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结合蛋白极端升高的临床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joinstar肝素结合蛋白质控高 肝素结合蛋白极端升高的临床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极端升高的临床观察

2024-07-16 23: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 HBP)是一种单链、携带正电荷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又名天青霉素或阳离子抗菌蛋白37(cationic antimicrobial protein of 37 kDa, CAP37),包含在多形核白细胞的分泌囊泡和嗜苯胺蓝颗粒中,在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后迅速释放,是一种多功能炎症介质[1-2]。非感染情形如心脏骤停后综合征、非感染性休克、严重烧伤等也有HBP的释放,HBP与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功能障碍相关[3-5]。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HBP的含量很低,一般不超过10 ng/mL,目前国内外就HBP极端升高(> 300 ng/mL)的研究鲜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HBP极端升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类患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入院的实验室检查HBP > 300 ng/mL的患者。依入院28 d后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纳入标准:(1)入院48 h内血浆HBP > 300 ng/mL;(2)年龄≥18岁;(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入院48 h后血浆HBP > 300 ng/mL;(2)妊娠及哺乳期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已获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1-1009)。

1.2 资料收集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经检索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汇总研究期间HBP > 300 ng/mL的患者。收集患者首次HBP > 300 ng/mL时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入院诊断;是否有呼吸机支持、休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肾功能、凝血谱、动脉血气分析、病原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收集HBP极端升高后的动态变化。

1.3 HBP检测方法

HBP用枸橼酸钠抗凝管(碧迪公司,美国新泽西州)在Jet-iStar3000免疫分析仪(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浙江)检测。基于免疫荧光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血浆检测范围:5.90~300 ng/mL。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hapiro-Wilk法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表示,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或率)表示,运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比较

共纳入121例患者,年龄(55.66±17.21)岁,男性73例,女性48例。28 d存活68例,死亡53例,总病死率为43.8%。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APACHE Ⅱ评分及呼吸机支持、ICU入住的比例均明显升高(均P < 0.01),心率变快(P < 0.05),住院时长及GCS评分明显下降(P < 0.01),见表 1。HBP极端升高患者的诊断最多见于休克,占55.4%,且死亡组休克患者明显多于存活组(P < 0.01),其次多见于肺炎、肾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创伤,见表 2。

表 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指标 存活组(n=68) 死亡组(n=53) 统计值 P值 年龄(岁)a 55.35±16.75 56.06±17.93 -0.222 0.824 男性b 40(58.8) 33(62.3) 0.147 0.701 APACHEⅡ评分(分)a 15.19±6.63 27.70±8.68 -8.988 < 0.001 住院时长(d)c 13.00(8.81, 22.00) 3.58(1.00, 8.58) -6.276 < 0.001 体温(℃)c 37.20(36.90, 37.80) 37.00(36.15, 38.20) -1.613 0.107 呼吸频率(次/min)c 19.00(15.00, 20.75) 16.00(12.00, 23.00) -1.277 0.202 心率(次/min)c 92.50(81.25, 107.25) 103.00(85.50, 126.00) -2.270 0.023 MAP(mmHg)c 84.00(75.08, 95.00) 75.67(65.50, 93.50) -1.688 0.092 GCS(分)c 15.00(9.00, 15.00) 3.00(3.00, 3.50) -6.917 < 0.001 呼吸机支持b 33(48.5) 50(94.3) 29.016 < 0.001 免疫抑制治疗b 2(2.9) 1(1.9) 0.136 0.712 入住ICU b 49(72.1) 51(96.2) 12.129 < 0.001 注:APACHE Ⅱ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MAP为平均动脉压,GCS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ICU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1 mmHg=0.133 kPa;a为x±s,b为例数(%),c为M(Q1,Q3) 表选项 表 2 两组患者的诊断比较(例,%) 诊断 存活组(n=68) 死亡组(n=53) χ2值 P值 休克 23(33.8) 44(83.0) 29.171 < 0.001 肺炎 19(27.9) 22(41.5) 2.448 0.118 肾功能障碍 19(27.9) 18(34.0) 0.509 0.476 呼吸衰竭 13(19.1) 18(34.0) 3.444 0.063 创伤 9(13.2) 11(20.8) 1.221 0.269 表选项 2.2 实验室指标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首次HBP极端升高当日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pH、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 < 0.05),而淋巴细胞百分比、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白球比、血钠、血氯、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血乳酸(lactic acid, Lac)、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P < 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P < 0.05),两组间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追踪患者HBP的动态变化发现仅55例在住院期间监测了HBP。其中,在入院第7天监测HBP的仅20例,且死亡组的HBP值明显高于存活组[169.65(75.88,195.32)vs. 41.67(17.22, 70.80),P < 0.05]。

