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中国铁路和谐号电力动车组介绍(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n12663标准介绍 【科普向】中国铁路和谐号电力动车组介绍(三)

【科普向】中国铁路和谐号电力动车组介绍(三)

2023-12-16 18: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期将对和谐号CRH3系列电力动车组进行介绍,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CRH3C电力动车组】

CRH3列车的原型为德国铁路的ICE-3列车(西门子Velaro),中国以引进西门子公司先进技术并吸收的方式,由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在国内生产实现国产化。2004年8月,铁道部展开为用于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级别的第一轮高速动车组技术引进招标,结果西门子公司因提出高昂的转让技术、车辆造价费用而无法在第一轮招标获得任何订单。至2005年11月,中国铁道部与德国西门子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下签订协议,西门子因而获得60列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订单,总值6.69亿欧元,最终被定型为CRH3C。

编组方式:8辆编组,可两编组连挂运行 

  动力配置:4M+4T 车种:一等座车、二等座车、酒吧座车合造车 

  定员:601人 

  运营速度:300km/h 

  试验速度:394.3km/h 

  牵引功率:8800kw 

  车体型式:大型中空型铝合金车体 

  转向架:H型无摇枕、转臂式定位、空气弹簧 

  轴重:≤17t 受流电压制式:AC25kV,50Hz 

  牵引电机功率:562kw 

  制动方式:直通式电空制动+两生制动 

  辅助供电制式:3相440V 80Hz,DC110V 

  列车控制网络系统:车载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系统CRH3车体采用大型挤压中空铝型材焊接而成,司机室采用弯曲铝型材梁和板状铝型材作蒙皮的焊接结构。车体的强度按EN12663进行设计。 

  防火安全性按DIN5510和EN45545设计,火灾发生后,可以80km/h的速度运行10分钟的要求,车体、电气柜和重要电缆、外 端门、重要电缆和系统的防护、材料选择等都采用特殊的设计。 

  转向架采用经过实践验证、性能优良的SF500转向架。为适应车体的加宽和速度的要求,仅对枕梁、减振器、弹簧参数、传动比等进行了适应性的改变和优化。 

  牵引系统与Velaro E动车组基本相同,牵引 功率相同为8800kw,牵引部件分散配置在6辆车上。主变压器设计成单制式的变压器,容量为5.6MVA,与Velaro E动车组不同的是它取消了辅助绕组。主变压器采用强迫导向油循环风冷方式,当变压器冷却系统的风机故障时,车辆的可用牵引力只减少25%。 牵引变流器采用结构紧凑,易于运用和检修的模块化结构,相模块采用的半导体元件是IGBT。 

  辅助供电系统采用列车线供电方式,由分散布置在若干车厢的各电源设备向干线供电。车辆的车载电源的电力是通过牵引变流器的直流环节获得的。辅助变流器(ACU)把直流电转换为车辆的车载电源系统的三相交流电。 

   网络控制系统由列车控制微机网络系统完成信息传输功能。列车控制网络系统由两级传输组成:MVB和WTB。列车通信和控制微机网络系统应为车载分布式 计算机网络系统。可由多级 网络构成。通讯协议基本上基于标准VIC556和IEC61375-1:1999。 

  全列车采用可旋转座椅,保证旅客始终可以面向车辆运行方向,座椅靠背可调节,提高了车辆的乘座舒适性。设有残疾人和婴儿设施;采用航空式供餐设施;功能完备的卫生设施;每辆车设电开水炉;设有透明玻璃行李架和大件行李存放区;设有影音系统及可折茶桌,充电插座等旅客设施。采用独特的降噪设计,时速350公里运行时车内噪声水平:一等车不大于65dB,二等车不大于68dB。

CRH3C二等座车CRH3C一等座车

  CRH3C型电力动车组采用动力分布式,每列8节编组,共4节动车和4节拖车(4M4T),最高运营速度达350km/h。列车设有一等座车(ZY)1辆、二等座车(ZE)6辆和带酒吧的二等座车(ZEC)一辆。其中一等座采用2+2方式布置,二等座为2+3布置。除了带酒吧的二等座车外,其他车厢所有座位均能旋转。 

根据合同,西门子在德国本土制造首批3列CRH3C列车和一些重要部件;并向中方合作伙伴——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永济电机厂和铁道部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转让,使中国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唐山机车车辆厂将承担其余57列列车的生产,第一阶段国产率是30%,第二阶段将提高到 50%,最终将达到70%。并且全部列车均使用中国品牌(CRH)。 

  2组由德国原装进口的CRH3型列车原称CRH3A,西门子内部成为Velaro CN,原编号为CRH3-002A及CRH3-004A,后改为002C及004C。第一组进口列车在2007年12月12日在科勒非尔德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并于2007年12月底在德国不来梅装船付运,在2008年1月运抵中国天津,随后到北京环行铁道进行试验。 

