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潮疊加退學潮 掙扎中的家長與「寒冬」裏的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likeadream歌曲 香港移民潮疊加退學潮 掙扎中的家長與「寒冬」裏的學校

香港移民潮疊加退學潮 掙扎中的家長與「寒冬」裏的學校

#香港移民潮疊加退學潮 掙扎中的家長與「寒冬」裏的學校|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香港移民潮疊加退學潮 掙扎中的家長與「寒冬」裏的學校李澄欣BBC中文記者2023年7月13日香港小學生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香港持續出現退學潮

暑假來臨,香港又進入移民旺季。

單親媽媽Dodo把握最後兩周收拾行裝,月底將帶同15歲的兒子移民英國,讓他在倫敦升讀高中。

「凖備了快兩年終於成行,趕得及在兒子升高中前走,大家都鬆一口氣。 」她對BBC中文說。

這比原定計劃提早了很多,她原擬待兒子中學畢業後送他到海外讀大學,但「反送中」運動和國安法落地香港改變了一切。 「以前是為了讓他擴闊視野,完全沒想過政治,現在是局勢逼著我要盡快帶他走。 」

從事活動策劃的Dodo曾在外媒任職記者,對政治風險相當敏感。她說自己移民的「死線」是兒子高中前,因為教育局2021年宣佈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取代「通識教育科」,該科目為高中必修科,規定學生在中四及中六三年間至少到中國大陸考察一次。

「被政府強制去大陸交流,但學生出入境大陸會否被扣查?我兒子曾經在社交媒體批評政府,會不會在大陸出事?雖然只是兩日一夜的行程,但我非常擔心他的人身自由和安全。」

另一名移民港人媽媽Mandy,考慮的則是「新時代」下小孩的競爭力。

「外資陸續撤走或縮減規模,可預視十年後香港全面中國化,越來越多國企,會變成普通話、大陸人主導的地方。但我兒子一直是讀英文學校,又沒有大陸人脈,留在香港發展沒有優勢。 」

她從事市場營銷,丈夫在銀行業任職,上周攜同9歲和11歲的兒子舉家移居澳洲布里斯班。「相對高峰期,這個暑假走的人少了,但沒有少很多。我的圈子裏,大家都默默地在執行移民計劃。」

音頻加註文字,

自從北京2020年在香港頒布國安法後,數十萬人已經離開了這座城市。BBC《Our World》持續追蹤了數名留下來以及移居海外的香港人,紀錄政治、社會氛圍的改變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

香港「反送中」四週年:禁書、禁語、自我審查與香港人被「再教育」香港國安法謀求「域外效力」 海外港人的噤聲與堅持香港移民潮:戰後港人歷次「走出去」的因由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從數字看香港近年變化香港政府將重推「23條」:與《國安法》有何差異?

2019年後數以十萬計港人移民,而香港教育局每年公布的《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顯示,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的三年裏香港流失近6.8萬名中小學生,其中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一年就流失2.7萬人。

相比之下,在反修例運動前的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學年,中小學生淨減少人數為2429人。換言之流失人數在3年間增逾10倍,而流失率也從0.35%進一步擴大至3.99%。

退學潮也蔓延至幼稚園,截至2022年9月的過去一年,至少6500名幼稚園生不再在港升學,流失率約6.31%,創近年新高,當中有八成(5154人)是在幼稚園低班(K2)升高班(K3)前退學,流失率高達9.69%。

對此,教育局回應指,家長一直有為子女選擇就讀學校的權利,學生流動包括轉校、移居內地、海外升學等亦屬「常態」。

哪些學校最受影響?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有教育界人士稱,深受中產家庭歡迎的直資學校最受退學潮影響

一位不願具名的英文中學校長對BBC中文指,政府不願對外承認移民潮導致學生人數銳減,但官員與教育界內部接觸時「大家都心知肚明」。 「數據會說話,如果只是自然流動、是常態,為什麼2019年之前沒有這麼明顯的流失率?」

這名校長表示,該校全體學生約800人,退學率一直低於4%,但2019年後逐年遞增至高個位數甚至雙位數,高峰期達14%,即一年流失過百名學生。

「以前退學的多數是中四、中五的高中生,自己去外國升學,但這兩三年反而初中更多,幾乎全是舉家移民,去英國、加拿大或澳洲。」

他所在的中學為直資學校,即參與政府「直接資助計劃」的學校,相比官立和津貼學校,校方在收生和課程上擁有更高的自主權,但學費要數千至數萬港元。 「我們的家長都是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以前享受慣自由,對現在的香港會有想法,覺得前景不好就走。這波退學潮也很吻合整個社會的趨勢。」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香港國安法生效後,每年4月15日跟隨大陸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日」活動

現居澳洲的香港媽媽Mandy,兩名兒子以前均就讀直資英文小學,其中一人更是在九龍城區的一家傳統名校,她說移民前內心掙扎了很久。 「這麼多年來我花盡時間和資源送他們入名校,希望他們贏在起跑線,離開了豈不是前功盡廢?」

但她還是把心一橫,認為目前直資學校的「中國化」程度未算嚴重,但估計再過兩三年也「難逃一劫」。 「我不反對國民教育,問題是執行的強度和內容。現在是強行灌輸和控制思想,長遠來說會限制小朋友的視野、創意和表達能力。」

