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之境界》到《Fate》系列:ufotable的成名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ate系列关系 从《空之境界》到《Fate》系列:ufotable的成名之路

从《空之境界》到《Fate》系列:ufotable的成名之路

2023-08-13 19: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起ufotable(飞碟社),我们能联想到不少鲜明的标签:型月,空境,特效,经费等等。飞碟社于2000年成立,并于2002年开始独立制作动画;2007年,《空之境界》的问世,标志着飞碟社制作模式的定型,也让这个相对年轻的动画公司从此一步步的走向业界的前列。而现如今声名远扬的《Fate》系列,也离不开飞碟社自2011年始持续不断的助力。那么今天小编就从这两个大势IP入手,来不负责任的盘点一下飞碟社背后的那些故事~

《活击/刀剑乱舞》

一、《空之境界》——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

       在《空之境界》上映之前,飞碟社已经积累起了一定的人气,如2005年与flag、Feel.等公司协同制作的《双恋Alternative》,2007年独立制作的《校园乌托邦学美向前冲!》等等,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如今我们再回头看这些作品,恐怕很难将其与我们印象中对飞碟社的认识联系到一起。除此以外,当初的飞碟社也经常受其他公司委托参与到动画制作中,比较知名的有《机动战士高达SEED》、《天元突破》、《蓝兰岛漂流记》等,合作方包括了日升、骨头社、节操社等老牌制作公司,既为飞碟社自身的成长提供了不少经验,也让飞碟社对摄影、3DCG等技术的把握愈发的成熟。2007年末,《空之境界》的第一章《俯瞰风景》在日本上映,不久,第二章《杀人考察(前)》上映,不仅取得了轰动性的效应,也让飞碟社一炮而红、给业界带来了新一轮的冲击。

《双恋Alternative》

《校园乌托邦学美向前冲!》

       可以说,《空之境界》才是飞碟社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一方面,飞碟社借助《空境》这一IP得以迅速崛起,并在摄影和CG技术上一骑绝尘,为之后的动画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知道那时候能拿出这样一部特效爆炸且剧情优秀的作品,在当年实属传说级别。另一方面,《空境》也让飞碟社同TYPE-MOON、Aniplex之间达成了长期合作机制,并结识了奈须蘑菇、武内崇、梶浦由记等一批知名的动画从业者,从而促成了飞碟社的发展壮大,也为之后《Fate》系列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两仪式—《空之境界》

      对业界而言,《空境》直接带动了“连续剧场版”这一新兴模式的创作热潮,也让更多的动画公司越来越注重制作技术的提升以及画面的表现力;同时,飞碟社式的改编与特效在《空境》中得到了完全的展现,并成为一种可见的品牌优势,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007年至2014年,除去TV动画,《空之境界》先后推出了九部剧场版(包括《终章》及《未来福音》),每一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出色的剧情,优秀的画面,深刻的立意,让《空境》至今仍是宅圈所普遍公认的“神作”之一。某种意义上,《空境》的发展史就是飞碟社的一部创作史,在飞碟社旗下的作品中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未来福音》

二、《Fate》系列——实现“华丽的褪变”

       提起《Fate》系列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动画,多半得从飞碟社制作的那几部中挑。之前小编就有说到,《空境》标志着飞碟社与TYPE-MOON合作的开始,而说起TYPE-MOON发行的作品,就当然少不了以《Fate/stay night》为代表的型月系列。《空境》以后,飞碟社与TYPE-MOON一道开始着手《Fate》系列的改编;2011年,由同名外传小说改编、《空境》原班人马打造的TV动画《Fate/Zero》播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Fate》系列也由此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Fate/Zero》

