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微师德·名师在线支招】 强基固本 夯实基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kodi播放器挂载阿里云盘 【宜阳微师德·名师在线支招】 强基固本 夯实基础

【宜阳微师德·名师在线支招】 强基固本 夯实基础

#【宜阳微师德·名师在线支招】 强基固本 夯实基础|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何欣仪,教务副主任、英语教师、市北区教学能手、青岛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市北区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团队成员。何老师教风亲和,注重课堂英语情境的创设,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乐学、勤学、善学,持续为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助力。凭借着突出的教学能力,获青岛市、市北区优质课一等奖,区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成功执教多节市、区级公开课,在“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省级、市级优课,多次在市北区小学英语教研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主持及参与市区级多项课题。2022年度被评为青岛宜阳路小学第七届教学名师。

英语复习小妙招

强基固本 夯实基础

复习应该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已有旧知的巩固,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在原有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的基础上,以主题为引领,以单元为板块,通过理解记忆、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

第一层次:理解与记忆,面向全体学生的语言知识巩固类复习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一二年级刚开始接触英语,语言学习以视听说为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自然地道的视听语言输入。只要求学生能听懂并根据中文或者图片说出单词和句子。复习时,学生可以看着中文或图片,能说出英文即可;说不出来的内容做上标记,多听录音,多模仿,引导学生大胆开口,敢于表达,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三四年级语言学习突出听说,重视模仿。词汇和句子要求能够听、说、认读。认读也就是学生能够读出单词表中的黑体单词和常用表达中的句子并能正确说出中文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开口,不怕出错,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六年级要求能够听、说、读、写。写也就是学生能够根据中文写出单词表中的黑体单词和常用表达中的句子。单词的记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记不住单词,可以尝试让学生分割任务,与学生一起每天记忆3个单词,第二天滚动记忆,像滚雪球一样让积累慢慢增多,从量变引发质变。

第二层次:应用与实践,

能力培养类复习

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鼓励学生针对每个单元的主题进行复习,从生活实践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以巩固、运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在应用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在生活中初步运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操作时重点在于联结生活经验,探究单元主题价值。

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把学过的单词贴到家里相应物品的位置,并指着说一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模仿每单元Practise部分的内容将所学内容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实践。

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把单元学过的内容制作成单词书和句子卡读给家长听;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制作单元主题小报。

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方式,梳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补充这个主题下书上没有提及但自己学过或想知道的内容。

第三层次:迁移与创新,

思维提升类复习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超越单元复习内容的学习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活动。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讨论,综合运用语言,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什么?对话、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创编故事情节或者改编故事都是不错的方法。

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归纳每个单元主题是什么,学习后我领悟到了什么道理?有什么启发?或者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自己归纳主题,并尝试梳理子主题,针对主题和子主题进行交流探讨,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意见建议。

点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临近期末,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不同学段的学生如何通过“理解记忆、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何老师的课让人感觉扎实、有效,在她的课上,她把讲堂变为学堂,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情境,变为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根据何老师给大家的复习建议,一起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快乐,内化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