表 3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M(Q1,Q3)] 指标 存活组(n=68) 死亡组(n=53) Z值 P值 血常规   WBC(×109/L) 14.65(8.97, 20.40) 16.20(11.45, 25.15) -1.706 0.088   RBC(×1012/L) 3.37(2.91, 4.04) 3.30(2.72, 4.13) -0.538 0.590   Hb(g/L) 108.50(88.25, 120.00) 103.00(83.00, 123.50) -0.444 0.657   PLT(×109/L) 156.00(103.00, 218.50) 108.00(48.00, 175.00) -2.798 0.005   HCT 0.31 (0.27, 0.36) 0.31 (0.25, 0.38) -0.084 0.933   N#(×109/L) 12.79(8.11, 18.54) 14.27(9.53, 22.36) -1.155 0.248   MCV(fL) 90.95(87.92, 93.80) 92.90(88.95, 95.75) -1.434 0.152   N%(%) 91.90(88.35, 94.90) 88.10(82.40, 92.50) -3.049 0.002   L%(%) 4.40(2.40, 6.50) 5.60(3.05, 10.70) -2.349 0.019   NLR 20.97(13.68, 38.51) 15.91(7.71, 28.85) -2.390 0.017 肾功能   BUN(mmol/L) 8.80(5.24, 13.52) 8.80(5.26, 15.45) -0.272 0.786   CR(μmol/L) 80.50(60.25, 138.50) 123.00(67.00, 232.50) -1.727 0.084 血生化   Alb(g/L) 29.60(24.47, 32.85) 29.30(24.40, 32.05) -0.274 0.784   A/G 1.06(0.77, 1.29) 1.14(0.93.1.36) -1.996 0.046   ALT(U/L) 27.50(15.25, 63.75) 81.00(30.00, 251.00) -4.447 < 0.001   AST(U/L) 36.50(25.00, 100.75) 124.00(45.00, 1011.50) -4.650 < 0.001   Tbil(μmol/L) 18.30(12.82, 27.30) 19.20(12.05.44.35) -0.569 0.569   K(mmol/L) 3.77(3.50, 4.09) 3.74(3.38, 4.33) -0.191 0.849   Na(mmol/L) 139.80(135.35, 142.87) 143.60(137.15, 151.4) -2.819 0.005   Cl(mmol/L) 104.25(99.55, 108.00) 108.60(101.70, 115.75) -2.837 0.005   Glu(mmol/L) 7.46(5.53, 11.39) 9.14(6.26, 12.30) -1.447 0.148 血气分析   pH 7.41(7.35, 7.45) 7.34(7.24, 7.40) -4.137 < 0.001   PaO2(mmHg) 100.50(83.72, 143.37) 101.00(83.80, 145.50) -0.259 0.796   PaCO2(mmHg) 34.20(29.75, 39.87) 40.00(34.30, 45.80) -2.743 0.006   SaO2(%) 98.15(96.70, 99.47) 98.30(96.40, 99.40) -0.646 0.518   Lac(mmol/L) 1.70(1.20, 2.47) 2.90(1.45, 7.75) -3.374 0.001   iCa(mmol/L) 1.10(1.03, 1.14) 1.05(0.92, 1.19) -1.087 0.277   HCO3-(mmol/L) 21.85(17.62, 25.00) 21.70(15.10, 24.50) -0.833 0.405 凝血谱   PT(s) 15.65(14.70, 17.47) 17.90(15.55, 23.40) -3.694 < 0.001   INR 1.26(1.15, 1.43) 1.48(1.25, 2.05) -3.694 < 0.001   APTT(s) 43.85(39.87, 49.17) 48.40(40.45, 80.20) -2.385 0.017   FBG(g/L) 5.47(4.32, 6.79) 3.66(1.85, 5.89) -3.694 < 0.001   DD(μg/L) 3 810.00(1 950.00, 7 067.00) 6 650.00(3 110.00, 20 000.00) -3.367 0.001   CRP(mg/L) 174.20(102.55, 265.95) 157.30(44.50, 250.50) -1.354 0.176   PCT(μg/L) 3.70(0.92, 23.89) 3.72(0.99, 17.49) -0.212 0.832 注:WBC为白细胞计数,RBC为红细胞计数,Hb为血红蛋白,PLT为血小板计数,HCT为红细胞压积,N#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MCV为平均红细胞体积,N%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L%为淋巴细胞百分比,NLR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BUN为尿素氮,CR为肌酐,Alb为白蛋白,A/G为白球比,ALT为丙氨酸转氨酶,AST为谷草转氨酶,Tbil为总胆红素,K为血钾,Na为血钠,Cl为血氯,Glu为血葡萄糖,pH为酸碱度,PaO2为氧分压,PaCO2为二氧化碳分压,SaO2为血氧饱和度,Lac为血乳酸,iCa为离子钙,HCO3-为碳酸氢根,PT为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BG为纤维蛋白原,DD为D-二聚体,CRP为C反应蛋白,PCT为降钙素原 表选项 2.3 病原学指标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比例明显增加(P < 0.05),而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比例稍低于存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 4 两组患者的病原学检查指标比较(例,%) 指标 存活组(n=68) 死亡组(n=53) χ2值 P值 G+球菌 10(14.7) 16(30.2) 4.232 0.040   金黄色葡萄球菌 4(5.9) 8(15.1) 2.829 0.093 G-杆菌 34(50.0) 25(47.2) 0.095 0.757   鲍曼不动杆菌 7(10.3) 4(7.5) 0.041 0.839   肺炎克雷伯菌 13(19.1) 5(9.4) 2.206 0.138   大肠埃希菌 8(11.8) 1(1.9) 2.908 0.088 真菌 7(10.3) 3(5.7) 0.343 0.558   白色念珠菌 5(7.4) 1(1.9) 1.873 0.229 表选项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HBP > 300 ng/mL患者年龄(55.66±17.21)岁,此类患者由于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多;总病死率为43.8%,主诊断多为休克(占55.4%),且与高病死率相关。休克不仅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循环障碍综合征。在感染性休克期间,血浆HBP表现出高度可变的动力学模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心血管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6]。Chew等[5]还发现,一些在ICU治疗的非感染性危重病患者的HBP水平升高,这些患者都患有不同来源的休克,如心源性休克、胰腺炎和创伤,他们的循环衰竭可以通过血浆中升高的HBP水平来确定。心率增快也是早期休克的表现之一[7]。对于HBP极端升高的患者更应尽早关注其休克情况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有研究报道肺炎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HBP中位数为14 690 ng/mL,支气管冲洗液中的HBP中位数为9 002 ng/mL,分别明显高于各对照组的16.2 ng/mL和7.6 ng/mL[8]。此外,HBP极端升高也易见于肾功能障碍者,主要考虑是肾功能障碍者常表现有蛋白质、氨基酸合成下降,分解代谢增加及负氮平衡,进一步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增加感染机会[9]。瑞典、美国和加拿大的6个急诊科的806名患者参与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发现非感染性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HBP中度升高,明显高于没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HBP是进展为器官功能障碍的最佳预测因子[3]。血浆HBP浓度增加还与严重的肾损伤[10]、急性胰腺炎[11]及呼吸功能障碍[12]的发生相关。创伤作为一种机体损伤,会诱导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炎症介质杀灭坏死物质的过程中也会损伤正常组织,进而导致疾病进展。创伤患者往往合并感染,感染控制不佳可发展至脓毒症,进而导致机体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13]。本研究严格按入选、排除标准纳入的HBP极端升高患者基本涵盖了这些临床情形。

