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物专业科研搬砖狗,iPad Pro满足了基本要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pad看论文推荐软件 我是生物专业科研搬砖狗,iPad Pro满足了基本要求

我是生物专业科研搬砖狗,iPad Pro满足了基本要求

2024-01-27 05: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流量警报,Wi-Fi党忽略

Q1: 介绍自己

本人目前在读第一年,实验室要求每周六天上班,周天休息。科研之外喜欢折腾电子产品和各种 app 使用(主要是弄好了之后可以降低自己的劳动量,懒)。之前手上有台 mini 2,但是随着系统升级出现卡顿的情况,而且也不支持完整版 split view,所以最终入了 iPad pro 9.7。科研中大部分阅读、写作 iPad pro 能够很好的解决,但是缺乏专业软件的支持,使得 iPad pro 更多是协作 MacBook pro 而不是替代它。

Q2: 为什么要买iPad pro?

主要是觉得上课的时候搬着一台 MacBook 略麻烦。又不是很擅长保存纸质版材料,很容易出现一份资料需要的时候根本找不到。所以在购买iPad pro时想的是一个比iPhone更大的屏幕,但又能够录音、记笔记比MacBook轻便的设备。

除了上课,对于设备的需求还包括:

1. 方便将资料电子化,能够进行简单学术文件管理;

2. 实验结果记录、文章撰写;

3. 偶尔能够方便的展示演示文稿、学术论文

Surface本来在考虑清单中,但传闻中的品控问题加上iCloud强化了苹果系设备间的联动,最终选择了iPad pro。

Q3:在使用的时候做了什么尝试?1. 阅读及笔记1.1 论文阅读

在Mac端和iPad pro上通过Papers 3进行文献管理、阅读和笔记记录。

Mac端Papers 3记录的笔记

 通过Wi-Fi实现笔记的双向同步

这样的云同步好处在于利用零散碎片的时间就能解决熟悉领域的文章。另外,因为我还购买了罗技的键盘保护壳,自带放置Apple pencil的地方,还能够方便的手写做笔记了。回到办公室,通过Wi-Fi,笔记会自动同步到各个设备中。特别的是,在和他人交流时,如果突然想起读过的某篇文章的某段,通过搜索笔记功能,能够迅速展示相关的文献,如果他人也认可文献的价值,再通过分享功能分享文章+笔记给他人邮箱,相当方便。

1.2 其它材料的阅读

除了论文外,免不了要接触些资料,包括仪器、试剂盒等的使用说明书,实验材料、试剂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等。这些阅读需求比较轻量,更多的是标注出重要的部分便于接下来使用。在Mac和iPad pro中使用PDF expert能够快速查看文档并做笔记,对Apple pencil支持不错。另外,偶尔也会有一些会议视频或是像MOOC,就通过iPad pro画中画的功能一边观看视频内容,一边draft进行速记,之后导入MWeb等软件进行进一步整理。

2. 笔记的归档2.1 论文笔记

以上提到的笔记,除了论文笔记直接保存在Paper 3中,其余的笔记内容都会整理好后保存到Devonthink中,借助AI搜索功能,很方便的找到需要的资料。

Mac中的DEVONthink pro(可以通过坚果云/Dropbox同步)

iOS中的DEVONthink to go(刚重新下了app,还没来得及同步)2.2 电子化纸质资料归档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身是电子化记录的笔记,通常还有一些纸质材料也很有价值。所以通过,电子化也同样归档到DEVONthink中。iOS中Scanner pro能够很方便的将纸质稿转换成扫描电子稿,效果很不错。如果你更倾向于使用原生应用,在iOS 11中可以通过摄像头将材料电子化并存储到Notes中。

Notes加入了类似Scanner pro的功能

自动识别拍摄区域(黄色部分),虽然识别的不对🐶可以手动调整拍摄区域得到扫描文件

有时候,整个文档不一定全都有用,可以使用TextGrabber直接扫描得到一个可以编写的文档,方便接下来进行整理。

左上角可以添加需要识别的文字语言来源

实时识别模式3. 实验计划,数据记录、论文及会议资料撰写

这三个部分虽然在实验流程中是两个环节,但是主要都基于文字处理软件实现,所以这个需求放在一起说说。实验计划、数据记录和论文撰写里面文字部分都能够在iPad pro上方便的完成。配合罗技的键盘保护套,可以实现文字的快速输入,同时自带背光,简直方便(某次开会因为要放ppt,后排关灯时尤其觉得)。使用的软件无论是自带的Pages,微软家的Word还是Scrivener(美区,目前中区没有上架)都不错。同时,Pages通过handoff,Word通过Onedrive,Scrivener通过iCloud都能够方便你将在iPad pro上编写的内容在Mac上继续整理。

