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诱发电位结果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dbll正常值i 视觉诱发电位结果分析

视觉诱发电位结果分析

#视觉诱发电位结果分析|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了解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即整个视觉通路功能完整性检测。通过特定的棋盘格翻转模式分别刺激左、右眼在视觉皮层记录诱发电位 (P100)。依据P100潜伏期和波幅分析通路损害在视网膜、视交叉前或视交叉后的水平,对损害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做出客观评估。

  由于VEP是一种检测视神经亚临床损害的敏感手段,神经科和眼科临床部分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视觉诱发电位(VEP)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时表现为VEP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通常波幅变异性较大,潜伏期变异性较小,视神经纤维受累侧眼VEP的P100延迟,平均峰潜伏期几乎延长30%,波幅减低50%,而未受累侧眼的VEP均正常。

  2、其它视神经异常疾病

  多种病因所致的视神经病理性受累,均可影响VEP。

  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中,可有VEP的异常,许多有严重视力受损的病人记录不到VEP,或表现为反应小、波形离散及延迟;在缺血性视神经病患者,可出现VEP的延迟,但波幅的降低通常更具特征性;中毒性弱视中VEP波幅明显减低,但潜伏期通常正常;青光眼患者的VEP常为潜伏期异常。

  3、多发性硬化

  VEP对确诊多发性硬化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这已得到大量研究的反复证实,阳性率通常可达70%—97%。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取决于能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多处病灶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在这种疾病中,视神经是最常受累的部位之一。VEP潜伏期是一种检测视觉通路损害的客观手段,甚至在这些损害处于亚临床状态时,对多发性硬化患者来说,通过VEP技术可提示视觉通路受累的亚临床依据。因此,当临床上已确定有一处病变存在,尤其是枕骨大孔水平以下时,通过VEP检测出视觉系统的病变,对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是非常有价值的。

  VEP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仍不明确,直接的实验表明,完全性传导阻滞可能是中枢神经纤维广泛脱髓鞘的结果,波幅的改变可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受损纤维的完全性传导阻滞;而在不太严重且不太广泛的脱髓鞘病变中,常表现为VEP潜伏期延迟,反映了受损视觉纤维的传导速度减慢。

  4、前视觉通路的压迫性病变

  VEP潜伏期延长并非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炎所特有的表现,前视觉通路的压迫性病变也可产生相似的异常。

  压迫性病变时,VEP可有潜伏期延长,且大多在早期阶段,即使潜伏期增加,其程度也远小于脱髓鞘疾病。潜伏期延迟一般不超过正常上限20ms,而在视神经炎和多发性硬化常常是平均延迟34—45ms,个别病例延迟长达100ms。另外在压迫性病变VEP显示波形异常的发生率远高于脱髓鞘疾病,尤其是在蝶鞍区的肿瘤 ,其特征是VEP的不对称性。

  5、诈病或癔病

  如果VEP可反映“看得见” 的能力,那么对于那些声称“看不见”、但又无病理改变者,通过VFP就可得到测试。如果VEP正常就提示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通路是完整的。

  如果病人主诉单眼全盲,也的确可以记录不到VFP,此时要考虑两种可能性:或是病变所致,或是VEP的随意抑制。

  VEP可被随意抑制,采取诸如过度沉思、注意力不集中于棋盘格平面及眼球会聚等随意活动可使VEP消失。因此,当怀疑诈病时,应谨慎采用VEP,通过用大视野、大棋盘格和双眼刺激的方法,可使VEP因随意作用所致的改变减小到最低限度。

  当怀疑VEP是因随意抑制所引起时,也可采用 “开始-终止”这种刺激方式随机给予刺激,以使得受检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刺激将会出现,这样欺骗手段就难以施展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