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些指标了解大国宏观经济(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pippi剪刀差收窄通俗理解 透过这些指标了解大国宏观经济(上)

透过这些指标了解大国宏观经济(上)

#透过这些指标了解大国宏观经济(上)|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WIND

有GDP总值,一定有GDP增长率,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可以反应其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

过去四十年,我国昂之无愧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从1978年的3%到如今的近40%,翻了超过170倍,年均增速高达9.4%。今年上半年,即使受到疫情、国内进出口的影响,我国GDP也迈向8亿万美元大关,虽然在总值上和美国仍有点差距,但是在增速上无国能敌。

但随着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人们却发现,财富不断增长,并没有增加更多的快乐,一些学者开始把GDP怀疑为是一件快乐的皇帝新衣。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教授伊斯特林通过对20多个国家的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了幸福不随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收入-幸福悖论,即“伊斯特林悖论”。

与之类似的指标还有全社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这些指标和GDP相关性很高,也能反映出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价格指数(CPI&PPI)

关注宏观经济的另一重要指标是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在任何一个时期相对于基期变化的指标,而价格指数细分也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反应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以及程度的相对数。在这个指数构成的成分中,包括了人们衣食住行等8大类,其中食品和居住是最主要考察的两大指标。

通俗来说CPI就是衡量人们手中目前的现金是否值钱,当CPI指数越高,现金越贬值。很直观的感觉就是100块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因此这也是为何CPI作为衡量通胀的关键指标。

通胀越高价格越是上涨,人们越预期看好期货市场。因此,通胀越高期货牛市越猛烈,这也就是为何2008年,股债重挫而期市独牛。不过CPI仍是一个滞后性指标,往往一个季度、年度CPI的落地更多是判断人们的预期是否一致。

一般而言,当CPI大于3%就属于通货膨胀了,而大于5%时则属于严重通货膨胀。

许多发达国家都对通胀预期有一定的接受范围,比如美联储1.5%-2%、欧洲2%以下。不过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对通胀的容忍度都有所提高,因此对CPI的涨幅没有以往那么紧张了。

CPI描述产业链的下游,而PPI则涉及到了产业链的上游。

生产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生产价格指数共调查9大类商品: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化工原料类;木材及纸浆类;建材类:钢材、木材、水泥;农副产品类;纺织原料类;工控产品,由于期货市场是现货的预期,所以可以说和我们期货品种息息相关了,PPI的过高说明大宗商品价格在不断上升。

PPI指数也可以用于指导单个期货品种,某一品种下游PPI指数偏高,说明其产业利润很好。

理论上来说PPI可以影响CPI,毕竟两者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走势都处于同生同降的关系。但是实际情况却不一定那么发生,特别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CPI和PPI的“剪刀差”却在逐步扩大,也就是说一个(PPI)上涨另一个(CPI)却下跌。

我们透过这些数据更要关注的是其背后的故事,从而引导我们下一步如何走。

比如,剪刀差的扩大提醒我们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继续分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化?

CPI&PPI剪刀差 来源:WIND

以今年为例,伴随海外疫情渐趋好转、各国财政刺激政策渐显成效、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等因素,国际市场通胀预期正不断升温,拉升了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市场,也加大了今年通胀的输入性风险,因此中国PPI的不断拉涨也是情理之中。但在CPI方面,从上游原料价格传导至下游消费品价格,需要通过居民消费进行搭桥,居民的谨慎性消费倾向也拉低了CPI,使得CPI和PPI的“剪刀差”持续。

而通过已经落地的现实,每个人对于未来的走向都有了自己更加清晰的答案。

三.PMI

PMI,对于中国而言即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涵盖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体系,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共包括11个指数:新订单、生产、就业、供应商配送、存货、新出口订单、采购、产成品库存、购进价格、进口、积压订单,当这个数据大于50%,经济扩张信号;40%-50%,经济有萧条倾向。

PMI指数 来源:WIND

经济扩张或是萧条,都会从攻击和需求方面传导到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对期货市场产生影响。

就拿我国今年7月PMI来说,PMI指数为50.4%,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这说明制造业继续增长但速度进一步放缓。

透过指数的细节,可以发现更多的故事。

通过新订单指数可以观察需求方面的信息,比如新订单指数的为50.9%,同比下降0.6%;新出口订单为47.7%,下降0.4%,在手订单为46.1%,也下降了0.5%,这些信息都说明目前我国需求不给力,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从生产指数可以观察出供给方面的信息,比如7月生产指数为51.0%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企业的生产扩张也随着需求的下降而回落;从采购和库存方面来观察,采购量连续下降而产成品库存却上升,也发出了这不是好的信号。而价格方面由于企业的成本上升,推动出厂价格上升,7月出厂价格指数为53.8%,前值51.4%,比上月提高了2.4个百分点。

