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换帅” 向文波的战略宏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cc控制中心 三一重工“换帅” 向文波的战略宏图

三一重工“换帅” 向文波的战略宏图

2023-03-13 22: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一重工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一手创立三一重工的梁稳根退居幕后,工程师背景的向文波成为新的“掌门人”。

1月20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梁稳根辞去董事长、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务,选举向文波、俞宏福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聘任俞宏福担任公司总裁。

针对此次人事变动,三一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变动主要出于公司战略发展、完善职业经理人等方面考虑,而梁稳根对于三一重工的发展,仍将高度的参与和关注。该负责人还向媒体透露,三一重工每年年末或年初都会召开会议就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等一系列战略问题进行讨论,今年讨论较多的是国际化、数字化和电动化战略;另外,公司还有一些新业务的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月前,梁稳根之子梁在中刚刚辞去三一重工董事,并表示辞职后将不在三一重工担任任何职务,父子俩相继卸任,耐人寻味。但更让外界关注的是,三一重工的方向和未来战略会有哪些调整?

向文波 何许人也?

梁稳根退居幕后,其实早有预兆。

2021年5月13日,在昆山举行的挖掘机全球销量登顶庆祝晚会上,梁稳根作为董事长却没有现身,取而代之的是身穿红色T恤衫的向文波。在庆功宴的演讲环节,有些醉意的向文波走上舞台,开始了他戏称为“吹牛”的演讲。

虽然口才出众、思维敏捷的向文波一直是三一重工的重要发言人,但在如此重要的时刻,梁稳根的缺席,或许已经预示了重心的转向,庆功宴结束后,向文波就频繁出现在媒体的采访中。

工程机械行业的人对向文波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向文波比梁稳根小6岁,对于三一重工的发展,他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曾因“炮轰”凯雷并购徐工案而一战成名,并因此获得“一个极具个性的理想主义者”称号,梁稳根更是将向文波看作是“三一战略第一人”。

事实上,三一集团历史上的关键战略选择,都离不开向文波的努力:

1994年,三一将总部迁至长沙,进入装备制造业中的工程机械行业,这是向文波经过两年多的调研提出的“双进”战略的结果。

2003年7月,三一重工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募集资金9亿多元这也是在向文波的建议和策划下推进的。

2005年,适逢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在市场质疑声此起彼伏的时候,向文波则向中国证监会表态愿意做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使得三一成为“中国股改第一股”。

2006年6月开始,针对凯雷并购徐工,向文波在其博客上连续发表20多篇文章,从行业及国家经济安全、民族工业品牌的保护与自主创新等角度发表了不同见解,由此引发一场外资并购的“全民大讨论”。之后,《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被外界认为“适时出台”。

2007年7月起,向文波开始担任三一重工总裁兼副董事长,至今已超过12年。据悉,2010年-2011年,向文波分别获评《福布斯》2010中国最佳CEO、2011年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最佳CEO。

以上这些,不难看出,向文波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三一重工发展历史上的“重臣”,拥有着独特的战略眼光,三一重工方面称,向文波长期担任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对三一重工及所处行业认知深刻,经营业绩和经营能力突出,得到公司、市场、社会高度认可,完全胜任三一重工董事长职务,也反映了整个创始团队始终非常团结,体现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发展机制。

年报显示,向文波持股三一集团8%,并直接持股三一重工0.41%,合计持股4.54%。按照三一重工最新股价测算,向文波身家大约为94亿元。

此时“换帅” 有何深意?

梁稳根卸任董事长,虽意料之外但也情理之中。

作为三一集团的创始人和实控人,梁稳根一直将“重用高端人才,激励普通员工”作为治理企业的“秘笈”,从1991年开始,梁稳根就邀请职业经理人向文波加入管理团队。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向文波的“上位”,合情合理。

细究此次“换帅”,有几个关键点值得玩味:

一是发生在机械行业周期拐点之际。众所周知,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周期行业。其所倚仗的房地产、基建等行业在过去六年时间,曾是一段高光的上行周期。然而,随着基建政策的缩紧以及“房住不炒”政策的愈发严格,二季度以来,上游机械制造业开始进入疲软期。

2021年10月28日,三一重工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05.9亿元,同比下降13.14%,环比下降38.8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4.93亿元,同比下降35.32%,环比下降45.03%。

三一重工增长逐渐放缓背后,其实预示着这一轮机械制造行业的景气周期开始见顶。三一重工方面也表示,主要受国内下游需求走弱、去年超补偿反弹高基数影响,公司收入增速下降,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在增长放缓的同时,三一重工过去不断飙升的股价也开始下跌,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盘,三一重工报收于22.80元,较2020年末的34.23元(前复权价)下跌33.4%。三季报显示,持有三一重工的机构投资者数量锐减,主要是由于较多基金减持。业内人士认为,但大部分基金与散户对于三一重工持续阴跌的行情已然失去耐心。

二是发生在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次人事变动还释放出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三一重工接下来要在数字化、全球化和电动化三个方面加强布局,其中数字化作为三一重工穿越周期的法宝,是重中之重。

2018年3月13日,梁稳根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上表示,“三一的数字化转型,要么翻身,要么翻船!”这句体现了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决心的话一直到今天还在被反复引用。

2021年5月底,三一重工推出新一代的智能挖掘机,当时还任职总裁的向文波表示,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是电动化、智能化,而三一重工也将加速数字化转型,未来五年目标是实现销售3000亿元。

这两个关键点,数字化转型是内驱,行业周期拐点是外力,内外作用之下,三一重工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刻,2022年,三一重工绝对是要打硬仗的节奏。

是“翻身”还是“翻船”?

正如上述所言,正在进行的数字化变革,被认为是决定三一重工前途的关键,其结果要么“翻船”,要么“翻身”。

在官方的回应中,三一表示,梁稳根对三一重工的精力投入并不会减少,只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公司长期战略、发展机遇,特别是数字化转型。

据悉,自2018年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来,三一集团灯塔工厂建设已经投入达150亿元。事实上,2007年前后,在大多数行业企业还在埋头生产传统设备时,三一就已经在思考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赋能客户价值,并走在了数字化的前列,2007年,三一建成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ECC控制中心。

早在2008年,三一重工就已开始筹谋进军工业互联网,组建第一支物联网团队。2016年,树根互联正式成立,基于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三一重工正式跨界工业互联网;2017年,树根互联核心产品——根云平台正式公开发布,工业互联网项目开始崭露头角。

2021年9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WEF)正式发布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成功入选,成为全球重工行业首家获认证的灯塔工厂。北京桩机工厂背后依托的“数字化转型新基座”,就是树根互联根云平台。

如今,根云平台目前已连接超90万台的高价值工业设备,设备类型超过5000种,资产总额超过7400亿元,为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高可靠的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服务。

获评世界灯塔工厂,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三一重工在先进制造、数字化转型的卓越成果和“领头羊”实力。下一步,三一重工将启动重工行业“百人百亿”灯塔工厂3.0规划,致力在“十四五”末,全集团达成3000亿元销售额、3000名工人、30000名工程师的目标。

具体来说,依托灯塔工厂的标杆效应,三一方面表示,将把三一集团全国乃至全球的40多家工厂,一个一个升级到北京桩机灯塔工厂一样的水平。同时,还要启动重点工厂,比如说北京桩机工厂,进一步升级到3.0的水平,也就是从制造生产的智能化,要全面走向以数字驱动的生产管理的智能化以及物流配送的智能化。

关于三一的未来,在2021互联网岳麓峰会的圆桌论坛环节,向文波“一语惊人”,他说:“或许当大家认为三一重工是一家软件公司时,我们就转型成功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