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为什么非跟中国过不去?(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acebook和澳大利亚怎么了 澳大利亚,为什么非跟中国过不去?(上)

澳大利亚,为什么非跟中国过不去?(上)

2023-08-07 19: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澳大利亚和美国一样,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和罪犯流放地。所以,这两家不但“同文同种”,还有“共同经历”,可谓是“亲上加亲”。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开门第一件事,就是赶跑有色人种,好让白人独霸这块宝地,第二件事,是圈了整个南太平洋地区当鱼塘。不愧和美国是“同文同种”,想法竟能如此相像。可区区三百万白人,怎么守住一块大陆、半个海洋呢?两句话:攀亲戚,抱大腿。

澳大利亚建国之初,恰逢日俄战争,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横扫沙俄波罗的海舰队,让澳大利亚大受震撼。有色人种、海上强国、近在咫尺,还野心勃勃,四重“恐惧光环”叠加,从此日本就成了澳大利亚的一块“心病”。澳大利亚多次恳求英国驻军,防止日本“不讲武德”,但英国却对日本搞“绥靖”,后来干脆和日本结盟了。澳大利亚大失所望,只好改求美国派舰队过来。结果美国人来了又走,后脚就去了日本,觉得日本有潜力,还是勾搭一下比较好。然后,这“美澳共同抗日”,就没有然后了。

到了一战爆发,澳大利亚继续“抱大腿”战略,还交出“投名状”,和英美一起在欧洲抗德,死了六万人。可这仗一打完,英美就使出了传统艺能:打仗是欢迎的,分赃是拒绝的。德国的战争赔款和它在西太平洋占的岛,澳大利亚一毛都没分到,“共同抗日”的承诺,更是影都没有。不但如此,英国还制止了澳大利亚北上攻占德国的马绍尔群岛,反而邀请日本出兵占领。这一记“背刺”,让澳大利亚伤心不已,在巴黎和会上和英美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澳大利亚在一战承受了巨大损失,战后又面临经济危机,反观日本,势力范围向南太平洋扩张了三千多公里,几乎贴上了澳大利亚的家门口。“土澳”算了算,日本打自己,只要半个月就够了,吓得立刻忘了疼,又开始跪求“妈妈”和“大兄弟”。谁料日本二战的时候作死,偷袭珍珠港,终于和美国撕起来了。澳大利亚简直要热泪盈眶:求了美国几十年,这“共同抗日”终于要来了!

美国也趁机要价:“大美利坚”和“带英”,你只能二选一,自己看着办吧。等等,这好像就不是个选择题啊。太平洋战争一爆发,澳大利亚总理柯廷,就发表了该国对外政策史上最重要的声明:“我毫无任何保留地声明澳大利亚将转向美国……把与美国的关系当作我们政策的基石。”从此,澳大利亚就彻底“弃英投美”,再无二心。

二战中,700万澳大利亚人有100万参战,近四万人丧命,两万多人被日军俘虏,饱受虐待,活着回国的只有一半。当然,澳军对日本战俘也没手软就是了,17万俘虏全部处决。澳大利亚也是唯一不接受日本投降的国家,后来建二战纪念馆,专门在日本馆门口放了个太阳旗投影,让每一个进出的人都在上面踩一脚,这操作挺有创意,觉得合适的请扣1,不合适的扣2。

澳大利亚战俘饱受日军虐待

经历了二战,澳大利亚人也看明白了,亚洲的“威胁”有多可怕,美国“大兄弟”这根大腿有多粗,所以更铁了心,要得到美国的“保护”,把“引美入亚”、“留美于亚”当作最高纲领。对内呢,它疯狂宣传“鲜血凝成的友谊”、“共同价值观”,给老百姓打思想钢印,对外呢,大肆渲染“共产主义扩张”,怂恿美国干涉东亚各国的内部事务。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之前,澳大利亚率先鼓动美国组织西方联军,干预中国革命。美国要求新中国承认不平等条约,澳大利亚第一个发声,无条件支持,还警告中国要“尊重香港现状与领土完整”,态度比英美还要强硬。朝鲜战争爆发第二天,英国还没表态呢,澳大利亚就急忙宣布支持美国出兵。

新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成名”,促使美国提出了“三条岛链”计划,把澳大利亚归在了第三岛链之内。澳大利亚还没来得及高兴,美国就决定重新武装日本,先和日本结盟。这一记似曾相识的“背刺”,那是直插澳大利亚的心脏啊——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竟然“又”先去找那个“贱人”!“土澳”再也忍不住了,直接“逼宫”:你要是不先和我结盟,我就不跟日本签和平条约,要对它“严惩”!

“美帝”一琢磨:“朕”的岛链少不了“澳妃”,这后宫起火,也对“朕”的反苏大业甚为不利,就依了她吧。1951年,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终于缔结了《澳新美同盟条约》(ANZUS),偿了澳大利亚半个世纪的夙愿。

从此,澳大利亚成了美国在南太平洋的安全堡垒和前进基地。太平洋北部的日本,南部的澳大利亚,共同组成了美国的“亚太双锚”,与夏威夷形成了美国霸权的“铁三角”。美国在澳大利亚建基地,搞导弹防御系统,什么核潜艇、战略轰炸机、航母、海军陆战队,一个不缺。澳大利亚对美国的价值越来越大,给澳大利亚人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