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认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e认证包括什么 CE认证

CE认证

2023-09-04 2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认监委颁布的新规对有机产品销售需使用销售证并建立“一品一码”追溯体系,规定对产品所有生产季(茬)均需现场检查和对所有认证产品都要进行产品检测。对企业来说,这将加大企业的成本和徒增不少劳力。

今后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会比过去更难,但同时认证机构有了压力会提高服务水平;企业增加的认证成本虽然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但是可以较好地解决有机产品真伪的问题;新规有效降低认证的风险,对认证机构本身也有益。

肖兴基:有机认证的全过程都有审核把关的环节,从最初的受理环节、现场检查审核环节和认证决定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把关。国家认监委今年年初对2005年发布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有机产品标准》进行了修订,同时制定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录》。新版实施规则、标准和认证目录已于3月1日起实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管理系统”也同步开通启用。新规进一步统一了认证尺度,认证程序更加明确和细化,要求更高。国家认监委会已采取了一系列从严从紧的措施,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因此,预计今后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会比过去更难。

董民: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生产和消费迅速增长。截至2011年年底,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九千余张,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到二百多万公顷。当然,同时消费者也存在“有机产品标识是否规范”、“有机产品数量如何控制”、“如何判断是真正的有机产品”等疑虑。

新规的颁布与实施,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市场和进一步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客观的讲,修订之后,认证标准和要求确实严格了许多。比如:作物的每一批次均须进行现场检查和产品检测;每个有机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都必须加施唯一的暗码形式的追溯码以及销售证制度等等。这些要求确实增加了认证的工作量,也提高了认证成本。

但是,这些措施恰恰是消费者、认证机构和生产企业三方都希望看到的和积极拥护的!首先,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有机产品的真实性和追溯性,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成熟的有机产品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并不是有机黄瓜是30元、还是50元一斤,而是这50元一斤买的是不是真有机,花钱可以,但不要受骗。其次,就生产企业而言,这些措施明显提高了认证成本和技术要求,从而有效淘汰了一些能力不足,甚至准备“浑水摸鱼”的企业,挤掉泡沫,才能确保真实有机生产的企业能够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树立其持续进行有机生产的信心和动力,避免出现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后,从认证机构来讲,这些措施有效的降低认证的风险,对机构本身也有益。

杨利:国家出新规规范有机认证市场是好的,但是按新的标准要增加很多工序,增加企业成本。这对于环境保护、对健康确实有作用,企业增加的成本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但与其制定这样严格的标准,还不如踏实执行好现有的标准。同样,新规能否真正起到作用还得看执行效果。加强认证机构和有机企业的行业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另外,监管层不能一有问题就出台政策了事,而应该加强沟通,建立起企业、认证机构和认监委三个环节的协调互动机制,听听企业真实的声音,共同探讨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比如说,出现在病虫害了,企业应该怎么去处理,不能找农药,那应该打哪些生物农药,在哪里可以购买到。不仅监管,还要帮助企业一起来解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王君峰:对于新国标我们也参加了培训学习,个人认为还是比较严格的,程序也比较烦琐。因为我们没有在国内销售,所以也不是特别在意这块。当然,我们也会选择一部分产品进行国标认证,比如西瓜、毛豆等自己熟悉、又能比较好控制病虫害的产品。从宏观上来说,如果这些新规能很好地执行下去,对于真正做有机产品的企业是个利好。但是中国这样的环境,有机市场这么大,如果现阶段没有问题那才不正常,有问题不可怕而是要想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国家的力度还是很大,要规范这个市场是应该的,但不可以一管就死了。因为有机企业的成本一下就上来了,之前以为几年可以赚钱回本的,现在办不到了,因此,肯定会有一些企业会坚持不下去。再加上这些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也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从这方面来说,这一政策又变成了利空。事实上,这些都是方法和手段,相反企业应该更注重自我的约束,要讲诚信。

新规出台前后,认证机构都没有接活,都在学习消化新规;新规加强了对认证机构本身的约束和监管,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从认证机构传导至有机企业,进而净化和规范这个市场,使产业各方都感受到了压力。

有机产品的投资需要长期资本,“短平快”的打法不适于有机农业;目前有机农业更加适合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的大、中型企业进入,其真正的回报可能在三年或五年之后,切不可急功近利;提高门槛,会挤掉一些泡沫,让赚快钱的资本止步于投机。

杨利:通过有机认证确实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如果我现在来做有机产品,做认证但不会打有机概念。认证是证明我的产品质量,但销售打上有机概念太麻烦,而且也有人提出现在空气污染这么严重,空气是流动的,能生产出真的有机产品?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生产嘛。