       在《Fate/Zero》之前,《Fate》系列就已经推出过两部动画作品,且制作公司都是STUDIO DEEN(代表作《寒蝉鸣泣之时》),一部是2006年的《Fate/stay night》,另一部是2010年作为剧场版上映的《Fate/stay night UBW》。然而,限于改编能力与画面水准,这两部作品都没有引起更为广泛的影响。《Fate/Zero》作为飞碟社在《空境》之后制作的第一部TV动画,一如既往的延续了飞碟社在画面表现上的巨大张力,也无疑展现出飞碟社强大的改编能力,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加之原作本身的优秀程度,让观众们实际领略到了《Fate》系列的独特魅力。《Fate/Zero》不仅标志着《Fate》系列动画的真正崛起,也促使《Fate》系列迅速成长为时下广为人知的动漫IP之一。

06年的《Fate/stay night》

       对业界而言,《Fate/Zero》的成功也直接带动了《Fate》系列动画创作的热潮,不少动画公司开始竞相接手《Fate》这块“烫手山芋”,如银联社制作的《魔法少女伊莉雅》系列、Lay-duce制作的《Fate/Grand Order》动画,A-1制作的《Fate/Apocrypha》,以及SHAFT制作的《Fate/Extra》等。

《魔法少女伊莉雅》

《Fate/Grand Order》

       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观众而言,《Fate》系列的质量与口碑还是同飞碟社牢牢绑在了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飞碟社就是《Fate》系列动画的代名词。在《Fate/Zero》之后,飞碟社又相继推出了《Fate/stay night UBW》的TV动画、以及分三章上映的剧场版《Fate/stay night HF》,并多次参与到《Fate》系列游戏的动画制作中。经由对《Fate》系列的改编,飞碟社完成了“华丽的褪变”,并在业界稳稳的站住了脚跟;相信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飞碟社与《Fate》系列之间的联动还会继续保持下去。

《Fate/stay night UBW》

《Fate/stay night HF》

三、飞碟社的专长与幕后

       飞碟社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其精湛的摄影与CG技术,所谓的特效,实际上也就是摄影的一部分。飞碟社在摄影方面的特色在于:大规模的增强光影渐变和渲染的效果,突出色彩的对比度与流动性,同时又着眼于画面的真实感,在场景以及动作上大量使用3DCG技术,从而营造出强烈的带入感,给观众以强烈且相对舒适的视觉体验。同一帧画面,配合摄影的效果,就形成了差异明显的两种风格。

摄影处理前(《情热传说》)

摄影处理后

       摄影层面的改变是很直观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看飞碟社制作的动画时会有一种“经费在燃烧”的感觉。《空境》之后,飞碟社在摄影与CG技术上的投入有增无减,画面水准也取得了可观的进步。然而,对摄影与CG技术的倚重,很容易掩盖作画层面的优势,我们在聊起作画时似乎也不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飞碟社。但事实上,没有稳定的作画,就算铺陈再多的摄影特效恐怕也无济于事;飞碟社的作画水准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受摄影的影响,优势不那么明显,精细度也可以再做提升。

       从07年的《空境》第一章到现在,飞碟社的制作团队经历了几次更迭,同时也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核心成员,比如摄影监督寺尾优一(这位就是“特效狂魔”)、美术监督卫藤功二、色彩设计松冈美佳等等,以及带领这些人不断取得成功的飞碟社社长近藤光。一些声优和歌手也同飞碟社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川澄绫子、坂本真绫、Kalafina等。

左:Kalafina;右上:川澄绫子;右下:坂本真绫

       总之,飞碟社依靠着《空之境界》与《Fate》系列获得了迅速的成长,不仅树立起自身的独特优势,也凭借高超的制作技术在业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除《空境》与《Fate》之外,飞碟社还陆续制作了诸如《鱼》、《情热传说》、《活击/刀剑乱舞》等在内的其他作品,取得了不错的效益,进一步巩固了飞碟社的品牌与形象。而近日播出的《卫宫家今天的饭》一反我们对飞碟社的固有印象,展现出飞碟社在“华丽”背后细腻、朴实的另一面,相信会是一部精致而又温馨的日常作品,喜欢日(mei)常(shi)的小伙伴可千万不要错过~

《卫宫家今天的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