PMI指数细节图 来源:WIND

从这些数据,我们就能感受到目前的一个总体生产环境,经济可能会面临怎样的情形,那么我们对未来国家货币政策、抑或是期货市场都有了更好判断依据。

另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与金属需求指标密切相关,因而能被看作是金属需求增长率变化的有效指标。

实际上,宏观大类的经济指标虽然不能直接指导我们进行生产投资,但这些数据都代表着我们投资者处于一个良好投资环境中,国家整体经济的不算发展这是投资的最大保障,因此关注这类数据也就让我们心里对于当下大环境有个数。

02货币金融指标

货币金融指标也是整体宏观经济指标的一部分,我国通常会运用这些宏观经济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一.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即一国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存量。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根据流通性的大小供应量主要分为了五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做如下简单的理解: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从M0到M4,货币的流动性不断降低,中国依赖于M1(侠义货币供应量)与M2(广义货币供应量)这两个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此我们一般利用M1-M2剪刀差去观察非金融企业经营的活跃度,通过这一指标去观察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的反应。

M1-M2剪刀差可以作为判断信用和经济的先行指标,基本领先经济数据半年左右。由于企业经营的活跃度会反映在企业存款的期限变化中,因此是考察宏观实体内化的重要指标。

我国M1&M2数据 /来源:WIND

当M2增速上涨,且M1-M2剪刀差扩大时,即意味着短期存款贷款增速大于长期贷款存款增速),一般预示着实体经济发展;M2增速上涨,且M1-M2剪刀差收窄(长期存款贷款增速大于短期贷款存款增速),一般预示着投资投机活跃,而这部分资金有可能进入期货市场,由此形成期货市场的震荡。

二.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的一个重要参考基准。不同的利率水平体现不同的政策要求,当政策重点放在稳定货币时,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就应该适时调高,以抑制过热的需求,当货币流通收紧,更少的货币流通于期市后自然对期市投资有所降温;相反,当经济低迷的时候,降低基准利率,就有助于期货市场的升温。

国债利率、回购利率以及隔夜拆解利率是我们做投资重点应该关注的,目前我国以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未来致力于将上海银行同业拆解利率(shibor)作为重点培养的基准利率。

存贷款利率 来源:WIND

三.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最初的存款准备金率单纯用于存款的支付和清算,随着市场的成熟,央行利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投放到市场流动的货币供应量自然也就增加,利率降低,资本就会更多流向股市、期市。

像基准利率、货币供给、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数量型工具央行越来越谨慎使用,更多迈向价格型工具。因此当我们看到降息降准、加息加准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警惕到宏观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

四.回购

回购是一种价格型工具,主要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前者是说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且到期赎回,后者则是买入有价证券,到期赎回。

所以正回购就是指的当央行卖证券的时候他以有价证券将更多的货币收入囊中,暂时收回了市场流动性,等到期后投放;而逆回购恰恰相反。

回购操作相对于前几个直接的数量型工具来说,就显得更为在中性了,毕竟他是通过更多环节去影响市场流动性,对货币、信贷的影响更为间接。

五.汇率

汇率是我们在做期货交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指标,指的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也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

在2015年之前,央行的人民币多次紧跟美元,但在“811汇改”后我国的汇率更多参考“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

美元对人民币 来源:WIND

期货品种中许多都涉及进出口,因此汇率的波动难免会对期货品种价格产生影响。当进口规模大的经济体本币贬值时,所对应的出口国的货币则升值,那么以进口国本币来衡量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由此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减少,价格下降。

另一方面,从关税壁垒的角度讲,当关税增加时,进口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随后产生的作用同样取决于进口国经济体规模的大小。

总结

1.做期货不得不关注宏观经济指标,虽然这些指标都是滞后性的,并不能给我们带来超前的买卖指导,但是一方面有的指标传导影响到现实,另一方面当这些宏观经济指标落地,未来个人、企业、国家会如何通过当下对后续政策、决策做出更进,是值得思考的点,而这才是引导我们去了解宏观经济指标最重要的一步。

2.宏观经济指标有很多,要想罗列一本书都罗列不完,但是抓住关键性的几个指标即可。

3.对于不同国家而言,应该侧重的宏观经济指标有所不同,一是考虑到各个指标的编写篮子不一样,另一方面有的指标缺乏真实性和指导性,因此选择宏观指标进行参考时要依据不同国家出发。

4.宏观经济指标只是一方面,处在大的宏观背景就像是抓住了主要矛盾,通过这些数据指标去关注大国的动向,当然具体的操作层面就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基本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