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和光盘的存储数据寿命哪个更长、更可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dvd是视频吗 硬盘和光盘的存储数据寿命哪个更长、更可靠?

硬盘和光盘的存储数据寿命哪个更长、更可靠?

2023-12-19 14: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干货来了

——光盘和光盘不一样,硬盘和硬盘也不一样

先说说光盘:

普通的CD-R和DVD±R刻录盘使用染料作为数据层,其老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温度和湿度升高会显著加快其老化速率,尤其是质量低劣的刻录盘,在五年之内失效的概率是很大的,这里放一张图:

但是也是有很靠谱的刻录盘,通常称作档案级刻录盘,使用改进的材料作为数据层,并且有严格的测试作为保证,比如日本的三菱、国产的清华同方,但是价格就贵得多了,通常在20元以上。这种光盘通常能够有效存档20年以上。最近还兴起了一种叫M-disc的光盘,使用无机材料作为数据层,号称“千年光盘”,但是实际效果也没有那么夸张,根据概率模型推测的95%有效寿命在500年左右。M-disc在国内不容易买到,美国亚马逊价格在每张$1左右。

另外,到了蓝光时代,一切又不同了。蓝光光盘很高的存储密度使得数据层必须使用无机材料,CD和DVD时代染料老化的问题大大改善,普通的(合格的)蓝光刻录盘的寿命也能到10年以上。松下有档案级蓝光盘号称50年寿命,三菱的档案级蓝光盘加速老化测试寿命大于100年。M-disc同时也在生产蓝光盘,但是就像上面所说,蓝光刻录盘的寿命相比CD和DVD有了大幅提高,其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

+++++更新多年前的一个案例:Ritek的BD-R存储介质曾在一年半到两年之间集中失效,确切原因不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光盘不是刻录完就一劳永逸了,要实现长期有效保存,必须定期对光盘内的数据进行校验,GB/T17678里有详细的介绍:检查校验频率最初每两年一次,随着错误率逐年上升,频率提高到每半年一次,最后当错误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将光盘数据导出并更换存储介质。

再来说说硬盘

上面说了,光盘数据层的材料老化是一个连续和均匀的过程,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来保证数据完好。与光盘不同,硬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存储介质,还包含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和读写电路。在大部分情况下,硬盘的失效并不是由盘面引起,而是由电机、磁头和电路的故障导致。这就使得硬盘的失效模式变得极为复杂,长的有十几年不坏的,短的几个月就坏了,即使同一品牌同一批次的不同个体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难以通过简单的概率模型来估计寿命。这也是硬盘厂商通常只提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而不说存储时间的原因。换句话说,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我们基本无法得知一块硬盘有多大概率已经损坏,也无法预测它什么时候会坏。

因此,用光盘存档的方法来管理硬盘是行不通的,需要另外的方法。硬盘存档靠的是镜像冗余+热备,也就是多块硬盘同时存储,并且实时在线检测,当一块硬盘损坏的时候,立刻把新的硬盘换上并从镜像恢复数据,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Raid 1。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有良好的存储环境(室温+防潮+遮光),档案级或者M-disc光盘是比较好的选择,其次质量好的蓝光光盘也行,记得每隔几年重新刻录一次就行,一定一定不要用普通的CD-R和DVD±R刻录盘!!

对于经常需要访问的数据,硬盘是不二的选择,但是在冗余备份的基础上一定要经常通电检查硬盘是否运行正常,防止数据损坏而备份早已失效的情况。

至于工业上怎么解决大量数据的冷备,有一个东西叫做磁带机,个人用户很难接触到,感兴趣可以自行多了解一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