董民:现在的新政策确实会强化认证环境,当然也会传导给有机生产企业。比如,过去的国标对于有机产品的农药残留标准是国家相应标准(GB2763)的5%,而现要求“零检出”。这个标准要求的上调,解决了过去争议的5%还是4%更有机的问题,也更加严格的要求了认证机构和企业。包括对水土地的检查,从过去的三年一次到现在的一年一次,这些都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此外,最重要的是监督机制的有效建立。新的法规赋予了地方技术监督局和检验检疫局对有机产品的监管权,国家认监委和地方两局也加大了有机产品市场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如果发现不合格的产品,不仅仅是处罚企业,认证机构也会有连带责任。如果一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企业三番五次被查出问题,那么这家认证机构的资质就可能被吊销。

有机产品的投资需要长期资本,“短平快”的打法不适于农业生产,更不适于有机农业。有机产品的培育期需要花几年时间,而且获证之后的12个月内也禁止作为有机转换产品销售。目前有机农业更加适合那些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的大、中型企业进入,其真正的回报可能在三年或五年之后,切不可急功近利。随着新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机产品市场会更加规范,有机农业也才会进入一个更加健康、有序发展的新时期。

来自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消息显示: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已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管理系统也同步开通,所有已经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将重新审核认证,并逐一发放有机新标志,新旧规则的过渡期将持续到7月1日。

这一被称为“国际最严格标准”的新规将给有机认证机构和有机产品市场带来哪些影响?本期创业圈围绕这一话题邀请相关企业、机构和学者共同探讨新规之下的有机认证市场如何“拨乱反正”。

国内某些认证机构存在只要交钱就给认证的现象;认证标准也不统一,有国标、国际联盟、GAP,海外市场也有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和日本标准等多种标准,并且相互间并未完全互认。

企业可以跟据产品销售市场来选择相应的认证标准,提倡选择熟悉的认证而不提倡大而全;利用有机产品认证的机会,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品牌知名度。

董民:首先,我没有听说“交钱就给证”的事情。其次,目前认证机构肯定不会这么操作。毕竟一个认证机构要获得国家授予的认证资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区区几万块钱丢掉这项认证资格不划算。现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很细致、全面;认证机构的自律也逐渐加强,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发生。国家对认证机构的要求很严,门槛也很高。数据显示,国内具有有机认证资格的机构从最多时36家减少到目前的23家。国家不会刻意从数量上硬性规定认证机构的数量,但是标准就在那里,达不到要求,不能保证认证质量,就会被淘汰。

事实上,有机这一概念是舶来品,我国在制定有机产品认证标准之初就参考了IFOAM、欧盟、美国、日本等标准,就是为了便于国际互认。从技术角度来讲,各标准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目前,我国和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有机标准并未完全互认,即如果在欧盟或美国销售的有机产品必须通过他们的认证。同样,如果在我国销售国外的有机产品,也必须通过咱们国家的认证才行。这是国家之间出于技术壁垒等因素的考虑,与技术层面无关。

王君峰:我们企业是国内做蔬菜有机认证较早的一家。企业是由我父亲创办的,1994年就开始转型,主要做外贸。因此,欧标、美标、日标我们都做了认证,国标我们也做了一些。根据我的经验,有机蔬菜需要有一个六七年的摸索、磨合期,农民对于有机的认识有一个过程,经过几年的接触才能让农民信任你,相信有机这种生产环节也会收获很高。另外,不同地区的土地性质、气候和病虫害防治都需要时间去积累。

对于致力于有机事业的企业来说,选择哪种标准进行有机认证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脚踏实地的做有机农业,如果只是想通过这种概念去资本市场捞一把则是另外一回事。有机认证是国际认可的标准,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种进行认证,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蔬菜都进行认证,这样吃苦不讨好。到今天,我们企业也只进行了20余种蔬菜的有机认证。

肖兴基:我国的有机认证标准是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有机认证标准编制的。可以说,世界各国的有机认证标准,包括中国有机认证标准的基本原则是大体一致的,仅有部分差异。例如最近美国与欧盟达成了有机认证法规的等同协议。在达成此协议之前,双方法规标准的不同在于:美国允许抗生素使用于苹果与梨,以避免侵入性细菌感染,而欧盟仅同意抗生素使用于被病菌感染的动物。最后双方都同意,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而最终达成等同协议。

张浩:我们目前是按欧盟的标准做的,前年申请,去年已经通过了。同时也申请了国内的标准,国标需要一年的土地修复期。原本按计划应该是今年一月份就能下来的,谁知道中途认证机构出了问题,得另外换一家,这弄得我们现在销售的产品,成了非法有机产品了。[3]

事实上,欧盟的标准要高于国内的标准,但在国内并不认可。而我们作为企业却又不得不打有机牌,否则卖不上这么高的价格。但生产的高成本也在这里,比如生物肥料每亩每年需要7000多元,人工成本也高,平均下来一斤的蔬菜成本在3.5元。这让企业很为难。[4]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