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O3052泰克Tektronix示波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dpo3052示波器使用 DPO3052泰克Tektronix示波器

DPO3052泰克Tektronix示波器

2024-06-25 1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商品型号:DPO3052

商品价格:面议或电议

商品详情:

DPO3052 是 Tektronix 的 500 MHz、2 通道数字示波器。随时间测量电子电路或组件中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以显示幅度、频率和上升时间等。应用包括故障排除、生产测试和设计。

附加的功能:

带宽:500兆赫

2个频道

所有通道的采样率为 2.5 GS/s

所有通道上 5 兆点的记录长度

>50,000 wfm/s 最大波形捕获率

高级触发器套件

Tektronix 示波器

Wave Inspector? 控件提供波形数据的轻松导航和自动搜索

29 种自动测量,以及用于简化波形分析的 FFT 分析

可选串行触发和分析 - I 2 C、SPI、CAN、LIN、RS-232/422/485/UART 和 I 2 S/LJ/RJ/TDM的自动串行触发、解码和搜索选项

TekVPI? 探头接口支持用于自动缩放和单位的有源、差分和电流探头

9 英寸(229 毫米)WVGA 宽屏彩色显示器

连接性

前面板和后面板都有 USB 2.0 主机端口,可快速轻松地存储、打印和连接 USB 键盘

后面板上的 USB 2.0 设备端口可轻松连接到 PC 或直接打印到 PictBridge? 兼容打印机

用于网络连接的集成 10/100 以太网端口和用于将示波器显示输出到监视器或投影仪的视频输出端口

应用:

嵌入式设计和调试

瞬态现象研究

功率测量

视频设计与调试

光谱分析

汽车电子设计与调试

制造测试和质量控制

机电设计与分析

生物医药产品开发

工业控制

DPO3052 数字荧光示波器可提供可视化最苛刻信号所需的性能。凭借 500 MHz 的带宽并在所有通道上提供至少 5 倍的过采样和 sin(x)/x 插值标准,您可以确信即使是最快的瞬态事件也会被准确捕获和显示。

所有通道上的标准 5M 记录长度使您能够捕获信号活动的长窗口,同时保持精细的时序分辨率。50,000 wfm/s 的波形捕获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捕获难以捉摸的毛刺和其他偶发事件的概率。

用于调试混合信号设计的功能丰富的工具

使用 Wave Inspector? 控件进行快速波形导航、自动串行和并行总线分析以及自动功率分析 - 您的泰克示波器提供了您需要的功能丰富的工具来简化和加快复杂的调试设计。

全面的功能加快了调试的每个阶段

这些示波器提供了一组强大的功能来加快调试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快速发现异常并捕获它,到在波形记录中搜索事件并分析其特征和设备行为。

发现

要调试设计问题,首先您必须知道它存在。每个设计工程师都会花时间寻找设计中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调试工具,这是一项耗时且令人沮丧的任务。

业界最完整的信号可视化功能可让您快速了解设备的实际操作。快速的波形捕获率(每秒超过 50,000 个波形)使您能够在几秒钟内看到毛刺和其他不常见的瞬态,

DPO3052示波器

揭示设备故障的真实性质。具有强度等级的数字荧光粉显示器通过增强信号中出现频率更高的区域来显示信号活动的历史,从而直观地显示异常发生的频率。

捕获

发现设备故障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您必须捕获感兴趣的事件以识别根本原因。

MSO/DPO3000 系列提供一整套触发器——包括欠幅、逻辑、脉冲宽度/毛刺、建立/保持违规、串行数据包和并行数据——以帮助快速找到您的事件。凭借高达 5 Mpoint 的记录长度,您可以在一次采集中捕获许多感兴趣的事件,甚至数千个串行数据包,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保持高分辨率以放大精细的信号细节。

从触发特定数据包内容到自动解码多种数据格式,MSO/DPO3000 系列为业界最广泛的串行总线提供集成支持——I 2 C、SPI、MIL-STD-1553、CAN、LIN、FlexRay、RS -232/422/485/UART,和 I 2 S/LJ/RJ/TDM。同时解码多达两个串行和/或并行总线的能力意味着您可以快速深入了解系统级问题。

为了进一步帮助对复杂嵌入式系统中的系统级交互进行故障排除,除了模拟通道之外,示波器还提供 16 个数字通道。由于数字通道完全集成到示波器中,您可以跨所有输入通道触发,自动对所有模拟、数字和串行信号进行时间关联。MagniVu? 高速采集使您能够采集触发点周围的精细信号细节以进行精确测量。MagniVu 对于为建立和保持测量、时钟延迟、信号偏斜和毛刺表征进行准确的时序测量至关重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