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gw250后减震调节图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2023-12-02 15: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是去年发给摩托派的两车对比,摩托派将此文更在猛鸷的评测贴中,这几天忽然看见有车友发帖在两车之间犹豫,正好时隔十个月了,战鹰190也买了有一年了,把这一年的体会也稍作整理更新,给在两车中犹豫的车友参考。“猛鸷”与“新战鹰”的车架和主要部件均来自于本田190R这个平台,是五本和新本在同一平台上根据各自经验和产品策略进行差异化开发的结果,两车的发动机相比190R应该进行过改进,改进后190R被广为诟病的5000转异响不敢说完全没有了但至少也是减轻了很多。因为性能差异不大,本文中就不对190平台性能和与其他厂家车型的差异进行赘述了,仅仅关注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两车车头部分,外观见仁见智不做评价,战鹰的护手是车主自己加的,流用自宗申比亚乔某车。猛鸷的旅行版有原装护手,但测试车交给我时没有。“猛鸷”和“新战鹰”都使用了来自前期产品的设计理念和部分零部件。比如“猛鸷”延用了来自幻影150的后视镜、“暴锋眼”190的尾灯总成和轮胎,脚踏侧板等零部件也与“暴风眼”通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发成本。“新战鹰”也一样,使用了与190R通用的仪表、后脚踏支架总成等配件。

为了安装侧置排气,“猛鸷”的后脚踏支架是经过重新设计开模的零部件。经过测试,两车的实际感受还是有较大差异性的。

【坐姿体感】  “猛鸷”的坐姿相当接近“暴风眼”190R,手把位置比“暴风眼”稍高约5厘米,左右握把中心间距58厘米,基本与“幻影”150一致。下身坐姿基本与“暴风眼”相同,实际驾驶过后会认为“猛鸷”的坐姿更接近运动车型,而不是倾向ADV或者越野的风格。

(图中骑手净身高174cm)不知是否加大了2升油箱容积的缘故,“猛鸷”的油箱比“暴风眼”稍宽,造成的结果是原本骑“暴风眼”可以双脚脚尖着地(身高160cm)的妹纸现在双脚脚尖都不能着地。反观“新战鹰”,手把位置比190R高了10厘米以上,左右握把中心宽达65厘米,再加上重新设计的脚踏支架将脚踏前移,毫不夸张的说,新战鹰的坐姿已经接近了巡航车的感受,甚至其前后座更大的高低差使腰部可以稍稍靠在座位上。对比上图坐姿,可以看到大腿部分角度稍有变化。“新战鹰”的油箱部分比暴风眼更窄,还是那个妹纸,这回双脚前脚掌都能着地了,看来“新战鹰”对于海拔较低的骑士(尤其是刚入门的萌新)更加友好。

十个月后的更新:

战鹰190的脚踏位置设定比较窄(左右脚踏之间的距离),如果把脚按照正常位置放在脚踏上,那么骑手势必是一个夹紧油箱的姿势,在运动车型上脚踏比较靠后靠上还不觉得,但是在坐姿这么“巡航”的车型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感,我总是会想把脚稍作伸展放到更靠外的位置才能以更舒适姿势长时间骑行。这也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发生在遇到颠簸路面需要站立骑姿时,这两台190的油箱上部都有一个突出的圆弧造型,是由车身前部最宽的地方开始向坐垫收窄,站立骑姿时,因为车手的身体会稍向前倾,在左右脚踏之间比较窄的情况下,车手大腿部分会被这个地方给阻碍,不仅形成了一个怪异的罗圈腿姿势,而且对于颠簸路面带来的冲击也很难有效缓冲。我的解决方案是遇到颠簸路面时双腿稍用力,臀部向后稍稍坐在后座前部最高点的地方,这样既没有腿部阻碍,也给了比较大的颠簸缓冲。

两代“战鹰”与“猛鸷” 【 悬挂和轮胎设定 】 “猛鸷”、“新战鹰”和190R使用了相同的车架形式。经过实际测量,“猛鸷”和“新战鹰”都采用了内芯直径38mm的前减震器,,只不过“猛鸷”采用的是单独开发的正置减震,而“新战鹰”使用的仍是190R通用的倒置减震。

两车前减震器的全行程都为115mm(前轮悬空完全释放前减震行程),但正常情况下由于车身自重前减震压缩时,“猛鸷”的前减震有效行程约为103mm,新战鹰则只有87mm;这说明“猛鸷”的减震系统设置更硬更偏向运动,而“新战鹰”则更软偏向舒适化。

实际驾驶感受“新战鹰”相比190R的前减震进行了预载加强,但加强得很有限。“猛鸷”的前减震在进弯时提供的支撑更稳定,没有多余的摇晃感。两车后减震设定与190R相比都做了优化,不再有之前那种后减震调到最软都始终感觉得到的紧绷感。 (以下科普针对萌新:正置减震技术成熟,不易出现渗漏,缺点是正置减震在刹车等运动状态时弯曲形变明显,会阻碍车轮随地面快速运动。但倒置减震更不适合用在恶劣环境下,一旦出现油封失效漏油可能会对前刹车部件产生润滑效果威胁行车安全。)

“猛鸷”采用了跟“暴风眼”相同规格和花纹的运动化轮胎,当我第一次看到此车时充满了不解:“既然设计师为‘猛鸷’配置了侧置排气、正置减震,提升了离地间隙,还有ADV风格的鸟嘴,为什么实际发售时却配置运动化轮胎?”在实际测试中,过弯侧倾时车架和减震系统的回馈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这仍然是一台运动风格的街车。