Mac上的Pages

iPad pro上的Pages4. 数据处理

生物方向论文写作中,常有两种数据处理的需求以及一种作图的需求。

(1) 是数据比较,例如最常见的计算显著性;

(2) 数据的图像化; 

(3) 拼接各种仪器拍摄的图片。

第一种之前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常用的SPSS,SAS等也没有iOS版本。不过最近被安利了一种云app的解决方案,Uzer.me,类似于Chrome OS。利用云端虚拟机运行相应的程序,避开了本地安装不方便/不可用的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的软件的缺失。但是这类软件对于网络质量的依赖非常高,而且虚拟机常见卡顿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Uzer.me界面

第二种需求也可以通过上面这种方法中间的Matalab解决。可惜我更喜欢的GraphPad Prism木有。

第三种需求随着各种专业软件上架iOS可以比较好的解决。例如常用的Pixelmator或是Affinity。添加字母、拼接图片等等都不在话下。

Pixelmator中的模版可以方便的将多张数据图拼接成一张图Q4:iPad pro满足了你什么要求?

一个完整的科研流程中,解决阅读、笔记、资料保存和搜索以及轻量化创作的要求都是iPad pro的强项。毕竟光是阅读文献能够查单词和利用Wikilinks进行关键词联想查询就秒杀纸质阅读了。iPad pro屏幕技术的提升,包括Night shift、抗反射、PC-3支持等等都能够进一步加强iPad pro作为一个内容载体的优势。不得不提的是,苹果对于iPad pro这个未来替代电脑的设备关爱有加,不断的在强化iPad pro的使用体验,例如在iOS 11中加入Files,手势操作中加入拖拽、多选等等,也进一步提升了这个未来“生产力”工具的实力。相信iPad pro这个平台很有潜力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生产力工具。

Q5:那iPad pro满足不了什么呢?

个人iPad pro现在更多的是缺少能够满足专业需求的软件。一部分是这个平台和macOS以及Windows相比还是太年轻,另一部分也是因为这个平台沙盒技术限制。例如,在macOS平台的Endnote改文献格式能力几乎秒杀其余软件(如果你有过手动一条条给文献编号以及毕业论文突然通知要求修改引文格式的痛,你会感动流泪的),虽然iOS也有Endnote,但却缺少了这个关键的功能。所以目前的论文撰写依然以MacBook为主。再比如,上文提到的GraphPad prism,可以很方便的通过输入数据,生成需要的各种柱状图、折线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可以通过双击生成的图片直接进行数据修改,并且重新生成图片(如果你有个纠结数据表现形式的老板,你也会感动流泪的)。还有系统上功能的区别也会影响到使用,例如Macbook可以通过外接显示屏拓展显示区域,看论文爽。

总结

当iPad pro刚推出,厨子说出这是个可以替代电脑的东东,那段时间听到了太多关于这个设备是否具有生产力/具有多大生产力的讨论。可惜其中有许多探讨演变成了,iPad pro是否是一个全能性的设备。比如:常常会听到,iPad pro不能直接读取U盘,不能直接读取光盘,不能直接读取SD卡,不能把文件拖到QQ里发送。其实细细想来,这其实是两个问题,这些讨论更多的是基于兼容性判断生产力。是不是觉得有些跑偏了?也许是因为大家对于这个设备的期待和价钱的考量吧,觉得更多的是一个贵的设备应该能够做到更多事情,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生产力工具。但其实对于生产力工具,是一个非共性问题。工作中以视频编辑为主的YouTuber或许认为孱弱的MacBook不能称得上一个生产力工具。反过来,一个白领MM或许觉得MacBook是一个完美的生产力工具。所以我们或许可以把iPad pro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生产力工具变成“iPad pro适合什么领域的生产力工作?”

在我看来,iPad pro的优势包括移动办公、触控操作相关的优势。凡是看重这两方面的工作更可能认可iPad pro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这其中其实就是以文字工作者、画家为代表的领域。

所以iPad pro个人认为对于科研领域是具有中等的生产力的,而且如果你改变一下既有习惯,会感觉到iPad pro的可用性还是很高的。例如,在多数国内的实验室,操作配备有电脑的仪器后需要拷贝数据,都会被要求你用一次性光盘来防止感染病毒,如果iPad pro是你的主力设备,可能你就要傻眼了。但有的实验平台会专门提供一台公共的电脑,用于读取刚拷贝好的光盘(本意是方便你将光盘存档到制定区域保存实验数据),同时通过内网将光盘中的文件共享到你的账号下的网盘,这样一来你的iPad pro就能直接读取了。所以,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需求,再重新思考iPad pro在你的工作流中的定位,可能你又会对这个设备有新的认识。

以上都是个人想法,热烈欢迎讨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