月底將移民英國的Dodo也說,國安法生效後看到兒子的教科書改版,例如表明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份」,1989年六四事件後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是「做錯了」而被革職,甚至指香港從來不是英國「殖民地」。

「連我兒子都問我,為什麼連歷史事實都可以改?究竟有沒有《中英聯合聲明》?當教育變成洗腦,你會問自己,接受到孩子將來要搖紅旗、戴紅領巾嗎?我不得不帶他走。」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香港幼稚園也受到退學潮衝擊,陸續出現倒閉潮。

除了傳統的中產校區,基層校區也受退學潮影響。

化名林女士的幼稚園校長管理一所位於新界天水圍區的學校。她說全校有近420個學額,2021年度開始收生不足,目前只剩下約370人。

「創校30年,我們一直都是收滿生的,從來沒聽過為了移民而退學,但這兩三年突然每年走十幾人,幾乎全是移民。」她對BBC中文說。

她說,退學移民的不少是該區的私樓家庭,但也不乏背景較草根的公屋家庭,很多是以BNO簽證到英國。 「大部分人是中途退學,走得很急,一獲批簽證就走,有的家長甚至離開了香港才寄信來說要退學。」

一個月前剛移民到英國的曉儀,就是讓3歲的小孩中途退學。她說兒子在新界元朗就讀幼稚園幼兒班(K1),申請退學時校務處職員顯得輕鬆平常。 「機械式地幫我處理文件,也沒有細問退學原因,感覺他們已經對移民潮習以為常。」

她自言政治冷感,不太在意反送中運動和國安法,但她和丈夫均從事服務業,分別是美容顧問和髮型師,疫情期間被嚴苛的防疫政策影響生計和生活,對港府施政感到煩厭,去年三月決心移民,籌備一年多後出發。

「適逢英國移民門檻低,就把握機會走吧。加上未來香港教育制度必定加強普通話教育,有可能會犧牲英文的課時,但始終英文才是國際語言,去外國會對兒子的發展更好,他的世界會更大。」

香港推動電視廣播節目「增國安、減英文」,外界關注其「國際化」會被削弱那些移民去英國展開新生活的香港人「昔日我愛國,現在我想逃到英國」:香港家庭爭相移民的痛苦掙扎 香港人在台灣陷法律、國安困局 「二次移民潮」是否陸續有來香港國安法下爆發「移民潮」 三名教師離開與留下的選擇最壞情況過了嗎?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2019年後,數以十萬計港人移民,港府也承認面臨人才缺口。

香港教育局回復本地媒體查詢時稱,根據人口數字推算,預計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跌並非過渡性而是結構性。

特首李家超回應退學潮時則表示,香港人口進進出出情況普遍,相信「最壞情況已經過了」,即使有流失,數字也「不是以前看到那麼大」。他又稱,政府正想辦法鼓勵生育,令「人口更豐富」。

但《明報》引述教聯會副主席林翠玲表示,幼稚園生移民退學的情況將在未來幾年持續,即使跌勢收窄,也無法重新填補已經流失的學生,對整體生源不樂觀,她又指全港10多間幼稚園將於暑假停運。

在天水圍區營運幼稚園的林校長透露,業內有學校給教師八折、九折支薪,她的學校則在硬件上減省成本。

「以前很豪爽地買玩具和教材套給小朋友,現在要精打細算,或者買原材料回來自製。學校的門鎖壞掉,以前二話不說就請師傅來維修,現在要拜託懂工程的家長來幫忙。有些外牆撞破裂,如果純粹是影響外觀、沒有危險性,就乾脆不弄了。」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退學潮下,不少學校面對巨大財政壓力

不願具名的英文中學校長對BBC中文形容,退學潮對直資學校打擊很大,每年的學費收入以百萬計銳減,政府按學生人頭提供的資助也即時減少。

「政府經常說,你們學生少了,但老師也因為移民潮少了,開支也就少了,只要妥善管理就沒問題。但這說法不符合現況,因為退學的人不是集中在某一兩班,例如中四級有四班,每班走五個人,我們不會因此而縮成三班,不縮班就不能減少老師人數。變相我們收入不斷減少,但教職員的開支還是要維持。 」

他表示,從該校數字來看,今年退學率由前兩年的雙位數降回高單位數,情況有回穩跡象,但隱憂仍在。

「移民潮與政治環境相關,如果政治轉趨平穩,我們的確是過了高峰,未來比較樂觀,但如果政治環境再變差,而西方又加大力度吸納香港人,那就難保再有移民潮。 」

近期,港府預告為《基本法》23條立法,進一步增加國安罪名,香港警方國安處也謀求行使「域外效力」。教育方面,北京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對象首次涵蓋「港澳台同胞」,香港建制派議員陸續提倡「去英語化」或要求學生到大灣區大陸城市上課半年。

另一邊廂,加拿大政府修訂港人移民的「救生艇計劃」,今年8月15日起將取消「Stream B」的學歷限制,只要在當地工作滿一年就可申請永居身份。有評論指該政策較英國的條件更寬鬆,或會激起新一輪移民潮。

上述不願具名的英文中學校長坦言,這些種種都讓教育界捏一把汗。「每一次西方國家放寬移民條件,都震蕩香港社會和教育界。不知道有多少學校能熬過這個寒冬。」

(因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家長及老師均為化名。)

音頻加註文字,

香港BNO移民潮:兩位母親攜全家移民英國的故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