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是怎样骂人的?漫谈“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inema是骂人的话 《红楼梦》薛宝钗是怎样骂人的?漫谈“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红楼梦》薛宝钗是怎样骂人的?漫谈“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2023-04-09 16: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贾宝玉自己多嘴,又询问薛宝钗为何不去生日宴听戏,人家宝钗非常坦然地说: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

原著记,贾宝玉听完宝钗的话后,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

贾宝玉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状态?从具体情境来看,人家宝钗对于自己不去宴会听戏的举动,解释得非常坦然,就是嫌天气太热,自己身为主家人,也不能撵走客人,就只能找个借口,假借身上不舒服,退出了生日宴。

贾宝玉的“脸上没意思起来”,就是因为和宝钗一对比,自己显得太过虚伪,不像宝钗这般坦然。

贾宝玉存了这份“羞愧”心理,言语间对宝钗的态度就显现出低声下气的搭讪状态,由此引发了“以杨妃比宝钗,惹得宝钗大怒”的著名情节: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第三十回

对于宝钗为何大怒,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多有论述,再谈便是老生常谈了,我们就不赘述了,而重点分析其后的“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贾宝玉误将宝钗比作杨贵妃,引起了宝钗的不悦,杨贵妃被认作是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这样的女子与宝钗的价值观不符,所以她当即产生了心理上的反感情绪。

同时,宝钗也不笨,凭她对贾宝玉的了解,她知道贾宝玉并不是在故意羞辱她,宝玉一向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他对杨贵妃并不存在批判心理,自然也不会由此及彼,用杨贵妃暗骂宝钗。

但贾宝玉的这个玩笑,终究有些过分。事实上,莫说宝钗,就连黛玉也曾因此正面斥责过贾宝玉,那是第二十六回,贾宝玉来潇湘馆,隔窗恰好听见黛玉吟了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贾宝玉知道这句话出自《西厢记》,进屋后就以此调侃黛玉,引起了黛玉的不满:

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说道:“二哥哥,你说什么?”宝玉笑道:“我何尝说什么。”黛玉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一面哭着,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第二十六回

贾宝玉的思维太过离经叛道,导致他的言行往往有逾矩的危险,对于这一点,宝钗、黛玉的态度是一致的。

贾宝玉将宝钗比作杨贵妃,自然没有恶意,但言语已有轻佻之意,面对这个现状,宝钗需要提醒贾宝玉注意说话的分寸,恰好丫鬟靛儿丢失了扇子,以为是宝钗拿走了她的,便来索要,宝钗借扇敲打的“第一敲”由此诞生:

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第三十回

宝钗的这番敲打,跟第八回林黛玉借着雪雁送暖手炉,敲打宝玉:“怎么我说的话你不听,她的话你倒听,比圣旨还遵”,二者的思路是一致的。

宝钗这番话看似是责备靛儿,实则是斥责宝玉,她的言外之意是:我不是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可以随便说这些混话来当玩笑,我和你还没有熟到这种地步,以后也万万别再跟我开这种无聊的玩笑。

贾宝玉显然领会到了宝钗的弦外之音,所以自知刚才的话说得太过造次,为避免尴尬,转头去和别人搭讪。

这番敲打比较明显,更为隐晦的是“第二敲”。

林黛玉见宝玉、宝钗闹了矛盾,心中窃喜,也想趁机挑逗宝钗的情绪,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情节: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第三十回

宝钗的“第二敲”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黛玉询问宝钗听了什么戏,宝钗顾左右而言他,说了个“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陪不是”的事,进而引出贾宝玉的纠正,说这出戏叫《负荆请罪》。

宝钗之所以引出“负荆请罪”四个字,就是为了完成逻辑闭环,道出那句: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宝钗口中的《负荆请罪》,已经脱离了戏曲的意义,很多读者不理解宝钗的第二次敲打,就是老老实实把此处的“负荆请罪”当成了戏曲来理解,实际这里的“负荆请罪”充当了一个动词使用,便是道歉的意思。

宝钗说“我不懂负荆请罪”,背后含义是:我不会道歉;宝玉、黛玉你们通今博古,才懂得“负荆请罪”,背后含义是:你们俩才经常道歉。宝玉、黛玉听完后脸红不已,当场被点中死穴。

宝钗的话,要和上文中一个人的话联系起来理解,这个人就是王熙凤。

在前文清虚观打醮,林黛玉、贾宝玉当天闹了矛盾,第二天又彼此道歉,互诉衷肠时,恰好被王熙凤看见,凤姐便把两人拉到贾母跟前,添油加醋地解读说:

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象‘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第三十回

宝钗嘲讽二玉“负荆请罪”的典故依据,就是王熙凤的这番话,黛玉调侃宝钗,反被宝钗点出两人先前的糗事,纷纷脸红。

对于宝钗的这番操作,清代《红楼梦》评点家王希廉评价说:宝钗怒而能忍,借靓儿寻扇发话,又借戏文讥诮宝、黛,其涵养、灵巧固高于黛玉,而其尖利处亦复不让。

由此观之,年幼时的宝钗,未必不是黛玉,成熟后的黛玉,未必不是宝钗,脂砚斋曾有“钗黛一体”之说,并非虚言。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