两车前轮对比,猛鸷轮胎胎纹与190R一毛一样,明显更偏运动两车后轮对比,与上图相同。没拿到测试车时,我对“猛鸷”的想法是,这个车要是换上轻度越野轮胎,再把前轮加大到19寸,增加ABS,该是个多好的轻摩旅车啊!现在我不这么想了,“猛鸷”的运动化前减震设定根本与拉力南辕北辙,按那个想法改装的话不仅会丢掉“猛鸷”的运动取向,更会在烂路上颠得你无所适从。 “新战鹰”在这个部分使用了花纹偏综合路况的轮胎,因为减震更软,因此比“猛鸷”更偏向复合路面;但是,它的坐姿不运动化,而且把手已经高到影响右弯油门的顺畅位置,所以弯道运动化驾驶时不及“猛鸷”畅快。当然,它更适合面对复杂路况,综合它更柔软的减震设定使得它在某次泥水混合小石块的爬山路中可以轻松将同行的各种GW250抛离。可惜的是底置排气带来的低离地间隙拖了它的后腿,短小的减震器行程也不适合在更高强度的越野路况上行进了(瞎说个大实话,其实这套轮胎更适合通勤用)。

十个月后的更新:

目前战鹰190里程5000km,我这台车生产于2017年2月,按说是大批量减震漏油召回之后的车,但在3500km时仍然因漏油更换了前减震,更换后的前减震在某些外观细节的纹路上跟之前的有区别,实际驾驶中发现,以前的那种舒适柔软的感觉被改变了,更换后的新减震更硬了一点,相对来说,颠簸转递到车身上变得更明显了,但同样的颠簸路面上减震触底的次数减少到了几乎没有。

【 实用细节 】 “猛鸷”与“新战鹰”都装备了风挡,都能很好地化解高速行车时气流对车手胸部的压迫感。“猛鸷”的风挡支架是钢制部件,上面有高低两种安装位置,在一次雨中摩旅过后,测试车不常用的那组安装孔已经出现了锈迹,建议“猛鸷”的车主买车后对此做一些防锈处理。“新战鹰”的风挡使用了尼龙支架,用手去摇它时稍有活动感,不如“猛鸷”的风挡稳定,也不具备高低调节。两车的离地间隙已有相关评测和官方给出,在此就不再累述。“猛鸷”将排气侧置后,增加了一个双层金属护板,可以很好的在各种路况保护发动机,但维护时稍显麻烦。“猛鸷”的缸头与油箱护板之间保留了一部分空间,擦车时有空间用毛巾擦洗缸头部分,从侧面可以看到发动机对面,有些车友可能对此有些不喜。“新战鹰”的油箱护板将发动机的缸头侧面挡住,侧面看上去是不太显得小排量发动机的空旷印象,但如果阴雨天气走过泥路,缸头部分积累的泥水就很难清理了。“新战鹰”将前后轮挡泥板尾部做加长和翻边处理,我们评测时拿来了一台08年款的CBF150“战鹰”做对比,“新战鹰”在前后轮挡泥板和链条护板这部分延续了“战鹰”CBF150的一贯设计。我的新老两代战鹰,两车前刹都稍做改装,目前老战鹰已出给好友代步。两车挡泥板都有翻边设计,而猛鸷没有。“猛鸷”的前后轮挡泥板使用了跟“暴风眼”一样的运动化外观设计,针对车友们反应的甩水问题专门设计了一款安装在平叉上的后置式挡泥板;此外,挡泥板内部使用了钢制结构件,对比“暴风眼”车友们后期在淘宝上采购的挡泥板来说稳定性更强,外形也更加美观。"猛鸷"去掉了手把开关上比较鸡肋的背光功能,换来了原装的双闪开关,对于摩旅老鸟们至少是节约了几十百把块的改装费用。“新战鹰”仍旧采用背光设计,但没有配备双闪开关。 【 算又或者不算的设计缺陷? 】先说“猛鸷”:厚实的侧置排气挡住了后轮轴螺母,在调节链条松紧时其空间无法使用套筒扳手,只能使用叉子扳手或者活动扳手顶紧后轮轴螺母,从另一侧使用套筒扳手作业,不使用套筒扳手是十分容易损坏螺母的。另外,测试车的后轮轴螺母压紧扭矩爆表超过200牛米扭矩扳手量程,不知道之前是哪位大侠做的调整(手动尴尬。。。)猛鸷的原装保险杠在摔车时不能较好的保护车辆,前文中提到,此次摩旅测试中曾经摔车,造成了方向把弯曲变形,油箱护板磨损和卡扣错位,转向灯磨损,风挡磨损。此保险杠设计为两侧分别受力,在单边摔车时会造成保险杠根部变形,变形后无法修复还原,只能更换单边保险杠,建议更换为两侧一体受力的保险杠。(淘宝上已有此类保险杠销售)再说“新战鹰”,相比“猛鸷”它没有原厂保险杠和尾部挡泥板,需要自行解决;原装后扶手位置刚好在大腿下方,并且没有载物功能;此外,由于脚踏靠前,脚后跟在银色的铝合金脚踏侧板上的磨损痕迹相当明显。另外,新战鹰190的前轮挡泥板并不能完整的阻挡前方给减震芯带来的泥水,尤其是挡泥板内侧临近前轮的地方,在意的车主可以剪一片带弧度的塑料片(大多数饮料瓶的瓶身部分即可),名片大小,用3M双面胶粘在前挡泥板内侧,既不影响美观,又保护了前减震。【 综合评价 】

个人认为,这两款车的特点是颜值中上,预算有限,性能够用,品质可靠,它当然比不了几万十几万的大排ADV,但它是属于日常代步通勤的同时追求一点旅行(两款190x)或者运动感(190r)的普通人的。在它们中,压弯,绕桩,激情跑山,我会选“猛鸷”;日常通勤,悠闲出游吃锅子,我选“新战鹰”。

此图中有5台不同的本田车型,第五个你看见了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