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的社会背景,看明代戏曲的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u4明王朝的危机繁荣时期 从明代的社会背景,看明代戏曲的发展

从明代的社会背景,看明代戏曲的发展

2024-07-04 15: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明朝的政权稳定下来,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这就为明代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其文化上的专制政策,导致了学术的循规蹈矩,戏曲领域形成了所谓“祖宗开国,尊崇儒术,士大夫耻留意词曲”的现象,戏曲的创作在明初期一时寂寞,自然在情理之中。

但是到了明后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逐渐松动以及文人的自我发展,戏曲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所突破,使得戏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统治阶级的提倡

统治阶级重视、喜好某种文艺因而此种文艺形式便容易蓬勃发展的事实,在中国历史上并非罕见。宋代皇帝不少喜爱填词,故而宋词得以长足发展。这并非由此可以得出文学艺术乃是君主倡导结果的结论,但当道执政喜好甚或提倡对其发展能以推波助澜,却是毋庸置疑的。联系明代统治者对于戏剧的态度,可以看出明代戏曲的发展受到统治者的影响是极大的。

朱元璋建国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在戏曲领域,他意识到像《琵琶记》那样的戏曲是有助于维护其封建统治的,不仅不必禁止,还应该加以推广。

朱元璋为此还准备征召《琵琶记》的作者高明,而“则诚佯狂不出,高皇不复强。”朱元璋还指出:“五经……《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明宪宗亦是喜爱戏曲,有文献记载“史言宪庙好听杂剧及散词,搜罗海内词本殆尽。”到明武宗时也是如此,“武宗南幸,好听新剧……不止数千本焉”。可以看出,这些帝王的赏赐以及提倡对于戏曲的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推动了戏曲在明代的发展与繁荣。

如此说来,明代戏曲的发展繁荣,是与统治者的倡导有密切的关系的,而统治者之所以倡导,其主要原因在于戏曲可以成为封建教化的有效工具。在明朝初期戏曲的创作大多围绕着教化这一主题展开的。显示出统治者的好恶对于戏曲的发展倾向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明代戏曲发展的概况

据今人傅惜华、庄一拂、邵曾棋归纳,明杂剧有姓名可考的作者达126名,所编剧本总目约740种有余,现存315种,超过了元杂剧的总和。仅此一点即可证明杂剧入明后并未消沉,而是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

1.明前期戏曲的发展

明初至嘉靖年间,北曲继承元代极盛之余势,仍为文人曲作的主流,但发展时间不长,明王朝的建立几乎使文人北曲之响戛然而止。由于统治阶级对于戏曲的态度,导致了明初期戏曲的创作呈现出了“作者渐寡,歌者寥寥”的衰退局面。明初文人作戏曲成气候的只有两位王爷,一是宁王朱权,一为周宪王朱有燉。统治阶级的干预加上皇族参加到戏曲的创作中,这一现象使得明初的戏曲创作呈现出由原来的文人化向宫廷化的方向转化的特点。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不仅推崇《琵琶记》这样的教化剧,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他还对戏曲领域设立了严格的法律条文:

“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在这一时期,本来数量不多的文人剧作家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普遍接受了官方的教化意识,以教化论来指导戏曲的创作,往往在戏文的开场唱词中就开宗明义,对通过戏曲来宣扬封建教化的功能推崇备至。在这样的创作观念的影响下,明初戏曲内容多是传播封建伦理道德的教化剧。

2.明后期戏曲的发展

嘉靖以后的这段时间,是明代曲学由寂寞到兴盛的转折期,经过前一时期剧作家们的努力,戏曲创作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所谓“光芒万丈,足与金元作者相辉映”。由于政府控制戏曲的力量不再如前期严峻,使得戏曲的创作范围更为广阔。

戏曲的创作主体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转变,由原先的贵族化倾向向文人化方向转变,“文人阶层从依附皇家贵族转向倾慕平民百姓,或更准确地说,从依附皇家贵族之骥尾转向借平民百姓以自重。文人阶层为主角的社会模式逐渐压倒并取代了以皇家贵族为主角的社会文化模式。”嘉靖之后的戏曲,不论在内容、形式上还是音乐表演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使得戏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戏曲在这一时期的演出和发展大为兴盛,唱曲之声与市声夹杂,可见当时戏曲受欢迎的程度,以及戏曲爱好者的普遍。在张翰的《松窗梦语》中,有对戏曲的发展情况加以描述:

“游惰之人,乐为优俳……一郡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

由于百姓观戏的风潮,带动了戏曲的演出,使得过去地位低下的戏子,转眼间成为了游惰之人乐于从事的行业,社会风气与价值观的转变,由此可见一斑。

在戏曲的内容方面,明代后期也是有所突破的。明初,为了维护专制皇权,明廷禁止伶人扮演帝王后妃,忠臣烈士等角色,可是到了明后期,违制之举已经屡见不鲜,有史料记载:“德舆尽出家乐,合作《浣纱》之《采莲》剧而别”。在《采莲》之《浣沙记》第十三出中,有一段戏文记载的是有净和丑分别扮演的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的一番对话,从戏文的角色分配来看,乐人扮演帝王已成事实。

明后期的戏曲不仅打破了官府的限制,在创作倾向上,打破了明初伦理教化和神仙道化的狭隘局面,题材不断扩展,出现了一些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与伦理反思剧,使得戏曲由原先的宫廷化向文人化方向发展。可知明代后期戏曲发展无论是演出还是内容都更加开放,更加自由。

在剧作家方面,从弘治、嘉靖年间开始,以王九思、康海等作家为代表的戏曲创作一直发展下去,到了万历年间则出现了以徐渭为代表的杰出的剧作家,使得戏曲发展到繁荣期,在明代戏曲剧作家中,徐渭和沈自征是比较突出的两位,他们的戏曲表现了狂放不羁的愤世之情,不减元杂剧的风味。

还有其它的一些戏剧家,如李开先的《宝剑记》、《断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等开拓了戏曲发展的新局面。所以明代中后期的戏曲创作较明前期而言,有其连贯性和丰富性。

总结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戏曲经过了元代的繁荣发展以后,在明代不仅没有衰落,反而继续向前发展。明代中后期,南戏的兴盛标志着明代戏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则为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家政权的稳定、统治阶级的提倡以及戏曲本身的通俗易懂的特点,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明代戏曲的发展带有自己独特的时代印记。

参考文献:

《松窗梦语》

《明史·礼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