  由唐山轨道客车在中国制造的国产化CRH3型动车组称为CRH3C,至今已制造并配发相关铁路局38组,编号为CRH3-001C、CRH3-003C、CRH3-005C至CRH3-040C。其结构与进口车完全相同。首组国产化列车的铝合金车体于2007年9月完成,唐山方面原本预计这组列车会于2008年3月31日正式出厂。国产化列车部份零部件未能如期运抵车厂,官方遂把正式下线时间延至4月11日。而这列由唐山轨道客车制造的第一列国产化CRH3C(CRH3-001C)于2008年6月24日上午9时13分在京津城际铁路的试验中创下了394.3公里的最高时速,当天的试验中CRH3C仅用了5分钟左右,速度就提升至300公里/小时(AV7527548有相关报道)。 

  随着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8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CRH3C型动车组也于当日起投入运营,其商用运营时速达350Km/h,是当今世界日常运营时速最快的轮轨高速铁路。 

  CRH3-013C于2009年12月9日在武广客运专线进行试验,最高时速达到了394.2公里,创下了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

        2017年,随着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逐步配属京沪广三局,原配属京沪广三局的CRH3C开始逐步转配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北动车所。

【CRH3A电力动车组】

CRH3A型动车组由中国北车主导,中国北车所属长客股份公司和唐车公司联合设计生产,并于2013年6月8日在长客亮相。CRH3A型动车组以CRH380BL技术平台为基础,借鉴了CRH380BL、CRH380CL、CRH380B、CRH5型动车组的优点,研制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动车组。

CRH3A型动车组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可根据不同运营线路的需求,分别以时速160公里、时速200公里、时速250公里三个速度等级运行,是目前国内唯一既适合时速200~250公里之间客运专线、又适合时速160~250公里之间城际铁路运行的动车组。相对于此前国内运行的这一速度等级的动车组,该型动车组还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和售后维护优势。

CRH3A电力动车组在环铁

CRH3A动车组自CJ城际动车组平台发展而来。自从原北车唐山引进西门子CRH3型平台,并和同为北车的长客共同改进开发下一代CRH380B系列以来,原北车一直希望能在这一平台上开发一款时速250公里级别动车组,一是可以和当时南车四方的川崎平台的CRH2A竞争抗衡,二是可以替代引进后略显水土不服的阿尔斯通平台的CRH5A。

长客和唐车开始联合研发的这款车型,最初被命名为CRH3A,其中3仍为平台代码,而A是命名规则中时速250公里短编组动车组的字母代码。两厂各试制一组,即为后来编号CJ1-0302(唐车)和CJ1-0502(长客)的两组样车。这个头型也被不少人戏称为“玩具车”或者“小蛇”。

被称作“玩具车”的CJ1城际动车组(AV20661408)

之后一段时间,唐车又独立改进了该车型,制造了一列新的试验样车,采用了新头型、内藏门等设计,编号为0303。为了区分原来长客唐车联合研发的两组样车,唐车独立研制的新头型动车组被命名为CRH3G,但名中的字母G是否代表该车型具备防寒性能,由于资料不足尚不明确。顺便一提,这个头型造型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被不少人戏称为“马桶圈”。

正在此计划推进之时,受铁路大环境及舆论变化影响,新车开发申报受挫。不过他们抓住了“新一代城际动车组”立项研发的机会,成立北车的“城际动车组试验平台”,继续进行试验研究,车辆的目标也变为“能满足时速160、200、250不同速度等级”,并进行相关试验。CRH3A型正式更名为CJ1型,CRH3G型正式更名为CJ2型。

2016中国国际铁路展上的CJ2模型

2016年7月14日,CRH3A新型动车组获得设计制造许可。自此,基于CJ平台的CJ1型也终于“修成正果”,名正言顺的“恢复”了CRH3A的型号命名。一开始很多人猜测,获得准生证的CRH3A将是与CJ1相似的头型。

不过2016年10月,一组编号CRH3A-5218(后已改号5230)的新头型动车组从长客开赴环铁测试,从而曝光了获得准生证后进行量产的CRH3A的新造型。这个造型明显特点是司机窗附近的金色色块。(CRH3A“黄金眼”外号的由来)

在环铁测试的CRH3A-5218

2016年底和2017年初,铁总两次招标购买时速250公里动车组,涉及CRH3A共59组。其中,2016年底订单中,长客21组,唐车31组;2017年初订单中,长客追加7组。总计:长客28组,唐车31组。2017年12月,CRH3A开始在刚开通的西成客专上运用。

下期将对和谐号CRH5系列电力动车组进行介绍,欢迎继续关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