卡温度墙设定在 68°C 附近,此时频率为 1240MHz。

Stress FPU 加 Furmark 高负载双烤的情况下 CPU 还能维持 15W 功耗,在轻薄本中是比较厉害的。

双烤下表面最高温度 44.5°C,发热集中在键盘中间和上面,方向键的影响比较小。背面最高温度 41.6°C ,温度集中在出风口附近。

要说明一下实际的使用中不会出现双烤这种苛刻的情况。温度和负载情况都要比拷机情况要低很多,拷机只是用来测试机器的极限情况。

充电续航

荣耀 MagicBook Pro 属于全能型的笔记本电脑,所以续航的表现也是十分的重要,毕竟这类笔记本也不经常插电使用。

荣耀 MagicBook Pro 搭载 56Wh 大容量电池,使用基于 Type-C 口的 PD 快充,最高充电功率 65W。有趣的是随机附赠的充电头支持低压 PD 充电档位,意味着这个充电头可以给手机 PD 快充。

固定三分之二屏幕亮度,电池选项 3/4 性能,运行 PCMark 10 基准测试 5 次,5 次测试一共耗时两小时二十分钟,剩余电量 19% 电量。测试的耗电也在截图上所示,PCMark 10 基准测试有部分项目对处理器压力较高,通过上面的图表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估算一下续航情况。

特色功能

荣耀 MagicBook Pro 搭载 Magic-Link 一碰即传的功能, 搭载 EMUI 9.1 的荣耀或者华为手机就可以使用这个功能。

使用非常方便,把手机背面(NFC)靠近笔记本右下角的 Magic-link 标签,笔记本和手机都允许连接后就可以互传文件了。这项功能实际还是比较方便的,免去了数据线的麻烦。

比较可惜的是这个功能是和华为、荣耀手机独占,其他的手机是没有办法使用这个功能,这就绑定了你必须要用华为的东西,有点类似于苹果的做法。从笔记本到手机的联动可以看出来华为也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圈。

*要注意,笔记本上的 Magic-link 撕掉后就不可以使用这项功能,所以千万不要撕。

拆机

背面一共 10 颗螺丝,脚垫和帖子里面没有隐藏螺丝。卸下螺丝后直接用撬棒用力推开一条缝隙,把翘片插入缝隙,往四周小心划开,就可以打开后盖了,拆卸的难度比较小。

上面就是荣耀 MagicBook Pro 的内部情况,双风扇双热管设计,风扇左大右小,内存为板载双通道设计,不可升级内存。整体的做工比较良好,工整。

有一个 m.2 硬盘位,支持 PCIe x4 通道,出厂使用的是三星 PM981 512GB 固态硬盘,容量不够的话可以自行更换容量更大的固态硬盘。

网卡和蓝牙使用 Intel 的 AC 9560,支持 2x2 MU-MIMO 和 160MHz 频宽,5Gz 频段 WiFi 最大速率可达 1.733Gbps,同时支持蓝牙 5.0。

右下角预留了一个 2.5 寸硬盘位,比较迷的是竟然没有标配硬盘连接线,这个情况就真的是第一次见,断了笔者想要加装硬盘的道路。不得不说荣耀这个设计确实猜不透,既然硬盘位没用了不如空出来塞进更大的电池?

荣耀 MagicBook Pro 拆机难度并不大,但由于使用板载内存,固态硬盘也是 512GB 起步,基本上没有升级空间了,就算是要更换 1T 的固态硬盘,价格也不便宜,建议普通人还是带一个大容量的移动硬盘用来存储大文件。

总结

在用荣耀 MagicBook Pro 这几天里,最满意的是它的 16.1 英寸高屏占比屏幕,优秀的色彩还原,无论是专业修图还是日常的娱乐,这块屏幕都可以胜任,其他那些指纹电源二合一按键,八代 i7、独立显卡、Magic-link 这些都是一些锦上添花的功能,让这台笔记本变得更加的好用。

当然也是有一些不满的地方,第一个是预留了硬盘位而没有预留排线,这样就不可以加装 2.5 寸的硬盘,想要增加存储容量只能换个 1T m.2 主硬盘,这个价格肯定不便宜。第二个是摄像头的仰拍角度比较低,笔记本上用摄像头的次数并不多,所以笔者并不是很在意这个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