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后,血清IgM和IgG抗体的变化及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gm大于200 新冠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后,血清IgM和IgG抗体的变化及应用

新冠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后,血清IgM和IgG抗体的变化及应用

#新冠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后,血清IgM和IgG抗体的变化及应用|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抗体表达存在窗口期、检测实际灵敏度低、样本保存或实验室操作不当、轻症患者抗体反应弱、样本灭活导致低水平抗体降解等,都可能会导致检测出现假阴性。

三、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就一定感染了病毒

么?不是!

不同种属的冠状病毒N蛋白或者S蛋白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受检查者存在高浓度类风湿因子;实验室或者试剂盒污染;弱阳性患者可能有一部分为假阳性,建议3-5d后复查;样本溶血、血液样本凝固不全、黄疸患者可能会导致假阳性。

四、抗体检测在新冠肺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抗体检测可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或疫苗免疫效果评估,在获取了抗体检测结果后,应谨慎,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疫苗接种史、基础疾病史进行解读。核酸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但是两者各有优势,不能相互替代。感染病毒后,人体病毒载量、抗体水平呈现不同变化(详见图2),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不同,感染中后期核酸检出率降低,抗体检出率高,两者联合使用可以降低漏诊率。因此,在血清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抗体后,应结合实际情况,间隔一段时间复查病毒核酸(图3)。

图2:新冠病毒检测项目在不同感染病程中的应用示意图

图3: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抗体联合检测结果解读

五、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是否需要特意去检

测抗体?不需要!

没有必要对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员常规开展抗体检测,原因如下:

(一)并非所有接种疫苗的人都会产生抗体

接种疫苗后绝大多数人都能产生抗体,从目前疫苗临床研究结果 也可以看到,接种疫苗后97%以上都能产生中和抗体,这是在临床试验条件下用标准的中和抗体检测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接种疫苗后不可能百分之百产生抗体。

(二)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不同,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目前用来检测新冠病毒的抗体试剂多以N蛋白和S 蛋白作为捕获抗原,不同的检测方法选用待检抗体种类有所不同: 如单独检测(IgM或IgG)、双重检测(IgM +IgG)或总抗体检测( IgM +IgG+IgA),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常用的检测为双重检测(IgM+IgG)。不同的检测试剂检测试剂采用的原理、捕获的抗原、检测的抗体不同,导致灵敏度存在差异。也就是说,不同的检测方法会出现较高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单一次检测结果并不一定可靠。

(三)抗体检测结果不能作为疫苗具有保护作用的依据

目前新冠抗体检测方法主要有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均为定性检测,对体内抗体不能做定量分析,只能给出抗体是阳性或阴性的判断,不能定量判定抗体水平,也就是说抗体检测阳性,只能说明疫苗在机体内引起了免疫反应,不能说明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人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浅谈免疫球蛋白与人体健康.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32(12):1889-90.

[3] Huan Ma, Weihong Zeng, et al. Serum IgA, IgM, and IgG responses in COVID-19 [J].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20, 17:773–775.

图文:邂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