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华硕搞出DDR5转DDR4转接卡,买错主板的后悔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ddr4可以装在ddr3的主板上吗 黑科技?华硕搞出DDR5转DDR4转接卡,买错主板的后悔药

黑科技?华硕搞出DDR5转DDR4转接卡,买错主板的后悔药

2024-06-02 06: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DDR5内存已经上市,但是同容量价格是DDR4的3倍,性能提升也没有想象中大,所以除非你钱多,否则DDR4依然是首选。目前能用DDR5的只有英特尔的12代平台,而12代处理器的内存控制器是支持DDR4的,所以很多Z690主板使用的是DDR4插槽,以此降低消费者的装机成本。但是如果你买了只有DDR5插槽的主板,还想用DDR4内存,有没有办法呢?华硕的一个产品实现了这个疯狂的想法。

近日,华硕ROG团队展示了他们测试Z690平台时用的一个新颖的“转接卡”(BV1RY411h7Js),它将DDR5转接成DDR4,可以让DDR4安装在DDR5插槽上。

至于原理,也不是很复杂:因为12代处理器支持DDR4,而且DDR5和DDR4的引脚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复用的,所以只要让DDR4通过跳线形式连接在DDR5插槽上就可以了。所以,在系统中显示的还是DDR4内存,并不是将DDR5的信号给DDR4使用(没有信号的转换)。

虽然原理似乎不复杂,但实现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供电,因为DDR5主板没有DDR4主板上应该有的供电模块(DDR5的电压供电模块设计在内存条上,这也是DDR5目前缺货的罪魁祸首),所以需要在这个转接卡上设计供电模块。所以这张转接卡还要接收来自主板的内存电压指令来控制电压(DDR4的主板是直接将电压降到1.2V左右供内存使用,需要超频加压的话也是主板将电压调高,而DDR5插槽供给内存的是5V,由DDR5内存条上的供电模块降压到1.1V供内存颗粒使用)。同时这张转接卡还要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SMBus等。

所以这个转接卡体积才这么大,过长的布线也会给内存的性能和可靠性带来影响,而且成本也不低,所以这个转接卡离“实用”还有很远的距离,而且它也只是主板厂商测试用的东西,大概不会向消费者出售。

所以你肯定回想,这是不是有点“脱裤子放P”的感觉?需要上DDR4内存的话,买更便宜的DDR4内存槽的主板不就好了,何必要转接?这个转接卡也不是完全没有用,首先它是用于测试的,可以测试出DDR5主板的设计是否正常。也能满足一些人的特殊需要:假如你看中一款DDR5内存的主板(“信仰”的力量),但又只能买得起DDR4,那就可以用这张转接卡暂时使用DDR4,等DDR5便宜的时候再爽。

所以要理解科技发烧友的“信条”:可玩性比实用性更重要,DDR5转DDR4,不好玩吗?

所以,会不会出现同时带DDR5和DDR4插槽的“妖板”呢?DDR2和DDR3、DDR3和DDR4共存的主板是存在的,当然两种内存不能同时使用(更不可能组双通道)。不过只有两条内存条的主板还搞两种内存就有点让强迫症患者不舒服了(确实有这样的妖板),组不了双通道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你觉得这个转接卡无用、奇葩的话,还有更奇葩的——DIMM SATA m.2卡,就是把m.2插槽做成内存条的样子,但内存槽既不供电也不传输数据,条上有一个SATA供电口和SATA数据口(同时条上还带有电压转换模块,避免某些SATA供电没有m.2需要的3.3V供电)。换言之内存槽除了固定之外毫无用处,如果傻宝会飞,这里就是首都机场。

新内存上市的时候总会被抱怨性价比低,DDR4、DDR3刚普及的时候都是这样,DDR3-1066未必比DDR2-800强多少,DDR4-2133性价比也很一般。实际上内存换代带来的性能提升远没有想象中和数字中那么大,与其追求更高的频率,不如把容量提高上去,Windows对内存的需求是很难满足的(物理内存总比往硬盘上写的虚拟内存性能好)。DDR5内存只有到价格打骨折的时候才会真正普及,而且那时消费者选择DDR5的原因不仅仅是性能更好,另一个原因是必须选择(新一代主板可能会取消DDR4支持),反正前代内存在那时已经没有价格优势。

B660和H610主板即将上市,不会有厂商推出DDR5内存的H610吧?太疯狂了。

目前有消息称AMD的Zen4锐龙可能只支持DDR5,对此我表示,难以置信。静观其变。

竖装显卡时用的PCIe延长线和今天说的转接卡有相同的缺点,这两种东西都可能会影响性能和可靠性(PCIe延长线可能会导致PCIe4.0无法使用)。

Sasuga Setsuna(流石雪菜)

bilibili:@SasugaSetsuna微信公众号:@流石雪菜微博、腾讯企鹅号、知乎:@流石雪菜

ETAC Labs——Mizuiro-Aqua 1st Studio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