APACHE Ⅱ评分包括三个方面,即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其中涵盖了GCS评分、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主要的器官功能状况和生化指标的情况,在入ICU时较低的GCS评分和较高的APACHE Ⅱ评分表明患者严重和复杂的临床状况[14]。本研究中死亡组的ICU入住率、APACHE Ⅱ评分、呼吸机支持率明显高于存活组,GCS评分低于存活组。手术、创伤、感染、营养障碍等许多病因可导致血小板减少[15],本研究中死亡组血小板也明显下降。死亡组的肝功能指标ALT、AST显著升高,肝脏作为重要的合成、代谢器官,在清除病原微生物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16]。死亡组动脉血pH值低于存活组患者,而PaCO2及Lac高于存活组。Lac是细胞无氧代谢的产物,是反应组织缺氧和代谢应激的有用指标,Lac水平升高往往预示预后不良。

HBP比其他已知的生物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PCT、CRP、Lac)先升高,是研究中唯一与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显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17-19]。PCT在感染开始后12~24 h达到峰值,CRP在48~72 h达到峰值,正如Linder等[20]所观察到的,这两种指标升高的发生时间都比HBP晚得多,HBP的升高时间早在器官功能障碍症状出现前12 h[20-21]。本研究发现在高HBP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的CRP、PCT值虽升高,但均升高不明显未达可测峰值。因此,HBP是发生感染和(或)器官功能障碍早期最佳预测因子。研究对象中仅55例在住院期间监测了HBP,表明目前临床医生对于HBP极端升高的情形不够重视。在入院第7天死亡组的HBP明显高于存活组,表明其可能对于预后是一个良好的监测指标,但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HBP的治疗调节是一个有趣的目标,它在许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中被证明可能是有用的,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确定这种调节是否会绕过对病原体进行必要生理反应的步骤[22]。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是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由于预先定义的研究条件,限制了分析的数量,所以需要扩大样本量及多中心研究;其次,由于方法学限制,本研究无法继续测量大于300 ng/mL的具体数值,无法获得HBP的动态变化值来预测HBP > 300 ng/mL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寻找此类患者预后指标,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也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综上,本研究显示HBP极端升高主要见于休克,一般情况较差,容易发生肝功能损伤、混合感染等多种合并症,总病死率为43.8%。其预后与APACHE Ⅱ评分、GCS评分、原发疾病、心率、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病原学指标以及pH、PaCO2、Lac水平相关。对此类患者应尽早开展综合性治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王宽:数据收集及整理、论文撰写;蒋瑜:统计学分析、论文修改;杨旭峰:研究设计、统计学分析、论文修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